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2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1-16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3条:
 《金匮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
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一类)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按之濡”不念“按之[rú]”,念“按之[ruǎn]”。
   这个从语气上来说,我觉得,确实它应该在前,而大黄牡丹汤证在后,但是,
我讲的时候,为什么把大黄牡丹汤先讲呢?
   就是因为目前,单纯性的热证、实证的肠痈,大黄牡丹汤是最应该早用、先用
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先讲大黄牡丹汤证。

   但通过语气来说,为什么和瘀血、和热毒有关才能成脓,他首先在第3条开始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肠痈脓已成的情况,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请大家看一下,“甲错”意味着什么?
& “腹皮急,按之濡”是一组症状,
& “如肿状,腹无积聚”,又是一组症状,
& “身无热,脉数”,
   这是似中别非,在三组的疑似症里面,进行了鉴别。
 
休息,下次课再讲  ===========我们接着上课,
  
   我刚才提到,薏苡附子败酱散证的条文里面,它提到,
“甲错”- 我们讲肺痈的时候,曾说“胸中甲错”,实际上,我们看肠痈,不管
是急性、慢性,没看谁肌肤甲错,他用“甲错”来提示什么呢?
   提示病机上,和瘀血相关,这就等于,如果是先讲第3条,张仲景的行文首先
来说,“肠痈之为病”,得了肠痈这样的病,是因为它的瘀血,内有瘀血,“其身甲错”。

“腹皮急,按之濡”- 我觉得,这在鉴别诊断上很有意义。
   在疑似证当中,你说“腹皮急”,像咱们现在说,腹肌紧张,拒按,他不让你
按,特别是有压痛、反跳痛的情况,但是,你再让我去摸准它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因为它是痈肿,而不是积聚,所以,它“按之濡”,和“如肿状,腹无积聚”
,这都是要说明它是一个痈疡类的,而不是一个积滞或者说积聚的有形之块,不是这个。

   上一个方证和淋病鉴别,和表证鉴别,现在要和什么鉴别呢?
   要与腹有积聚进行鉴别,这和咱们现代医学里面的诊察,是一样的。

“身无热”- 是讲的全身无大热。
“脉数”- 脉表现为数而无力。
   用脉数和身无热来表示,正气不能胜邪,因为已经到成脓期了,经过了一个过程,而且,肉腐成脓的阶段,正气有被伤的情况。

   所以说,
“此为肠内有痈脓”-肯定脓已成了。

   在《金匮要略》里面,有薏苡附子散,治疗胸痹急证,“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现在,加一个薏米(这里老师口误,应为加败酱),但是,在比例上不一样,薏苡仁用的量很大,因此,如果讲原文的本义,是对于成脓期,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底方。
   刚才我说,败酱草可以配合红藤、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那么,薏苡仁,大家想,我已经讲了几次了,它具有什么性质呢?不也是寒凉性吗?痈者,一
定要清热解毒,这样,就能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是薏苡附子败酱散,或者说两方(与大黄牡丹汤),合起来用,你是用附子,还是不用附子,根据临证需要。

& 比方说,病体正气不衰,或者是体质好的人,不用附子,把败酱草和薏苡仁合到大黄牡丹汤里,我觉得也很合理,因此,作为大黄牡丹汤,张仲景都认为,有脓则排脓,无脓则下血,有脓、无脓都可以用。
   那么,两方合起来,就是关于附子的情况要有别,用附子的道理,就是体弱者,或者是正气已伤,阳气不振者,可加附子,药量,也是以比例来说,10:2:5,附子的量很小的。

   现在我说,临床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这个方,
& 就是慢性阑尾炎的吸收期,已经化脓了,但是,想吸收,可以用这个方。
& 也可以用在肿块已经形成阶段,能够帮助、促使脓汁的排泄和吸收,它有这个作用,所以,薏苡仁、败酱草早期应用,还是有道理的。
& 另外,对于阑尾炎的化脓,或者阑尾周围的脓肿可用。
& 我认为,对于盆腔的一些炎性包块,特别妇科里面的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出现的炎性改变比较重的,疼痛剧烈的,可以寒温并用,也可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因为它这是寒温并用,所以,这个方子还是可取的。
& 另外,也有人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或者和桔梗汤配伍,也可以用于肺脓疡。
   两方合用以后,因为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有利于排脓,为了加强活血化瘀,或者凉血解毒排脓的作用,可以把丹皮、桃仁、瓜仁、红藤加进去。
 
   说到肺脓疡的事,
   我看过的一位老人,普遍都认为他患的是肺癌,最后,再做检验的时候,是霉菌性的肺感染,就是因为抗菌素反复地用,造成霉菌性的感染,因此,其肺部炎症性的片状影不吸收,最后他咳血了,总是咳血也不好。

   最后我就是用鱼腥草,加桔梗、甘草,促进排脓,还有,就是刚才说的薏苡仁,再加黄芪、白及,和茅根、三七这样的止血药。
   很快,两周,就止血不说,X线片上,原来就像蛋糕那么大的片状阴影,最后吸收到什么程度呢?像手指肚的一半这么大,这是我们从片子上追踪半个月亲眼看到的。
   所以说,就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这两张方子,包括我前面讲过的,《千金》苇茎汤和桔梗汤,你就根据情况加减,包括我说的,霉菌性的肺炎,还有霉菌性肠炎均可用。
    所以,薏苡附子败酱散这个方,对于霉菌性的肠炎也是很有效的,时间关系,就说到这里。

   总体来说,
& 肠痈,病势缓慢的,病程较长的,允许观察的,或者说属于慢性阑尾炎,好好犯犯的,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打底。
& 急发的,疼痛剧烈的,热证、实证明显的,就是用大黄牡丹汤打底。

   但是,
& 我说的是允许观察的范围内,比方说,病人若是处于重型的,急性化脓性的,甚至于坏疽性的阑尾炎,那你一定得服从西医的手术治疗。
& 比方说,对于孕妇、老年人,体质虚弱的,应当慎重。用中药,但是,用量上、选药上,应当顾护正气。
​   就说这两点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