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水肿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脾俞足三里三焦俞复溜水分阴陵泉 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助运,合用三焦俞调整气化以运化水湿;复溜调肾以输布津液;水分,穴名即知利水消肿。 (2)临床运用 风水泛滥证:加列缺、风门、肺俞以疏风宣肺利水。诸穴针用泻法。 湿毒浸淫证:加合谷、丰隆以解毒利湿。诸穴针用泻法。 水湿浸渍证:加水道、下脘以化湿行水。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湿热壅盛证:加曲池、内庭以清热利湿。诸穴针用泻法。 脾阳虚衰证:加气海、中脘以温脾健胃。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肾阳衰微证:加关元、肾俞、命门以温阳利水。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瘀水互结证:加血海、地机、膈俞以化瘀利水。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肺、脾、肾、三焦、膀胱、皮质下,双侧取穴,各穴毫针刺,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或单侧选用3~5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2~3日更换一次,两耳交替使用。 电针疗法:取同侧脾俞、三焦俞,采用疏密波,通电20分钟,每日1次。 皮肤针疗法:以七星针沿背部膀胱经自上而下轻轻叩刺,以皮肤稍有红晕为度,隔日1次。 第二节淋证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中极膀胱俞次髎三阴交 中极、膀胱俞为俞募配穴,可疏利膀胱气机,助气化而通淋;次髎局部取穴,清利下焦;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脾主运化水湿、肝主疏泄、肾主水,足三阴上行又交会到膀胱募穴中极,通调膀胱气机。 (2)临床运用 热淋:加曲池、合谷、行间以泻热通淋。诸穴针用泻法。 石淋:加委阳、然谷、中封以疏利排石,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若结石致腰腹急痛难忍如刀绞者,加合谷、水沟以缓急止痛,针用泻法。 气淋:实证者,加合谷、太冲以疏肝解郁、利气通淋,诸穴针用泻法;虚证者,加气海、关元、足三里以益气通淋,诸穴针用补法,腹部穴位可加灸。 血淋:实证者,加血海、膈俞、少府、劳宫以清热凉血、通淋止痛,诸穴针用泻法;虚证者,加血海、膈俞、太溪、复溜以滋阴清热、止血通淋,诸穴针用补法。 膏淋:加气海、关元、命门以补肾固涩、分清别浊。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劳淋:加脾俞、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以健脾益肾固本。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膀胱、肾、交感、枕、肾上腺,每次取2~4穴,毫针刺,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电针疗法:取肾俞、三阴交,采用密波,通电5~15分钟,每日1次,止痛效果好。 头针疗法:取顶颞后斜线上段、顶中线,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皮肤针疗法:取三阴交、曲泉、曲骨、归来、水道、关元、腰部夹脊穴,按照先背部后腹部、自上而下的顺序循经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穴位注射法疗法:对于因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淋证,取大赫、次髎,药用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1亳升,隔日1次;对于泌尿系结石所致的石淋,可取肾俞、关元或足三里、阳陵泉,用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入2~4ml,隔日1次。 第三节癃闭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中极归来三焦俞膀胱俞三阴交 中极、归来均位于下腹部,内应膀胱,可通调下焦,以利小便;三焦俞通利水道,又与膀胱的俞募穴相配,通调三焦气机,助膀胱气化;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脾主运化水湿、肝主疏泄、肾主水,足三阴上行又交会到膀胱募穴中极,疏利膀胱气机。 (2)临床运用 膀胱湿热证:加水道、地机以清热利湿行水。诸穴针用泻法。 肺热壅盛证:加以鱼际、合谷以清泻肺热。诸穴针用泻法。 肝郁气滞证:加太冲、合谷以疏肝理气、开关启闭。诸穴针用泻法。 尿道阻塞证:加中封、血海以行瘀散结。诸穴针用泻法。 脾气不升证:加脾俞、百会以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肾阳衰惫证:加关元、肾俞以温补肾阳。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肾、三焦、膀胱、尿道,双侧取穴,毫针刺,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或单侧选用2~3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2~3日更换一次,两耳交替使用。 电针疗法:取双侧水道或归来,采用断续波,通电20分钟,每日1次。 头针疗法:取额旁3线、顶中线、顶旁1线,用30号1.5寸毫针刺入1~1.2寸,快速捻针(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或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 皮肤针疗法:取任脉曲骨至神阙之间,循经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穴位敷药法:新鲜葱白50克,捣烂敷神阙穴;或取大蒜2枚,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后用纱布包裹,贴敷神阙穴,加热敷。 附:关格(定义)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内关中脘足三里神阙关元 内关、中脘、足三里以和胃降逆止呕;神阙、关元以补肾复元。 (2)临床运用 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加命门、丰隆、三阴交以温补脾肾、化湿降浊。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加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太冲针用泻法。余穴针用补法。 肾气衰微,邪陷心包证:加内关、水沟、百会、气海、丰隆以温阳固脱、豁痰开窍。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第四节阳痿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关元中极肾俞三阴交 关元、中极均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调补肝、脾、肾,温补下元之气,兴奋宗筋;肾俞可补益元气、培肾固本;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强筋起痿。 (2)临床运用 命门火衰证:加命门、志室、气海以温肾助阳。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心脾两虚证: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以补益心脾。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肝气郁滞证:加太冲、合谷以疏肝解郁。诸穴针用泻法。 惊恐伤肾证:加神门、命门、百会以交通心肾、安神定志。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湿热下注证:加太冲、阴陵泉透阳陵泉以清利湿热。诸穴针用泻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内分泌、肾、神门,每次选2~4穴,毫针中度刺激,或埋针、药丸按压。 电针疗法:取次髎、秩边或关元、三阴交,用疏密波刺激20~30分钟。 穴位注射疗法:取关元、中极、肾俞,每次选2穴,注入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日一次。 穴位埋线疗法:取肾俞、关元、中极、三阴交,每次选1~3穴,埋入0号医用羊肠线。每月1~2次。 第五节遗精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会阴关元志室次髎三阴交 会阴为任、督二脉交会穴,可交通阴阳;关元调补肝、脾、肾;志室,别名精宫,补肾固精;次髎局部取穴,调肾固精;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善调脾、肝、肾之气而固摄精关。 (2)临床运用 君相火旺证:加太溪、神门以滋阴降火。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湿热下注证:加中极、阴 陵泉以清利湿热,阴陵泉针用平补平泻法。余穴针用泻法。 劳伤心脾证:加心俞、脾俞以养心健脾。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肾气不固证:加命门,命门亦名精宫,合肾俞、太溪以补肾固精。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3)其他 皮肤针疗法: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太溪、心俞、肾俞、志室或腰骶两侧夹脊穴及足三阴经膝关节以下的腧穴,用皮肤针叩打至皮肤轻度红晕,每晚一次。 耳针疗法: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肝、肾,每次选2~4穴,毫针中度刺激,或用埋针、药丸按压法。 穴位注射疗法:取关元、中极、志室,用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要求针感向前阴传导。穴位埋线疗法:取关元、中极、肾俞、三阴交,每次选2穴,埋入肠线,每月1~2次。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5.中医临床的经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