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年诗词写作随想</p>

 杏坛归客 2019-01-17

让文字传递生命的体温

 ——十年诗词写作随想

曾经跟一位朋友说过,我的诗词写作陷入了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整整两年了。最近受其推荐,《九州诗词》拟登载我的部分作品。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勉强选出三十首旧作,尚不堪细读。一阵失落之后,反而莞尔而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眼界已高,而手没跟上;说明自身从品赏到写作,都正在经历成长中蜕变。而蜕变,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

懂得品赏艺术是创作的基础,虽然会赏的不见得一定会写,但会写的一定是会赏的。一首好诗,就像一个品貌双全的“人”,“品”和“貌”,一个都不能少。诗是语言的艺术,这话应该没错,但诗不仅仅是语言的容器,不是华丽空洞辞藻的堆砌与填充。即便码出诗的模样,那也不是诗。就像那个塑料模特,难道具备了人的形态,它就是人了?诗是有生命的,诗是诗人的孩子,诗人通过他的孩子,向世界展示他的存在与思想。诗的每一个文字,都眨着灵动的眼,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可以窥视到他的灵魂。一读,用眼,欣赏语言赋予诗的辞彩与情致,亦即诗的服饰;二读,用心,感触文字赋予诗的体温与脉动,亦即肉身;三读,用冥感,闭上眼通过文字架设的神道与诗人的灵魂交谈,并从那里为我们找到巨大的心灵能量。

如果我的文字不能传递我生命的体温、爱的心跳,我宁愿扔掉写诗的笔。眼高手低的不协调带来的写作瓶颈,使我饱受折磨之后慢慢消磨了写作欲望。更兼现实世界的喧嚣浮躁、物化媚俗,生存环境的压力与艰辛,加上缺乏对生存本质的透彻体悟,我在经过一段时期“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纷繁与躁动之后,开始承受着从未有过的晕眩与迷惘,深味着情绪的空幻、无助和孤寂。似置身于滚滚红尘中,被打翻、淹没,并日渐沉沦……

我隐隐感到这种写作困境,并不是语言的贫困,也不是阅历的匮乏,恰恰相反,这更像是一种语言与阅历相对丰富后的深层次贫困。它究竟是什么呢?曾经为抗拒物质对精神的挤压而折返内心,深究灵魂,最终却不小心滑向了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的褊狭与落寞;曾经为了超越世俗而努力从世俗生活中去发掘诗意与灵感,不料这种诗意与灵感却在世俗生活中被淹没。很显然,这种状态是不正常、不健康的。

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诗人却逐渐迷失了自我身份的精神定位,这无疑是值得哀伤、值得叹惋的事情。然则,既然矢志做一个诗人,就应该永葆诗人的良知与道义;既然矢志做一个诗人,就应该以自我生命之“痛”感应时代之“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冷静深入的思考,使作品更富有深邃的尺度与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文字传递生命的体温——我期待再次来临并永远葆有这样的状态。

; 甲午年丁卯月于济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