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练笔“挤”进课堂,学生就一定会写吗?

 Purefact 2019-01-17

有专家言:“把写挤进课堂。”一个“挤”字,道出了当今语文课堂的“唯说唯读”现象。似乎学生会说了、读好了,语文学习的任务就完成了,目标也就达到了。可是,我们把“写”挤进课堂,让学生当堂写写小练笔,学生就一定会写了吗?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综合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笔者从四个方面,就提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选点 教师在设计小练笔时要仔细斟酌,选择好练笔的切入点和时间。我两次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都安排了小练笔。第一次是在学生还没充分懂得母亲的鼓励以及父亲的批评都是缘于对巴迪的爱时,就让学生写小练笔谈感受,结果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写套话,小练笔成了“走过场”。第二次,我将这一环节安排得靠后一些,学生在充分懂得了巴迪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儿时的幸运后,再动笔写自己的体会。这次学生的练笔内容就显得丰满许多,对课文的体会也更深刻。

迁移 在执教《小马过河》一课时,我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将对话描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有层次的对话朗读之后设计一个小练笔:如果小马过河后再次遇到老牛,它会说些什么?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完成这一练习,这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这样的设计也是对之前对话学习的拓展和迁移。

转换 角色转换也是设计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方法之一。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授《新型玻璃》一课时,要学生分别用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说说每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教《神笔马良》一课时,也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假如你是神笔马良,你会怎样做?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短短几分钟就写好了一小段话。

延伸 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写作往往需要一个思考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练笔。因此,可以将引导与启发作为课堂练笔的重点,课堂上形成初稿后,课后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完成。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在学生完成课堂简单练笔,谈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在课后以书信的形式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写进去。事后,我再对其进行批改,确保学生练笔的有效性。

作者:周掌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