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一直都在讲“核心素养”,那什么是核心素养呢?

 扬眉剑客 2019-01-19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一词意义被泛化,语义模糊而难以界定后,教育界寻找出的新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被提出来,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批评教育中一切以考试为导向的,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从词源意义来说,应该是学生们本来的、初发的特质,放在教育中,本意有教育为激发儿童的潜质,让其内在的素质生发出来之意义,但是在实际中,基本成了主科之外、音体美的代名词,好像学校重视语数英等考试科目,就是应试教育,学校多开副课,家长给孩子报几个艺术班,就成了素质教育,其结果,应试不可丢,素质又重要,徒增学生负担。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来自于职业教育,指的是对工作、职业的胜任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引用,现在应该泛指,教育作为养成人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具备准备未来生活的能力。

那么对于未来,学生应该被教会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教育乃至社会的讨论不可谓不多。比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与发展)。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老师都会因为自己的认知和经历,对于社会新人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见解不同,这场讨论方兴未艾,也难有标准答案。我自己的观点,就在下面这段,来自于雅典的雄辩家伊索克拉底的关于什么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论述中:

首先,他能够处理生活中的日常事务,能够因为适应生活而快乐,具有深邃的洞察力。

其次,他的行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端正和得体,如果碰到一群态度不友好和难以相处的人,他能够以平和的心情去面对。他处事公平,温文尔雅。

第三,他能够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厄运和痛苦中不气馁,表现出男子气概,符合自然赋予的特点。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从不持宠骄横,也不应成功而忘乎所以。他始终做一个睿智的人,在机遇赋予他的一些成就而非完全凭自己的才能获得的时候,他更应该持节制的态度。

那些灵魂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和谐的人,那些我成为智慧和完美的人,即具有完全美得的人,在我看来,才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