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体悟」“小窍门”练就“好身法”

 贺文gh6bt4mios 2019-01-19

「习拳体悟」“小窍门”练就“好身法”

赵瑞源

中国武术五段;

武术一级裁判;

山西省阳泉市武协副秘书长;

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人杨军老师国内首批弟子,师父赐名杨雅睿。

杨氏太极拳因“形象美、气派大”的特点而著称于世,演练者在行功走架中表现出外形圆融饱满,转换衔接轻灵却不失沉稳,显示出磅礴大气的美感。对于众多习练者,尤其是初学者而言,如何能把这种美感呈现在自己的拳架中呢?几个“小窍门”助你练就“好身法”!

窍门一:“臂呈圆弧状”

在拳架中,两臂作为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又和身法密切关联。在招式运动的轨迹中,除特定要求外,两臂均应保持圆弧状的态势。如揽雀尾的左掤、右掤的蓄劲合臂,白鹤亮翅和退步跨虎的上方臂等都要求臂呈圆弧状。在直臂型中,虽然叫直臂,但也不宜过挺过直,应直中含屈,肘尖下坠,臂呈自然圆弧状态。如揽雀尾和如封似闭的按掌形,搂膝拗步和金鸡独立的下方臂等按掌,均是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肘尖向后,肘弯自然含屈的圆弧状。

「习拳体悟」“小窍门”练就“好身法”

窍门二:“指向肘腕中间”

松肩沉肘和含胸拔背这两个身法要领,是确保外在身形饱满,内在劲力力由脊发的前提之一。无论是招式转换还是定势,一臂的指尖或虎口指向另一臂的肘腕中间,是保障松肩沉肘和含胸拔背的基础。如揽雀尾左掤定势中,右掌虎口要对应左小臂肘腕中间,提手上势的左掌指尖应指向右小臂的肘腕中间,手挥琵琶的右掌指尖应指向左小臂肘腕中间,玉女穿梭在转换中,两臂下按,一臂应指向另一臂的肘腕中间,单鞭和肘底捶的转动势定势中,左掌指尖也应指向右小臂肘腕中间等等。指向肘腕之间,两臂自然就会臂呈圆弧状,不会出现架肘耸肩的现象,更好地有助于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从而达到发劲时的力由脊发。

窍门三:“中心线两侧分”

在步法中,虚实步的步幅宽窄要求是虚实腿落于身体中心线两侧,过渡步法中无论进步还是撤步,也应是身体中心线两侧分。这样做的益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在虚实步或步型转换中,重心移动轻灵迅捷,更好地体现了转换衔接的紧凑与劲整。在过渡步法中,进步或撤步小于身体中心线两侧分,就会出现绞步,重心会不稳固。若大于身体中心线两侧分,则会出现挪步,灵活性会受到制约,劲力也不会完整,如进步搬拦捶的进步与倒撵猴的撤步。

窍门四:“坐腿落腿”

独立步之后的连接步法转换中,首先要坐支撑腿落悬空腿,悬空腿落至近支撑脚处后再出步,这样就能避免重心大起大落拳架不稳,也能将步法要求的“雾里蹚泥、如履薄冰”展现的惟妙惟肖,更好地将“身灵”表现出来。如左右分脚、蹬脚的转换,摆莲后接弯弓射虎的衔接等。

「习拳体悟」“小窍门”练就“好身法”

窍门五:“顺前脚尖方向移动”

日常练习中,经常听到拳友抱怨“膝盖越练越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重心在移动过程中,膝盖没有“顺劲”而是“扭力”。步法变换和重心移动时,均应膝盖顺前脚尖方向前移或后撤。如搂膝拗步的转换,重心微后移,前脚开八字,这时虽然移动方向为正前,但前腿膝盖不能直前移动,应顺前脚尖方向斜移,重心坐实后再转腰开胯上后步,这样就是“顺劲”,膝盖只是负责承上启下而不是受力点。再如,倒撵猴的转换,前腿提腿中心线两侧分向后撤步,脚开八字落稳后,此时的前脚尖(转换前的后脚)还是指向斜45度方向的,不能直接随重心的后移而直移,也应是顺前脚尖方向向后斜移,以前脚跟为轴随腰而动再摆正脚尖,这样一则不会使膝盖因“扭力”而受到损伤,二则也保证了重心的稳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