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木香草堂 2019-01-19
农民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去承当,而父母亲们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

 

怎么引导孩子认真学习?

  家长们往往是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的,但是许多孩子却马马虎虎。在上课时,孩子“马虎”的表现是:

  东张西望、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对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做小动作、吃手、注意力不集中等。

  孩子上课时的表现老师最有体会,也了解得最清楚,这样的表现破坏了儿童学习中听与想的环节,影响了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影响了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孩子上课如果不能认真听讲,而是“马虎”对待的话,可能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也“马虎”。

  按照我的观察,我觉得学生的分化,即孩子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其实是在课堂上开始分化的。有的孩子坐在课堂里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东张西望,胡思乱想,老师讲什么不知道,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慢慢就会出现滑坡;而有的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总是跟着老师走,他就很容易成为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所以说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好的第一步,第一习惯。

  一般来说,老师上课时的安排是有规律的,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讲新课,最后留作业。小学老师授课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要求来备课的。老师上课时语速比较慢,对所讲的问题,尤其是新课的内容,会反复讲,反复练习。如果孩子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老师讲新课时没有听到、听懂,回家写作业时就会出现不懂、不会或做错的现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新知识的掌握。

  《羊城晚报》登了一个消息,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农民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这个农民的文化很低,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呢?他对孩子说:“你们上学我很羡慕你们,你们上学回来,教我,我跟你们学习。”这个农民下了工,孩子回来了,就老老实实地跟着这两个孩子学习。孩子有一个特点,特愿意给父母当老师,他为了当好这个老师,他会好好地学啊!好多东西刚开始讲不明白,坚持了很长时间,这两个孩子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优良并且稳定,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孩子上课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原因,常常并不在学习方面。比方说孩子没睡好觉,他就烦躁不安;有的孩子跟同学关系不好,老担心下了课谁会欺负他;或者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还想着昨天的电视,或者刚看过的精彩电影;还有的孩子可能惦记着书包里装的小说;甚至还有一些孩子,是生理上有问题,比方说有的男孩他包皮没有解决好,上课经常在那里坐不住,难受。所以孩子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希望父母老师能有一个清醒认识,为了保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我们需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帮助。我的建议是:

  帮助孩子排除各种干扰,做好上课的准备。孩子需要成人帮助他排除上课时受到的各种干扰。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家时就做好上课的准备,要督促孩子整理好书包,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习用具。因为孩子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注意力不集中了,比方说某一门课的课本忘记带了,会不由得老害怕老师会来点他的名,一上课就在想怎么躲过这一关,这一课就上不好了。所以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让孩子心情愉快地、轻松地去上课,那么这样孩子就没有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我们大人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培养他的好习惯,要精力充沛,保持很好的状态。越在低年级越容易发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为小孩就是分不清楚什么是重要或不重要的,他可能因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甚至他丢了两毛钱,一天都惴惴不安。所以父母要细心帮助孩子。

  保证孩子的正常睡眠时间。有的孩子不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度疲劳。还有的孩子因为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由于贪玩导致作业花费时间太长而影响了正常的休息。没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肯定会影响孩子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研究表明,如果人长期睡眠不足,脑供氧就会缺乏,脑细胞就会损伤,脑功能就会下降。睡眠不足,孩子的抵抗力会下降,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父母要认识到睡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剥夺孩子的睡眠,就是剥夺孩子的成长,甚至是犯罪行为。总之,中学生父母要保证孩子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父母要保证孩子每天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让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好习惯,是帮助孩子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

  积极与老师配合。及时了解孩子上课能不能认真听讲,注意力是否集中,还要经常与老师联系。如果发现问题就赶快采取措施,消除各种干扰,使孩子能在课堂上快乐地听讲,因为上课认真听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三招二式

  有些孩子听课、做作业、做事情,注意力就是集中不起来,他们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本来半个小时就能做好的事,花了半天还没做好,而且做的质量也很差。注意力不集中,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如果经常这样,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那以后肯定会使自己陷入无所作为的痛苦之中。注意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呢?这里有三招二式供你参考。

  第一招,要让孩子明确做和玩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玩和自由安排,什么时候做事情或做作业,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安排,最好让孩子自己定个明确的时间。可把这个时间安排张贴在孩子的卧室里,以起监督和提醒作用。平时要教育孩子,做是做,玩是玩,做要认认真真,玩要爽爽快快,不能做不像做,玩不像玩。玩的时间,就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不要随便侵占孩子的游玩时间。

  第二招,要把握好事情的难易程度。孩子的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与事情的难易有关,太难和太易,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搭积木,这太简单,他很容易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又比如你要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临摹碑帖,即使是一小时,他也很难做得到,因为这太枯燥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及时调整孩子做与玩的难度,使他对事物始终保持兴趣和注意力。

  第三招,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竞赛。为了强化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家长和孩子可进行竞赛。竞赛形式可以是同类的,如孩子要做10道数学题,母亲不妨也找几道数学题做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竞赛也可以是异类的,比如孩子要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父亲就提出打一份3000字的材料,看谁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亲子间的竞赛起着注意力的强化和刺激作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当然,如果有合适的小伙伴一道竞赛,这就更好了。但这个小伙伴一定要有较强的注意力和自觉性。否则,互相干扰,反而影响注意力。

  第一式,优化孩子的操作场境。有些孩子读书做作业没心思,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很有可能与周边环境不简洁有关。比如桌子上堆满了杂七杂八的小东西,稍微一动,就会触及;比如窗门上贴着许多五颜六色或希奇古怪、富有刺激性的画片;又比如卧室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饰物如风铃之类,稍一动,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应该说,操作场境过于复杂或奢华,都会影响注意力。对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卧室应该简洁、敞亮和幽静。

  第二式,留意孩子的天生气质。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与天生气质也有一定的关系。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度不一样,如果分散度比较高,对事物的坚持度就比较低;反之,如果孩子分散度特别低,对事物的坚持度也就比较高,这样的孩子对喜欢的事物就会比较执着。除了分散度和坚持度之外,反应阈也与注意力有关。所谓反应阈,就是能引起孩子行为反应的刺激量。有些孩子的反应阈很低,外界不需要给他太多的刺激,他就能有反应。例如轻轻地碰他一下,他马上就能觉察,或当大家都在听教师讲课时,教室外汽车的声音或人走动的影子,对反应阈较高的孩子来说,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可反应阈较低的孩子却能。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确是属于天生气质的问题,那么,最好在心理医生的配合下进行专门训练。

 

如何正确引导让孩子爱上阅读?

  如何正确引导让孩子爱上阅读?现在的父母大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很多学问,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方法去引导孩子,也可以通过看书,看杂志来获取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下面为广大父母朋友总结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理解智能的内涵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能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就是智力好,于是强迫孩子去背诗、识字,提高孩子的智力。其实这些父母所认为的智力只是记忆力,是智力多种内涵中的一种。

  智力包括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因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应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让孩子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让孩子自己制作小模型;让孩子自己重新装配被自已拆散的钟表或玩具等。

  2、发展孩子的动作

  孩子的动作的发展与3岁前孩子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3岁前孩子动作的发展有一个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过程,比如,孩子刚开始时只能用整个手或手臂去拿东西;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拿很细小的东西。孩子的这种动作变化是与大脑层运动神经的发展相一致的。多让孩子拿取各种小东西、小玩具,让孩子去观察各种事物,既可以通过动作和活动去促进大脑神经的成熟,也可以让孩子在拿取物体的过程中知道各种事物的性质,如铁是硬的,盐是咸的,杯子里的水是烫的,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和经验。因此,父母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摸、爬、滚、打,让他在活动中增智力、长见识。当然,在让孩子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应让孩子注意安全。

  3、要注意3岁前孩子的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智能发展的基础。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阅读优美的文章,不断地对孩子说话。虽然在1岁以前孩子不会说话,但是他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对1岁前的孩子进行言语刺激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等到孩子会说话时,父母可以采取与孩子谈心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父母还要给孩子看的书籍(最好是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书),为孩子配备优美的配乐诗(散文、故事)的磁带,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语言,增长智力。父母还要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去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这既有助于丰富孩子的语言,也有利于密切亲子之间的关系。

  4、不要以赏罚和物质报酬的方式去刺激孩子智慧的发展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热情是影响孩子智慧的重要因素。不恰当的赏罚和物质报酬会降低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热情。如果父母想对孩子的进步予以鼓励,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有利于满足其好奇心的、能让他自己看的书籍,不可对孩子事先允诺物质报酬的多少,而应让孩子体会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断求知是一种快乐,是自己的事,无需外在的刺激。

 

管教技巧:和孩子约法三章

安心拒绝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呜呜抱怨,胡搅蛮缠,软磨硬泡,总让你禁不住心软——“就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会断定,当妈妈说“不”时,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然而请记住,以长远的眼光看来,妥协是有害的。一旦说了“不”,就一定要坚持。
如果孩子求你买一件你不想给他的东西,譬如含暴力的电脑,或者晚饭前吃的糖块,你得说“不”,然后解释为何拒绝他。一旦你给出了解释,就别再讨价还价,谈判协商,甚至放弃刚才的主张。你要做的只不过是设下规则。你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是,有些事情你说了算。
选择措辞
  “公平”和“信用”这类词对孩子很管用,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例如,当的儿子坚决不肯清理桌子时,你可以说:“大家都为打扫房间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儿,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对你的女儿说:“你打算啥时候把收好啊?”如果她说晚饭后会做,却没有执行,你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你没守信用!说好了要做的,现在要说到做到。”

另一个巧点子就是表示惊讶。当孩子胡闹时,往往会说:“又来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现出不解和惊讶——尽管这可能需要奥斯卡明星级的演技。你可以说“你最近表现好多了,我可真没想到你会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欢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这么做的。”
适可而止
  纪律严明并不意味着苛责甚至虐待。不管是制定规则还是实施惩罚,都应该心平气和,饱含关爱,注意别胁迫和恐吓孩子。
  惩罚也不要过分。别老想着“该怎样才能教训教训这小子?”多想想怎样能帮助孩子达到你的期望。说到底,有效的纪律还是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现在对简单的规则——如“不打妹妹”或“说真话”——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学会在将来与人打交道时尊重朋友、坦诚待人?记住,纪律严明的目标不是权力与控制,而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在中有所成就。

 

父母批评孩子应注意什么
  父母批评孩子应注意什么?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当有一些技巧,如果您的孩子调皮,适当的批评是正常的,但是每天的批评次数不应当超过两次,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的是非观念。
  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
  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批评孩子有学问 一天最多两次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http://luanpim./2012/779844.html

 农民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