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推动杂文创作,增加相互交流,我们创办了《杂文作家交流》微刊平台,以此推介杂文名家,交流创作经验,提供杂文信息,扶植杂文新人,服务杂文作者,促进社会进步。 我们首先推出的一个专栏,是“当代杂文人物”。其中有的是摘自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杂文家》文稿,也有的是新采写新推介的杂文作家。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各个杂文家的个性风采,而且能够看到他们独到的创作技巧。 《杂文作家交流》还将陆续推出多个丰富多彩的相关栏目,欢迎全国的杂文作者和读者,与我们一道,为杂文事业的繁荣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奋斗。 温婉清新林永芳 虽然她早已在杂文报刊中崭露头角,可我最初看到林永芳这三个字,却始自《杂文报》上那篇文章:《旧雨新朋群英会,古城今韵徐州行》。记住林永芳,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文写得灵动清新,恰似随意串起的珍珠,一开篇就把人紧紧抓住: “始料未及,昔时梦里遥不可及的传奇,竟是今宵脚下可触可感的热土。犹记得儿时灯下卧读‘汉高祖斩蛇起义’,‘楚霸王定都彭城’,‘张子房圯桥敬履’,‘陶恭祖三让徐州’,遥想那一幕幕运筹帷幄指点江山、金戈铁马治乱兴替,不禁有几分异想天开的好奇:徐州,那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它到底是泥土沙石铺就,还是青史黄卷凝成?数千年等闲容易逝,是否仍有帝王胸襟英雄气,绕城三匝而不绝?” 这组挥洒自如的文字是林永芳参加徐州全国杂文联谊会后写的。遗憾的是,我因故未能参会,无缘一晤,只能猜想,这是个啥样的才女? 两年之后,上海浦东联谊会上见到了她。披肩黑发,深深的眼窝,睿智的双眸,圆圆的娃娃脸,小巧玲珑的身材,标准的南方女子。见她一袭玫瑰红连衣裙,点缀在一片白色衬衣中间,曲波那首埋在我心里几十年的诗句倏然跃出:“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双目神动似能语,垂髫散涌瀑布发。谁信小丫能从戎,谁信小丫能飞马?” 林永芳真诚,善良,宽容,豁达。 看她泰然处世、笑对人生,弹古筝吉他、写精品杂文,你很难想象得到,她的成长过程极为艰难,儿时差点因贫辍学,独立工作后仍多灾多难。 秋收冬藏,羊年春到。快递登门,送上林永芳杂文选集。正月初二夜晚,乍暖还寒,北风小雨。书房内安静温暖,我捧读“林永芳”通宵达旦,感慨不已。她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精到,思辨清晰。而行文风格,犹如其人,温柔婉转,清新明丽。《最底层的竹子》对“强权扭曲人性”的描绘淋漓尽致;《在空心的岩层上跳舞》则借孟郊、李慈铭等名士的另一面,深深忧虑于“社会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久已淘空”。她的诸多篇什致力于抽丝剥茧,以丰富的史料剖析专制愚民之祸,以清新的文字“婉而多讽”,让人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享受阅读的快感。 各地接踵出现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深深刺疼了林永芳的心。在《多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读懂弗兰克尔》一文中,她给孩子们讲述犹太心理医生弗兰克尔的故事,讲述他如何化苦难为养料、将纳粹集中营的非人折磨转化为创立“意义治疗学”的精神基础。她诚恳地与孩子们探讨“为什么没有在人生第一个难关就畏难而自尽”,说,“起初是为了父母,不忍让他们承受丧女之痛;后来是为了孩子,不忍让他沦为单亲孩子或孤儿;年轻时,为了干事创业的抱负;年老时,为了给儿女树立一个坚韧的榜样,为了不负上苍送自己人世一游的美意,欣然走完人生之旅……活下去的理由还可以有很多,而永不选择自戕的理由只需一个便已足够:父母生我不易,生命只有一次。即使全世界都不在乎你,你也永远是他们的无价之宝,不可替代、不可或缺。” ☆☆☆☆☆☆☆☆☆ 谁说杂文只能尖锐凌厉?平和善意的真挚文字最能绵里藏针,有理有据的温婉表达丝毫不减触动心灵的力量。 林永芳,福建武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杂文、随笔、时评数百篇,连续五年入选年度《中国杂文精选》及《2008最适合中学生阅读杂文年选》《2012中国杂文年选》《青年文摘》典藏本等。先后获“杂文选刊杯”首届全国杂文大赛优秀奖、第六届“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全国评选第二名、2012年《杂文报》“放言119”征文二等奖、2013年《杂文报》“盛世宏碁杯杂文情缘征文赛”特等奖。 (撰稿人:雷长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