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小程序也许是「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最佳路径?

 京鲁老宋 2019-01-20

法律服务「产品化」是「定制化」的升级,是突破服务客户数量极限,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可能。而解决其两大限制——技术问题和流量限制,作者认为利用小程序或许是当下最好方式。


目前,部分律所、律师已经关注到并应用了小程序,但绝大多数还是当“电子名片”或“展示窗口”,且较普遍地认为其功能仅限于此。如何抢先布局,实现突围,本文可以给到一些参考。

先做一个猜想:小程序,也许是实现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最佳路径。

“法律服务产品化”,这是我之前一直提倡的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当前的“定制化法律服务”。当前的法律服务更多是一种定制化的模式。这种形态下,律师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法律服务,每一个案件都有其特殊性,客户自然对律师的人身依赖也比较强。

多数客户选择律师多会通过熟人介绍,基于对律师个人的信任而委托;律师也在客户信任的基础上,根据客户案件的特征提供专属法律服务,以优质的法律服务赢得客户以及客户的转介绍。

这一模式下律师赚的是服务费,出售的是服务技能,依托的是律师的个人品牌,对技术的要求当然也是类似于印象笔记、云盘、ulysee、滴答清单等个人效能提升工具。

“法律服务产品化”是对定制化法律服务的升级。

这种模式下,律师会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做系统化梳理,并通过技术手段,形成一款独立于律师的产品。客户可以通过自行使用产品而非借助律师即可满足其法律服务需求。

当然,法律服务产品化很难解决所有的法律问题,但解决部分高频的、对律师依赖程度低、可实现法律知识经验系统化的问题还是有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法律服务产品化可以将律师解脱出来,以前定制化需要律师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借助法律服务产品可以由客户自行操作完成。

这点的意义在于“规模效应”。

定制化模式下,律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大咖律师,时间的性价比更高,只能服务好有限的客户,但无法服务更多的客户。

以道路交通业务为例,一个律师每年接100起道交案件,已经是时间、精力的极限了。组建团队,采用流程化的方式运作,可以将这个极限提升至每年消化500起道交案件。

而通过研发道交法律服务产品,实现用户的自行操作,那么这个极限可以被无限扩大,1000、5000甚至上万都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业务的规模效应。

之前有人问过一个问题:法律领域为什么没有出现百亿级别的独角兽?

其实,现在看来原因很简单:定制化模式下,法律服务的收入受制于律师时间、精力,有很明显的上升瓶颈,自然也不可能出现百亿级的律所、律师。但通过法律服务产品化,可以突破这种收入的瓶颈,出现百亿级别的独角兽也不是不可能。

通过上面的对比表单,我们不难看出法律服务产品化的优势很明显。

但为什么当前市场上鲜有成型的法律服务产品呢?也许我们不能仅看到法律服务产品化的优势,还应该了解法律服务产品化实现的障碍。

这里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技术层面

需要大量法律知识、经验、流程、业务文档的积累,并借助技术手段做梳理,方能形成客户自行操作的法律服务产品。以往的实现方式多是网页或者APP,研发以及后期运维的成本都不低。

2.流量限制

法律服务产品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必然是一款客单价低的产品,只有获取大量的流量,有足够多的用户使用,才能实现收支平衡乃至盈利。

对于这两个障碍的突破,小程序无疑是当前最佳的解决方案。

技术层面,小程序的研发成本低,而且有大量的第三方平台如轻芒+、天鸽小程序平台提供了免费的开发模板,进一步降低了小程序的开发成本;

流量层面,小程序可以说是当前微信力推的一个重点项目,微信官方不断开放小程序的接口,给予了小程序更多的流量支持。而且小程序本身就是在微信生态中,背靠微信十亿日活用户,在流量获取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借助小程序,我们可以解决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技术和流量障碍。而能否实现法律服务的产品化,决定因素就变成律师在法律服务领域本身的积累以及体系化、流程化的程度。

也许,最早的一批法律小程序产品会由已经实现业务体系化、作业流程化的律所或者律师团队来推出。

但这些还不足以支撑起法律服务产品化。

研发出法律小程序产品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需要探索法律小程序产品的玩法,换句话说,需要——定位细分领域、传递产品价值、获取海量用户。

1、定位的问题

律师做小程序切忌做自己不熟悉或者大而全的领域。一方面是没有这个精力,另一方面大而全适合公司化运作,比如“智库型”小程序,定位于“移动端法律检索”,就是依托产品和市场两个部门的共同运作。

选择法律小程序产品的定位可以从自身的优势业务出发,梳理出业务中“客户使用频次高、易于实现业务体系化、允许客户自己操作”的业务点作为小程序的切入口。

2、传递产品价值

实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小程序+社群」的方式完成。

法律小程序上线后必然会经历一个「冷启动」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去获取第一批「天使用户」,这类用户本身对法律服务的价格敏感度高,但对特定法律服务需求很强烈。比如股权类法律服务之于初创企业,初创企业就属于股权类小程序的天使用户。

具体操作流程可以按照邀请体验小程序——聚集对小程序认可的天使用户——组建天使用户社群——以天使用户为渠道做内容宣传——借助天使用户在朋友圈的自传播扩大小程序的用户规模。即如下图所示:

运营的最后是获取海量用户。

用户的获取就涉及小程序本身的玩法,包括目前流行的拼团、裂变等玩法。

对法律小程序来说,传统的通过课程、内容、书籍等方式是一种获取用户的方式,而通过和第三方对接联合,甚至和其他法律类小程序做共同的运营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

比如通过小程序插件的方式,将法律模块植入其他小程序,借助其他小程序的传播带来引流。通过不同类型小程序的对接,实现协同运营。

当然,目前小程序仅仅是起步阶段,各种模式、玩法、思路还都在探索中,重点在于我们需要动手做小程序,参与到这种探索中。

也只有参与进来才有无限可能,不参与,可能性只会是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