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叫张智鑫,是国内一家法律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如果正巧,您刚好听说过推之又或法蝉,没错!那正是我们团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围绕法律服务市场做过的些许尝试。 近两年来,我们发现在整个法律圈关于法律服务产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与此相关的文章、培训、机构等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目前越来越多的律师团队、律所,都接受并认可这样一个大趋势。很多人会认为,法律服务产品化的出现,应该是这两年来的新生事物,又或者说,法律服务产品化的元年,正在当下。
基于过去这样的经历以及在这股洪流中发现的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轨迹,我把所看到的法律服务产品化演进过程进行三阶段划分,且每个阶段都有过我们的尝试与足迹。 2 2013年,我们是一个专注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律师团队。当时团队里共有6个人,尝试从一个细分领域即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管理着手,设计了国内第一款(可能是)专门面向于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管理的法律服务产品。 6年前这款产品的初衷是什么呢?在设计这款法律服务产品之前,我们面对的又是什么呢? 2013年,劳动法律服务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已经呈现一片红海。如何在竞争中,寻找到差异化的方式,“杀出一条血路”?是真正摆在当时那个年轻团队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设计一整套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产品的VI体系,包括品牌色、logo、slogan,以及面对客户时呈现的团队网站、演示PPT资料等。
而这一视角展示体系的背后,我们只是单纯地想达到一个目的:让我们的团队,看起来与众不同。 3 实际过程中,我们确实做到了与众不同,但也很清楚,真正的法律服务产品远不止将其可视化。仅仅将法律服务可视化做到位,只能让客户首次见你之时,感觉到你与其他律师不同,而能让客户真正为你买单的,永远是你的专业能力。 所以,我们不得不面临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屡屡被提及——如何让客户感知到你的专业? 对于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不得不提——知识管理。而这个话题,也正是当下我们带领的创业团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行业内深耕的领域。 当时,我们团队的构架是2个主办律师 3个律师助理,打造了基于劳动法律服务的知识管理体系,并将劳动法律服务知识管理的研发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基于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形成了系统的研发标准,包括人力资源全流程服务清单、人力资源常见问题集锦、劳动争议案件请求权基础自查清单、上千个劳动争议类的常见案例集、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因素表等。 甚至,为了更好地让客户感知团队的专业能力,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套人力资源法律思维集训营,来给那些HRD、HRM做相关的法律思维培训。 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这些尝试,其实已经触碰到了法律服务产品的“里子”即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对于法律服务产品的打造而言,要里应外合——我们既要解决VI设计等‘面子’问题,又要解决知识管理的‘里子’问题。
用这样的方式,至少在当时的劳动法律服务市场里,让我们尝到了一些甜头。或许,我们就是当初那个一不小心吃了螃蟹的人。 4 其实,当完成前面两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客户。更值得一说的是,团队研发出来的这套法律服务产品,还让我们拿下了几个世界500强企业。 也因这样的有益尝试,我们开始走向全国,向更多的团队分享法律服务产品化的理念以及具体实践方法;也因这样的探索,我们团队也受邀加盟了一家国内知名律所探索律所知识管理的体系化建设之路。 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组建法律服务产品联盟,共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法律服务产品及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输出了一套法律服务产品成熟表,因为我们愈发的认为法律服务产品化是个系统工程。 而这一举动,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法律服务产品打造的团队和律所,而这些团队有的在已在行业内成长为极具影响力的法律创业团队。
回望那几年,律师圈开始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守走向抱暖,走进这个圈子都能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充满无限想象,像极了当时的移动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场景。 5 探索,是未知。探索,也是发现。不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其实都发生在我创业之前。 因为自己的折腾,不小心窥探到的法律服务产品化的发展轨迹,以及后来同样正在经历这一切的法律服务产品团队,我愈发地认为,“每一位律师都是创业者”这个观点,是多么的正确与精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年做的法律服务产品的尝试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是形容,似乎再为恰当不过。
打造科学的法律服务体系,这将必然与市场的发展规律脱不了干系,也避免不了要去吃透让很多律师感到陌生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等商业思维。不过,这又正是我们太多律师容易忽视的地方。 而我也恰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为什么法律服务产品会火了一遍又一遍且依然生生不息的内在逻辑。
你或许会问,我为何如此确定?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创业后的些许思考。 END 责编 | 伟娜 |
|
来自: 静山主人v6drpr > 《经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