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惰性力”

 天地虚怀xia 2019-01-21
    芗斋先生在著述中清楚表述过,“惰性力”是本能发动的,是“不动脑不费力”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完全通过第一信号系统来作用的。这么说吧,通常的主动发力类似于开手动挡的车,需要自己全程操控档位、离合、油门等;而本能所发的惰性力,好像高档的自动挡轿车,自己只需要掌握油门大小就可以(相当于意念兴奋的强弱程度),变速箱自动换挡,无需离合,高级一点更有自动巡航,导航,乃至未来的无人驾驶。又比如说主动发力好像抡着一把大斧子去砍人,怎么抓、怎么抡、怎么砍,全过程都要人来调动和指挥;而本能发力就好像平时的训练给自己造出了一挺全自动冲锋枪,在发动的瞬间,我们完全无须考虑怎么装填弹药、怎么拉枪栓、怎么退弹壳,只需瞄准和扣动扳机(意注对手,全身争力崩开释放)。如果不相信,请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的训练当中,与师兄弟们推手时,完全可以闭着眼睛,因为这个时候只需要在接触点上去“听”对方的力量变化,自身在桩的状态下自动地做出反应,如流水般顺畅,而“若以目之所见,一再思之,然后出手以迎敌,鲜有不败者”。

    其实这里讲出了惰性力的另一个特点,因其为本能发动,故不可由后天人欲支配。芗斋先生尝言,“切记身心不可用力”,曾令无数初学者迷惘,不用力如何有力?不用力如何发动攻防以致胜?奥妙尽在惰性力的运用。讲到这里,大家略一思索,当可明白,意拳为何如此重视站桩训练,因为只有通过桩功练出整体浑元力的势能,而后方能以本能发动而“不用力”!即如巨石从山顶滚落,如箭离弦而去,这种力量的发生,不是用力而出,反而恰恰是那一“松”(放开巨石,松开弓弦)。而我自身所蕴蓄的能量,如前文所比喻的一桶汽油,一个高压水龙头,一张拉满的弓,一块悬于山顶的巨石,往往是由对方给出的一个刺激信号而予以引发,如同一个火星,一只扭开龙头的手,一个进入弓箭锁定的目标,等等。因而往往我们又称惰性力为被动力。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当下即是圆满,宁定冲和,而又往往后发制人的特点。

    但是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挨打而后反击呢,当然不是,切勿谬解。就好像我们刚才用弓箭做例子一样,“身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罗网包护之,而包罗之内尽如刀叉钩锉,并蓄有万弩待发之势”,此时与对方周旋,一旦进入我射程或焦点为雷达锁定,我即可释放惰性力进行打击。即如《孙子兵法ž兵势》所讲,“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引用一段齐执度先生在《拳学新编》中的诠释,可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人身动用可分两种,合意之动用为有益之运动,不合意之动用为无益之运动。不合意之运动,心理学者谓之冲动运动,乃发于欲望之运动,非正规之运动;系因受到冲动后,由此冲动一变而为执意,由执意而引起之实际运动也。故谓冲动运动,反乎自然之运动,非出于自主(自由之决意)之运动,是为妄动。此种运动,动必吃力,吃力则血注,血注则血流失其自然,而神经为之伤害,故运动结果,心由此发生一种反射之冲动。神经梢端受到冲动,发生抵抗,同时生出反射运动,此种反射力量,最为强烈,神经中枢感到刺激,而受损伤。此种运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习拳切忌妄动和吃力,即不许有冲动运动也。”

    返回来结合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抱球桩训练谈一谈。这个桩本是要求浑不着力,松和自然,但有很多人都出现肩膀酸痛、心窝憋气、膝盖僵紧、脚麻腿酸等问题,根本原因还是“身心用力”,这让我感到传统的教法中存在一个使人误导的地方,抱球,不是让人起心动念地死死抱着球执著不放,大家不妨试试我的方法,想自身如同橡皮筋,被箍在这个大球上,全身各个关节的橡皮筋被球面撑开而自然微微拉紧,又因为这个张力而不得不贴吸于球面之上,也就是说此时不是我主动去抱球,而是我被球撑住,我可以将四肢百骸搭在球上休息,亦可以随球的呼吸涨缩而调整练功的强度。练习时间稍久,感觉自身似蝉蜕又若游丝,内虚灵外挺拔,全不费力,每个细微的末梢关节乃至皮肤毛发都整合于一球。站一两个小时依旧轻灵饱满、身心愉悦。如此,可较快地入门而得惰性力的妙处。以我所知目前尚未有人提出这个练法,我自信此法之妙,千金不易。在此奉献给大家,如能帮助更多的人顺利跨过第一道分水岭,品尝到意拳的真正奥妙和理趣,并因此终身习行之,则善莫大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