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

 JW1990 2019-01-21
第一部分 如何做到全情投入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 什么是精力及如何管理精力
1 、大多数人仅仅希望竭尽所能,而当生活的要求超出能力所及,我们会着眼现状提出权宜之计,或许在短期内会运作良好,而负面效应却往往在长期过程中慢慢浮现。我们吝惜睡眠,用外带快餐填饱肚子,用咖啡提神,用酒精和安眠药放松身心。面对工作的无尽索取,我们变得暴躁易怒,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结束漫长的一天,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又常常发觉家庭也不再是欢乐和力量的源泉,只是为超负荷运转的生活又添一项负担。
2 、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 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 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优秀表现的难度在于,它需要从各个方面更有效地管理精力,达到最终目标。这个过程由四条关键的精力管理法则驱动,它们是整个转变过程的核心,对于建立高产出的、全情投入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则二: 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 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原则三: 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我们锻炼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采用的是与锻炼体能相同的方法。
原则四: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 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逐渐成为自然的积极仪式习惯, 扎根于我们的深层价值观。
3 、“仪式习惯”指的是 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 。毅力和自律将人们推向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仪式习惯自动会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比如刷牙,你并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而自发产生的行为。人们在刷牙时通常切换到自动的模式,不需刻意的努力和主动意识。仪式习惯的优势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让它可以节省下来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
4 、管理精力的三个步骤
目标-事实-行动,保证了变革的持久性,三者缺一不可。
变革过程的第一步: 明确目标。面对自己的固有习惯,以及维持现状的天性,我们需要受到启发,做出改变。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依照我们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分配精力?”如今,人们像星际旅行一样超速前进,结果既不愿花时间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也不愿把这些事情放在首要和中心的位置。多数人花费太多时间处理眼下的危机,应付他人的期望,而不是思维清醒地思考什么最重要,并以此为指导做出谨慎的选择。
变革的第二阶段:面对现实。我们首先向客户提问:“当前你的精力管理情况如何?”逃避沉重而不愉快的真相是人的天性。我们常常低估自己的精力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后果,但又不能坦然地自食苦果。今天喝了多少酒,拿出多少精力面对老板、同事、伴侣和孩子,工作时是否专注又热情。人们在面对自我时往往会戴上 “玫瑰色滤镜”,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或者全然否认所做抉择对精力的储备、质量、力量和专注力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面对现实从可靠的数据收集开始。当客户寻求帮助,我们会带他们进行多项体能测试,细致分析他们的饮食,并提供一份详尽的问卷,尽可能准确地评价他们管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的方式。同时,我们会请他们最亲近的5个人填写一份相似的问卷。这些数数据。
变革的第三步:行动,用实际行动缩小“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目前的精力管理方式”与“为达目标所需要的精力管理方式”之间的差距。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以良好精力仪式习惯为基础的个人发展计划。某些仪式习惯有所裨益,某些则纯属为了应急,这是人们的常态。“应急”的习惯或许能在短期内帮我们解决生活的难题,长期来看却会极大损害我们的能效、健康和幸福。

第二章 成功人士罗杰遇到的5个危机

第三章 高效表现有节奏-劳逸结合的平衡
事实上,人需要顺应消耗与恢复的节奏,运动与休息的交替进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表现。“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由于我们习惯于反天性而为,无视自然赋予的节奏,因而有意地划出工作和休息的界限更为重要。我们必须学会为一天画上休止符,强迫自己在固定的时间离开跑道,停止处理信息,把目标从工作成果转向精力恢复。摩尔艾德把它称为“时间茧蛹”。韦恩·穆勒在力作《安息日》中写道: 我们越是忙碌,越会高看自己,认为自己对他人来说不可或缺。我们无法陪伴亲人朋友,不知疲倦,没日没夜,只管四处救火,不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时间。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成功典型。
压力成瘾: 狂热不停歇的工作节奏实际上有可能令人上瘾。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会让人亢奋,创造出一种带有诱惑的冲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肾上腺素迷幻。我们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长时间运转,会渐渐失去换挡减速的能力。当需求增多时,我们会本能地逼迫自己。慢慢地,我们开始抗拒本能帮助我们高效运作的事物——停顿、休息和自我恢复。然后我们就会陷入超速怪圈,再也无法关闭引擎。
工作狂是一种强迫症,通过自我强加的要求,无法约束工作习惯,放纵自己沉迷工作,忽视一切工作以外的事情。” 工作狂不像其他的瘾症被视作有害,却往往备受推崇,甚至回报丰厚,可怕的代价则长期潜伏。
通过超极限消耗精力并有效恢复,我们会在各方面成长。同理,我们发现情感、思维和意志层面的“肌肉”也有增长空间。人们从本能上抗拒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恒定性是一种平衡,是维持生理现状的表现。一旦我们挑战这种平衡,就会触发警报系统,提醒我们正在进入未知领域,敦促我们返回安全地带。在遇到真正的危险时,这种警报非常有用,有助于我们自我保护。因此即使是为了塑造肌肉,我们也需要冒着受伤的危险。但如果停留在正常范围内使用肌肉,肌肉永远不会增长。
《心流》的作者、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写道,“最佳时刻,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或完成有意义的事情,而自愿达到极限的时候。”
是否愿意挑战舒适区有部分取决于我们潜在的安全感。不管我们多么焦虑地尝试填补空缺,都会倾向于做出让自己舒适的选择。一旦燃料不足,感觉到对自我存在的威胁,我们会选择贮存现有的精力,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自我。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防卫支出。
重塑能力需要把自己再一次置于曾经受伤的环境。只要恢复得充足,我们的极限都会达到新的高度。
缺乏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承担足够的压力
能力拓展的关键在于,既要超出日常的极限,又要定期休整恢复,二者兼备才能成长。罗杰在体能和意志层面没有尽力拓展能力,这两方面的“肌肉”长期使用不足,只会继续萎缩下去。在思维和情感层面,罗杰又犯了过度训练的错误,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整,便把自己一次次推入过度的压力当中,结果只能让自己越来越难以应对压力。因为不重视休息,他只会继续逼迫极限,导致恶性循环。
他需要的是排毒的时间和改变的方法,允许自己定期恢复情感和思维精力。某些层面过度训练和另一些层面训练不足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在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下,我们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弱。
第三章要点总结
  • 精力的消耗与恢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称其为波动。
  • 波动的反面是直线:精力消耗大于恢复,或者精力恢复大于消耗。
  • 压力与恢复的平衡对于个人或团体的高效表现都至关重要。
  • 我们必须在四个层面都保持健康波动的节奏,即“效能金字塔”的组成部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我们培养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的方法与体力相同,必须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常极限的压力当中,并在过后得到充分恢复。
  • 拓展能力需要为了长期回报接受短期的不适。
第二部分 精力的四个来源


第四章 体能精力-为身体添柴加火
章节概要  
1、体能精力影响因素
(1)呼吸
  • 作用:打起精神,彻底放松
  • 方法:长呼一口气,分三次吸入,分六次呼出
  • 目标:深呼吸(平稳有节奏)
(2)饮食
  • 吃血糖指数低的食物
  • 每天吃5~6顿低热量,高营养
  • 每天和至少1.8升水
(3)睡眠
  • 每天7~8小时睡眠
  • 早睡早起
90~120分钟工作周期
2、体能精力间歇训练法
(1)频率:一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2)方法:
  • 有氧:慢跑瑜伽
  • 无氧:健身,力量

摘要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进食的内容和时间、睡眠的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建立起体能消耗和恢复的节奏性平衡,能够确保精力储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走出舒适区,然后等待恢复,则是拓展体力的方法,适用于体力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焦虑或生气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这种模式在我们受到即时威胁时会帮上大忙,然而它会迅速燃烧精力储备,损害我们重塑思维和平复情感的能力,诱发恶性循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应对愤怒和焦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腹式呼吸。 呼吸是自律的有力工具,既能集聚精力,又能带来深度放松。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精力恢复。三次一组吸气、六次一组呼气可以使体能、思维和情感平复下来。深度、平静、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精力、敏锐和专注,也能带来放松、宁静和安宁。这就是健康的终极脉动。
体力的第二个重要来源是食物。长期过度进食则是过度“恢复”的典型代表,导致身体肥胖,损害精力。高糖高脂的食物和简单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精力,但它们与低脂蛋白和蔬菜谷物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相比,不仅转化效率低,释放的能量也不如后者丰富。
早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提高血糖水平,还能强力推动机体新陈代谢。
选择 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同样重要。升糖指数用以测量糖分从食物进入血液的速度(详见《实用资料》中食品升糖指数举例)。缓慢释放的糖分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精力。一顿低升糖指数的早餐可以提供高效并持久的精力,例如:全麦食物、蛋白质和低糖水果——草莓、梨子和苹果等。
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如松饼和甜麦片短期内可以激发精力,但30分钟后精力水平就会显著下降。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早餐——不涂黄油的面包圈和一杯橙汁——升糖指数也很高,不能帮助人们较好地维持精力。
进食的 频率 也会影响保持全情投入的能力和维持最佳表现的能力。一天内吃五至六餐 低热量而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供应稳定的精力,因为 即使精力最丰富的食物也不足以支持4~8小时的高效表现 ,但这是我们许多人的两餐间隔时间。
控制进食量在管理体重和管理精力两方面都很关键。
多吃多餐跟少吃少餐一样有问题。两餐之间的零食热量应该控制在100至150卡路里之间。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坚果、葵花籽、水果或半条200卡的能量棒。
喝水或许是最常被人忽略的体能再生方式。口渴不会像饥饿一样散发出明显的信号,等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身体或许已经缺水很久了。一家研究机构称,每天至少饮用1.8公斤水对维持体能有诸多好处。肌肉若缺水3%就会失去10%的力量和8%的速度。喝水不足也会损害大脑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除了进食和呼吸,睡眠是人类最重要的精力恢复来源。绝大多数的客户称自己的睡眠被严重剥夺,却鲜有人意识到睡眠不足会如何影响到工作表现以及对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全情投入。
即便少量的睡眠缺失——我们称为精力再生不足——也会深刻影响力量、心血管能力、情绪和整体精力水平。
睡眠还是成长与修复的阶段,尤其是慢波三角波主导的深层睡眠阶段。这段时期细胞分裂最旺盛,机体释放出最多的生长荷尔蒙和修复酶,白天持续紧张的肌肉得以恢复活力。可以说,我们的机体在深层修复和成长。
小憩就是一种精力恢复手段。斯坦皮发现,小睡片刻的工人即便不能长时间睡眠,仍可以保持超过24小时的惊人高效和敏锐。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小憩需要定时,以免受试者陷入更深的睡眠中。如果小憩超出30或40分钟,许多受试者会感到眩晕无力,甚至比不睡更加疲倦。
乔迪是一个很爱操心的人,她的入睡障碍之一就是习惯躺在床上回顾一天的事情。 10点45分左右她爬上床,我们让她做的第一件事拿出日记本进行“精神宣泄”,用10到15分钟写下她脑海里想到的事情,以及她对于某些问题的想法。当脑海中的东西都变为纸上文字时,一天也该结束了。睡前仪式习惯的最后一项是15~20分钟的读书时间——非小说类型,因为小说的连续情节会吸引她一直读到很晚,不利于睡眠。如果阅读更高深的书籍,很快就会疲倦。 11点15分,乔迪关上灯,带着积极而轻松的思维进入梦乡。
一旦缺少主观干预,精力储备会在一天内数次降低,下午3点或4点是次昼夜和昼夜节律的最低点。日本睡眠研究员辻洋一和小林利纪将它命名为“极限点”,即一天中最疲倦的时刻。中午、下午的事故易发率远远高于白天其他的时间点。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文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主动重拾午后的小憩,而这种片刻小憩在当今全天候的世界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即便适度锻炼有诸多益处,大多数美国人还是几乎不锻炼。原因很简单。提升力量与耐力需要我们踏出舒适区,体验不适的感觉,并且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见效。但大多数人在看到明显的效果之前就放弃了。
力量和心脑血管锻炼会显著影响健康、精力水平和效能表现。
大众普遍认为,最好的健身方式是持续的有氧运动或稳态训练。但从我们总结的经验来看,间歇训练却优于持续的训练。间歇训练最初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出现,用以增强跑步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它的核心理论是:如果加入休息时间,身体可以完成更高强度的工作。
人们普遍推崇的健身方式是20~30分钟的连续锻炼,每周进行3到5次,锻炼期间心率达到最大值的60%到85%。
研究员发现一系列短时间、高强度的有氧练习——维持60秒左右——加上完整的有氧恢复过程,对于受试者有出人意料的积极影响。只需8周时间,受试者的心脑血管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心率变化减少,情绪得以改善,免疫力提高,舒张压也降低不少。
间断性训练长久以来都是我们训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参与方式有很多,包括短跑、爬楼梯、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
间歇训练可以增大精力的容量, 使身体可以承担更多压力, 并且更加高效地恢复。
力量训练与心血管训练同等重要,体力丧失是机体衰老和能力下降的显著特征。过了40岁,如果没有日常的力量训练,人们平均每年失去1/2磅的肌肉重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员收集了关于老年人力量训练的大量数据。 199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针对养老院中年龄86~96岁的老人发起力量训练,所有受试者都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大多数依靠拐杖才能行走。就在为期8周、每周三次的训练之后,受试者的力量平均增长175%,平衡能力增强48%。
我们帮弗兰克设计了周期性的锻炼计划。养成健身习惯的诀窍是由浅入深。我们建议弗兰克配置心率监测器以便准确掌握自己的压力-恢复模式。鉴于目前年龄和缺乏锻炼的历史,他的目标心率设定为每分钟140下。(如何设定目标心率请遵循医嘱。)起初,弗兰克发现只需快步走就能达到目标心率。维持目标心率60秒之后他便慢下步伐,直至心率降回90,这样周期模式保持20分钟。这种模式的要点在于,它并非要求身体承担20或25分钟的高度压力,而是教身体如何忍受短时间的压力并有效恢复。
力量训练的本质正是间歇训练——举重数次然后休息。最基础的力量训练包括身体6个主要部分——肩膀、背部、胸部、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腿部,每个部分在适度负重下做一组8至12个重复动作。我们的目标是让弗兰克逐步承受更多压力,又不至于让他感到劳累、疲惫、想打退堂鼓。
动感单车是在一辆静止的自行车上随着音乐加速或减速,也是一种间歇训练。

章节要点总结
  • 体能精力是生活最基本的精力源。
  • 体能精力通过氧气和葡萄糖的化学作用获得。
  • 体能精力最关键的两项调节器是呼吸和进食。
  • 每天吃5~6顿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为机体持续供应葡萄糖和必须的营养。
  • 每天喝64盎司(1.8L)的水是有效管理体力的关键要素。
  • 大多数人需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方可正常运作。
  • 早睡早起可以优化效能表现。
  • 间歇训练比稳态训练在锻炼体力方面更有效,在体力恢复方面更高效。
  • 为了保持全情投入的状态,我们必须工作90~120分钟就休息片刻。


第五章 情感精力-把威胁转化为挑战
章节概要   
1、终极目标:掌握各种情感
2、影响因素:
(1)积极情感
  • 为效能提供动力:自信,自控,人际沟通,理解他人
  • 定期锻炼和恢复之间的平衡
(2)消极情感:效率低,代价高
3、锻炼方法:
(1)学会倾听
(2)安静的独处时光
(3)三明治批评法:
  • 先给于真诚的积极评价
  • 意见是讨论而非训斥
  • 用鼓励的话来反馈
(4)每天练习
(5)与家人和朋友定期聚会
(6)同事聚餐、参加活动
(7)对周围的人更加诚恳

摘要
1、情商的意义在于有技巧地管控情感以保持正面积极的精力,并最终为全情投入服务。在实际应用中,自信、自控、社交技巧及共情能够牵动积极情感的“肌肉”。通俗来说,就是耐心、开放、信任和喜悦。
2、若要调动情感肌肉塑造最佳表现,需要创造定期使用和间歇恢复的平衡。在体力压力之下,我们往往会失去心脑血管能力或者耗尽二头肌的力量,同样,如果长期消耗情感精力却不容它恢复,情感能力一样会衰弱。当我们的情感肌肉虚弱,不能满足生活要求,比如缺乏自信或缺乏耐心,我们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模式进行系统训练,使之拥有超出当前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待恢复和再生。
3 、体能和情感精力密不可分。如果压力倍增而体能不足,我们会产生一种紧迫感,进入高-负面的象限,时刻提醒自己有些需求还没有满足。这就是罗杰的现状,他忽视了体能的再生,因此可用燃料随着时间日渐减少,而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却在成倍增加。不被老板看重、担心工作、与家庭脱节,罗杰的情感开始被焦虑、沮丧和戒备心理掌控。
4、如何获得正面情感 单纯变换频道就可以有效增加情感精力。
5、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由于人们兴趣各异,这些活动可能是唱歌,园艺,跳舞,亲热,练瑜伽,读书,体育运动,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或者仅仅是在忙碌地社交之后静坐自省。我们发现,关键 是要 表达出你对这些活动的重视,并将投入在它们上面的时间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不仅快乐本身便是奖赏,从更实际的角度看,快乐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
6、情感再生的深度或质量则是另一码事,它们取决于活动本身的吸引力、丰富程度和生动性。例如,看电视是很多人寻求放松的首选。然而从科学角度看,看电视对思维和情感的影响等同于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影响。看电视或许可以带来暂时的恢复,却缺乏营养,容易使人消耗过度。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里等发现,长时间观看电视会导致焦虑增长和轻度抑郁。相比之下,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恢复力越好。有效的情绪再生使我们的表现更高效,在压力之下尤为明显。
7、艾丽卡的解决方案
  • 目标肌肉:灵活性 
  • 表现障碍:焦虑,生硬 
  • 期望成果:享受,平衡 
  • 习惯养成 
  • 周一、周三、周五:在植物园午餐 
  • 周二:午间的舞蹈课程 
  • 周六:9:00-11:00:园艺 
8 、许多葬礼到最后变成了对生命的庆祝,这不仅震撼人心,也是一种平衡。
9 、让人际关系促使精力再生 达到情感精力消耗和恢复的动态平衡比起体力层面困难许多,但对于优化表现和全情投入却同样重要。比如维持一段健康的友谊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精力及其更新。
10 、锻炼情感肌肉等同于锻炼身体肌肉,也需要迈出当前的舒适区,并随后进行休整,恢复精力。
11 、论及全情投入和最佳表现的障碍,没有什么比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更防不胜防、令人烦恼了。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固然复杂又微妙,但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依然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信。

章节要重点总结
  • 为了达到最佳表现,我们必须汲取愉悦、积极的情感,享受挑战、冒险和机遇。
  • 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自控、人际关系与共情。
  • 负面情感也可以维持我们的生活,但相比于正面情绪代价巨大,事倍功半。
  • 在高强度压力下调动积极情感的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
  • 利用情感肌肉支配表现,需要依靠定期锻炼和间歇恢复的平衡。
  • 任何带来享受、令人满足和安心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情感的再生和恢复方式。
  • 练习耐心、共情、自信等情感肌肉的方法与锻炼二头肌或三头肌的方法相同:越过当前的极限,留出充足的恢复空间。

第六章 思维精力-保持专注和乐观
章节概要   
1、影响因素:
(1)乐观有助精力恢复
(2)提高创造力
  • 定期放
  • 切换思维
  • 不断挑战开发
  • 定期运
(3)培养专注力
  • 锻炼大
  • 严格安排时间
2、锻炼方法
  • 上班途中思考一天的工作和挑战
  • 每天进行总结反思
  • 通过日记进行自我积极对话
  • 每天早上列出危机处理清单

摘要
1 、在放松中思考。 
在思维维度,我们也许最容易低估间歇再生的重要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工作环境都充斥着一条或明显或隐晦的信息——长时间连续工作是高产出的最佳途径。按时休息不会受到奖励,在白天抽时间活动不会得到赞扬,只有低着脑袋刻苦钻研才会受到肯定。
2 、思考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只占体重的2%大脑需要人体25%的氧气供给。如果思维得不到足够的恢复,会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或无法合理评估风险。思维恢复的关键是让正常工作的大脑间歇地休息。 
3 、大脑的两个半球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别。左半球坐落着语言神经,有条理、按次序地工作,通过逻辑推演得出结论。斯佩里突破性地发现:大脑右半球拥有独特的能力,却常常被低估,它更擅长视觉化和空间概念,有更强的全局观,能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由于右半球不如左半球那样单线化、对时间敏感,因此它更容易凭借直觉和顿悟处理问题。 
4 、间歇地让右脑主持大局,可以让我们从占据我们多数工作时间的左脑理性分析模式中脱离,得到有效恢复。 
5 、创造活动的步骤。现在最为广泛接受的是五步论:洞察、汲取、孵育、启示和验证。在《调动正确的大脑》和《唤醒内心的艺术家》中,作家、艺术教授贝蒂·爱德华兹敏锐地指出,创造需要调动左右半脑交替思考。 
6 、五个步骤中,有两个明显需要使用左半脑的逻辑化和分析能力:汲取,即依照系统的步骤从众多信息来源中收集有用信息,最后一步——验证,即依靠分析和整理,将创造成果翻译成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的语言。其他三个步骤——洞察(灵感)、孵育(斟酌)和启示(突破)都与右脑相关,并且经常在我们无意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时发生。爱德华兹称其为“边缘型思考”。“在这些阶段,创造大部分是无意识发生的,而且通常产生在左脑有意识地、理性地寻求解决方案之后。”简而言之,创造的最高形式依靠的是投入与抽离、思考与放松、活跃与休息之间有节奏的交替。等式的两边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项等式都不能成立。 
7 、重塑大脑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大脑的运作方式也类似肌肉——积极使用能够提升能力,使用不足就会萎缩。 
8 、将自己置于短暂的压力中,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从而提高记忆力。如果面对长时间周而复始的需求,压力荷尔蒙在大脑中持续循环,海马体反而会萎缩。与身体一样,思维也需要从精力消耗中恢复。我们学习新知识或产生新体验之后,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将所学东西巩固、编码。如果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恢复或休息,这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就会降低。 
9 、持续挑战大脑能够预防老龄带来的退化。 
10 、莎拉做出第一个改变是早上花20~30分钟将注意力从外部转移到内心,记录下工作和私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写作让她感到自己不是一部工作机器,还留出了反思工作或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空间。第二步是用10~15分钟在电子备忘录上列出今天的待办事项,她也承认,工作中常常计划赶不上变化。坐车上班的半个小时是规划时间——思考一天可能发生的事情,设想自己如何处理具体危机。 
 
章节要点总结
  • 我们使用思维精力规划生活、集中精力。
  • 最有益于全情投入的思维精力是现实乐观主义——看清事物真相,却仍朝目标积极努力。
  • 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在于思想准备、构建想象、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
  • 转换思维频道可以激活不同的大脑部分,提升创造力。
  • 身体锻炼可以助长认知能力。
  • 思维消耗与恢复的平衡可以帮助思维精力达到最大。
  • 如果缺乏某种思维能力,需要系统地加以锻炼,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并充分休息。
  • 持续挑战大脑可以有效预防老龄化思维衰退。

第七章 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义
章节概要
  • 1、影响因素
  • 为热情、毅力和承诺提供动力

  • 核心观点:按价值观进行生活

  • 支持性的“意志肌肉”:热情、承诺、诚信、诚实

2、锻炼方法:
(1)尊重他人的时间
(2)反问自己:“我究竟相信什么?”
(3)出问题时暂停:
  • 确认是否需要亲自完成

  • 明确什么时间完成是否能完成

摘要   
1 、拓展意志精力需要将自己的需求置于次位,为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让路。人们往往认为自身需求迫在眉睫,注意力一旦转移,便会引发原始的生存恐惧。如果我把精力用在别人身上,谁来关照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私自利反而会削弱精力,妨碍表现。我们越是被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掌控,越难调动精力做出正确举措。

章节要点总结   
  • 意志精力为所有层面的行为提供动力,带来激情、恒心和投入。

  • 意志精力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

  • 品质——依照价值取向生活的勇气——是意志力量的关键因素。

  • 最强大的意志力量是激情、投入、正直和诚信。

  • 意志精力的消耗与再生密不可分。

  • 意志精力通过超越自身的目标和自我关系间平衡得以维持。

  • 意志功课会同时消耗和产生精力。

  • 拓展意志力量与拓展体能的原理相同,都要突破我们的舒适区域。

  • 人类的意志精力甚至可以弥补严重不足的体能精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