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

 微微一笑白发生 2019-01-22

一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

德国的批次化管理是比较适合我国养猪生产的,但是中国养殖规模和疫病情况复杂,中国养猪如何进行批次化生产,围绕这个问题,将为大家提供一个批次化生产的新思路。

1、概念

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的规模,分群病按计划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那么,什么算是批次化,批次化的成功一定有重要的标志:第一,作为一个生产部门,所以年产胎数一定要可控,根据理论分析测算,95~100是要做到的。第二,由于我国疾病防控的压力较大,这与母猪年更新率可控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在我们目前中国的情况下,我觉得更新率控制在35%~45%更好。第三,从免疫合格率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控制怀孕母猪日龄,也也要控制仔猪日龄,这样母源抗体水平更一致,免疫效果就更好,免疫合格率可能会更高。第四,从生产可控性来说就是生产要均衡,尤其是夏季配种的母猪生产波动也不明显,也就是说每一批基本上控制在100胎以内,这才叫真正的批次。

2、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类型

2.1法国式(包括丹麦、台湾、加拿大、美国)

从生物技术控制这个角度来说,它更简单,后备母猪采用稀丙孕素饲喂法,性周期同步化,配种时间一般是五天或者一周,经产母猪采用统一断奶法,性周期也同步化,而德式的就不是说五天配种,过了这几天怎么办?关键是我们的生产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法式批次化的步伐,这是个很关键的内容。

法式批次化的必备条件:1.保证后备和经产母猪各阶段营养,保证低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2.满足母猪生理需要的良好环境调控设施,3.各阶段后备和经产母猪精细化管理,4.严格控制配种后备母猪的质量,220日龄无性周期的母猪淘汰。法式批次化要求两个新周期的后备母猪进入到稀丙孕素的饲喂程序,这对我们的要求比较高,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所有这些措施要保证断奶七天的发情一定要高,尤其是夏季一定要保证90%的返情率和88%的配种分娩率。

法式批次化的缺点:中国最受不了的是法式批次化的更新率太高,无法操作,然后影响好多不发情的猪反复处理,因为要保持适当的更新率,不发情或空白猪直接反复的循环使用,使非生产天数增加,所以法式批次化的后备母猪补充率较高,丹麦一般55%~60%,我国可能40%~55%都不能接受,主要还是疾病防控的问题。那么精细化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工作集中,但是法式的工作是相对集中了,但是它的流程没有简单化,所以生产的可控性和执行力是比较差的。

2.2德国式

2.2.1母猪定时输精技术

2.2.1.1性周期同步化技术(稀丙孕素+同时断奶)

2.2.1.2卵泡发育同步化技术(PMSG)

2.2.1.3排卵同步化技术(GnRH)

2.2.1.4配种同步化技术(AI+缩宫素)

德国式批次化程序化简单化,根据各个猪场的不同情况,有些技术环节上面还是需要调整,将PMSG的使用量减少,有些生产差、管理差的可以稍多一点,总体的基本环节还是一样的,德式批次化就是包括母猪定时输精和母猪分娩同步化,充分保证不让出生重丢失,同一天配种,同一天分娩,我们称为分娩同步化,不同和怀孕期我们称为分娩的同期化,所以同步化和同期化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简单化的程序对我们管理来说,要求相对降低,同样的更新率,当然德国的更可靠,那么流程简单化,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却不高,德式通过PMSG来控制发情,断奶发情率相对来说稳定,批母猪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后备母猪补充的比法式要低的多,更有利于节能控制,在发情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到计划控制比较好的批次管理,员工这么周末休息是可以安排的。德式的话礼拜六可以是一般的工人上班,礼拜天一般是500~2000头左右的猪场,一个人上班就可以了。


二、德式批次化管理的设计

德式批次化管理设计的一些基本的数据,以及我们不同的配种分娩率的情况下,母猪更新率和年产胎数的情况:批次化生产我们主要考虑就是生产效率,从母猪生产角度来说,我们考虑的是繁殖效率问题。

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时有关繁殖效率的概念:

1、后备母猪非生产天数:分娩后备母猪是超过公司规定配种日龄的天数,未分娩的是公司规定配种日龄到淘汰时的日龄差。

后备母猪非生产天数,我们一定要去关注,好多猪场单纯的考虑后备猪利用率,可能后备猪的日龄到320~360天,观察发情来配种,这样的非生产天数对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利的,非生产天数应该是公司规定的配种日龄开始,通常是240日龄开始,超过一天就算一天的计算天数,这在批次化管理当中是比较重要的。

2、能繁母猪的概念:到公司规定配种日龄的后备母猪+经产母猪,经产母猪一定是能繁母猪。

3、后备母猪的概念:达到公司规定的配种日龄,猪就要进入繁殖群中。

4、群配种分娩率:直接进入定时输精程序母猪群的一个情期的分娩率,相当于概念的发情率*配种分娩率。

后备猪进入到定时输精程序,不管它有没有发情,最后的配种分娩率是多少,对经产母猪来说,主动淘汰的,通过定时输精处理,到最后分娩的这一批猪分娩率多少。也就是我们通过断奶后第五天配种发情的,返情的配上就不能算。所以要充分考虑效率优先的问题,大部分猪场还是在靠配种分娩率,也带了好多问题。对配送员来说,追求高的配种分娩率,发情不明显的猪他可能不配,第二个查返情的猪没有积极性,返情的猪配种分娩率都比较低。我们现在研究发现空怀的猪80%是有性周期的。查返情不主动是影响我们效应的一个方面。

 

三、德式批次化管理的设计

1、德式批次中国化操作要点

1.1所有符合目测要求的后备母猪直接进入定时输精程序。基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得很不到位,220日龄左右能观察到两次发情的猪进入程序我们是做不到的,假如我们一直这样要求做的话,可能还没有开始做,那50%的后备猪就淘汰了,所以后备猪目测健康的,可以设计进入定时输精程序。一次性配种分娩率差的可以达到75%左右,好的可以达到90%以上

1.2断奶母猪主动淘汰后也直接进入定时输精程序。返情的母猪只给一次机会,我们采用技术再刺激它一下,使它的配种分娩率更高一点,产仔数更多一点。

1.3返情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观察到返情后,马上使用GnRH200μg,使用后0/16~24/40~48小时配种3次。

1.4空怀、流产、再返情的母猪直接淘汰。

1.5实行批次化以前,我们希望大家一定要建立一些定时输精的技术数据,主要是群配种分娩率,达到80%以上是不是可以转换成批次化,当然返情肯定是要利用的,这个情况下是不是可以转化成批次。

2、周批次设计的基本要素

根据后备猪、经产猪、返情猪、空怀猪怎么处理,我们要考虑批次实际的一些基本要素,在德式批次化管理当中,这是比较精准得让,繁殖周期固定在20周或者21周,相应的哺乳期是21天和28天。母猪有一个分群的概念,一周一批次,有两个模式,一个是20群,一个是21群,两周批肯定只有十个群体,是只有21天的哺乳期,三周批只能是28天的哺乳期,那么相应的四周批、五周批也只有21天,也就是说总的繁殖周期我们属于四周批才能分成五群,如果是21周的繁殖周期除以四批次,那这个群是没法分了。至于经产母猪的规模的话,主要是一个劳动组合的问题,组合完的成都可以考虑不同的批次化模式。

3、产房和定位栏设计参数

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新的猪场设计,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你的生产目标,生产目标是一批的话,能繁母猪的数量除以多少批,是这个概念,实际上经产母猪的数量是要超过理论值的,26天的怀孕时间,这几批次的数量要增加,配种分娩率低了,那么经产母猪群也是要增加的。但是我们初步可以这样算,非生产目标定了,产床数量就很好定了,产床占用的周期和提前进产房的时间,通常是半周或者一周,以及我们经济消毒的时间有关。我们现在推荐的是提前一周进厂房,还有一周的时间进行清洁消毒干燥,大家都知道干燥的时间可能比我们的消毒更重要。

德式批次化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德国的方法专门有一个人工授精中心,因为人工授精中心的定位栏是固定的,但是他们怀孕期超过26天以后是不能依靠定位栏的,是要一定要按照活动的需要来管理这些猪的。从我们目前考虑的话,可以为母猪提供专门的饲喂稀丙孕素的地方,然后后备猪跟经产猪合在一起,实际上在怀孕舍里面配种,但是从前防控净化的角度来说,尤其是种猪公司,妊娠栏位可以考虑单一的德式四周一批次、五周一批次,这样产房里的母猪只有这一批,所以定位栏也是单元式的,与产房一批一批配套的,当然这也是比较浪费的,但是对疾病防控作用绝对是有利的。

4、不同批次化和配种分娩率对母猪年产胎数的变化

群配种分娩率80~88的情况下,28天哺乳期的产胎数大概是2.34胎~2.41胎,返情利用一次,其他母猪全部淘汰。20周繁殖周期的,它的生产期间产胎数是2.47~2.53之间,这是我们一个预测。第二个预测是,不同的配种分娩率,经产母猪控制在3%的情况下,配种分娩率80%,更新率40%左右,然后配种分娩率88%的时候,更新率大概是26.5~27.8。但是我们这个是理论更新率,实际生产操作当中是不能用的,我们主要考虑胎龄结构的情况,理想胎龄结构时我们的生产效率就高,所以我们又预测了84到88的配种分娩率的情况下,年母猪更新率控制在40%的情况下,胎龄结构是预测的一个情况,当达到88的群配种分娩率,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胎龄结构。

5、40%母猪年更新率控制时,不同群配种分娩率对主动淘汰率和对母猪群胎龄结构的影响

5.1同样的年更新率,群配种分娩率高时,可增加主动淘汰率,使对母猪群胎龄结构更合理。

5.2群配种分娩率高时,可再降低年更新率,母猪群胎龄结构也可合理。

5.3群配种分娩率、年更新率之间的平衡,使疫病稳定、母猪生产效率也得到平衡。

批次化管理一般要控制40%左右的更新率,但是当基本不稳定的时候尽可能控制在35%,甚至减少淘汰也要控制在35%左右,当基本稳定的时候,通过更新率大概控制在45%左右,然后去调整它的胎龄结构,这是我对大家的一个建议。

6、大规模猪场的设计建议

对于大规模猪场的设计,我们主要考虑三周批次、四周批次、五周批次。如何考虑实际方案?那么我们主要劳动组合,猪场设计假如是三周批的话,一个猪场三条线或者六条线也可以,四周批四条线,五周批五条线,一周一条线配种,一次往后推,这样的话对我们大规模猪场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思路。


四、批次导入方法

批次导入的话,后备猪要有计划的引种和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来说,周批次我们通过统一断奶的方法来调整,那么3~5周一批次的话,早断奶的母猪采用稀丙孕素的饲喂方法,经过 12~18天。迟断奶母猪我们通过统一断奶,一次性做三五批次的方法,然后加上定时输精。

1、诱情管理:后备母猪的诱情管理需要做到的.

2、光照管理:光照也是需要做到.

3、控制生长速度:对于中国来说问题比较多的就是控制生长速度,在控制生产速度的情况下,又要保证后备猪生长发育的均匀度,控制的方法就是自由采食,在饲料里面加入麸皮、米糠,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它的消化系统吸收,另外一方面可以控制它的生长速度,所以我们往往是体成熟还没有性成熟,这个问题是最大的。

4、短期优饲:短期优饲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稀丙孕素的饲喂后,要进行短期优饲,将采食量提上去,葡萄糖或食糖要加上。具体操作是在210~220日龄体重120~130kg的健康母猪开始定时输精程序,在稀丙孕素饲喂后到配种优饲6天,每天自由采食哺乳料约3.5kg,含300g葡萄糖或食糖。

5、进入繁殖群的控制

德国直邮在215~225日龄前能观察到发情的母猪才能进入稀丙孕素饲喂,约95%左右的健康母猪可达标,国内在215~225日龄前能观察到发情的母猪平均水平估计少于50%,若260日龄前能配种的后备母猪少于60%的猪场,建议后备母猪在180日龄左右时,先使用1000单位PMSG,使更多的母猪建立性周期,鉴于稀丙孕素对没有性周期的后备母猪也有很好的效果,在国内现有情况下,健康母猪都可进入定时输精程序,有条件的先淘汰再差的5%。总之,根据我们的国情,符合健康要求的是可以进行批次化管理的,当然有性周期母猪进入到繁殖群那是最好的。

6、产房母猪群管理

产房的话,我们为了提高产房母猪的发情率,要从管理措施上面去跟进,我认为,进产房的时间要越早越好,提前一周是最好的,主要是有一个减少应激的作用,这样会有良好的体能应对分娩。现在猪的产程越来越长,但人工助产尽可能的少,要合理地使用缩宫素,可以减少人工助产的方式,缩宫素在每个公司要合理使用,每一次用量不能超过十个单位,超过十个单位就可能痉挛15分钟以上,但是可以反复使用,在45分钟以后还是可以再使用,所以人工助产,希望每个猪场有一个标准,这也是比较理想的一个控制模式。

7、批次化导入计划

大家都能体会到,不同的产房饲养员管理发情的情况差异很大,那么批次化导入要有计划性,主要是根据批次的时间,哪一天分娩,而且哪天计划断奶,如果这个计划做好,那么所有的经产猪就统计出来了,然后后备猪可以提前做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做到16周,这是一周一批次,下面还可以做三周一批次、四周一批次、五周一批次,都是可以的。那么断奶数知道了,后备猪大概要补充多少,返情的母猪我们能利用多少,这三个基础数据知道了就基本上可以做到计划性了。

8、用稀丙孕素对经产母猪批次导入

用稀丙孕素对经产母猪批次导入模式,前一批断奶的用稀丙孕素饲喂大概12~18天,但是使用稀丙孕素饲喂要注意,现有资料表明饲喂少于十天的可能母猪发情和配种分娩率下降,所以时间要控制好,尽可能安排在12~18天之间。

9、周批次化工作安排

德式批次生产对我们要求是精准的,周三断奶,周四开始用PMSG,周日用GnRH,周一周二配种;另一批次是周三、周四分娩。大部分是周三周四做好分娩,周五周六很少的猪分娩。

(资料来源:翁士乔,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经过本平台汇编,若文章作者有认为有不妥之处,请留言联系本微信公众平台,本平台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