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我用茯苓的3则经典医案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01-22

茯苓,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之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

在不同的医案中,剂量不同,配伍不同,功效也不相同。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的是胡希恕老先生的临床用茯苓医案三则,系统学习茯苓在不同疾病中的不同应用方法。

利水消肿

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代表方有五苓散。

崔某,男,38岁。1969年3月17日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

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加薏苡仁。其中白芍五至六钱,薏苡仁八钱至一两。

三剂症已。

按语

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非同一人,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比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大都宜本方······加大薏苡仁用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更进一步阐述:“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大的热象,也有柴胡证,大致都可以用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用得太多,都搁6克就行,最好再加薏苡仁。

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用,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而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健脾渗湿

茯苓可以健脾胃,渗湿,对于脾运化失常引起泄泻,带下具有标本兼顾的作用。茯苓味甘,入脾经,能健脾补中,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伍人参、白术、甘草等。

代表方有《伤寒论》的真武汤。

陈某,男性,41岁,1966年2月8曰初诊。

头晕、左肩背痛3个月余,经X线摄片提示第6颈椎增生。

近症见:头晕,心悸,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夜尿较频,舌苔白根腻,脉沉滑。

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表证。

脉沉滑、舌苔白根腻,头晕,心悸,夜尿频,里虚夹饮。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太阴合病,寒湿痹阻,阳虚水气上犯,为真武汤方证。

处方:

茯苓12g,白芍10g

生姜l0g,白术10g

炮附子(先煎)6g

结果:上药服3剂,头晕减,他症变化不明显。

前方加桂枝l0g,炙甘草10g,增炮附子为10g。

服1周,肩背痛减。继渐增附子用量至15g,服2个月诸症皆消。

宁心安神

茯苓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等同用。

代表方有《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关某,男性,28岁,某部队干部,1965年10月18日初诊。原有肝大、肝功不正常。

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自言妄想不休,语无伦次,口苦欲饮冷,头痛头晕欲呕,胸闷身痒,大便成形日二行,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证属邪居少阳而致心烦神不安,治以和解少阳,佐以安神定志,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

桂枝6克,生姜6克,茯苓10克

大黄3克,大枣3枚,生铁落15克

结果:服三剂,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心下堵闷,继服9剂,精神基本好转。

茯苓是我们组方的常用药,

学完胡希恕老先生的这三则医案,

你从中有什么新的体会?

你在临床有哪些用茯苓的经验呢?

文章下方留言告诉我,

与更多中医人交流知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