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脊柱运动的四种基本形式认识脊柱运动的规律进而掌握力从脊发

 天地虚怀xia 2019-01-22

本不想再创作发表新的网文了,原因是网上的文贼实在猖獗;这梁上君子无论怎样教育、指责、甚至呵斥仍我行我素恶行不改。不止一位朋友讲:几乎每写完一篇原创文章都会被这贼复制粘贴到他的博客,同时原作者的名字等信息全不见了,按惯例已更名为这贼的“芳名”。这贼在其博客上还大晒其收徒仪式的照片;观这贼人携女眷呈大师状端坐、接受弟子礼拜之尊容威仪,深深可怜这些拜贼为师、认贼作父(按武林规矩拜师后要称这贼人为师父)的后生们。真是上了贼船了!莫非这贼是燕子李三转世,真有什么绝技值得一学?因为按照国术的传统说法是: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德有多高,功有多深,道德败坏的贼人是不可能练成武功的;这是国术区别于其他功夫的最根本之处,对此我坚信不疑。就此、为了这些可怜的后生们,为了无数热爱传统武术的善良人们,感觉还要继续写下去,因为人们需要这样的知识与服务。同时、对待贼人最好的办法也不是回避,而是拿起法律的武器,让贼人得到法律的制裁。

  现世流行的几乎各主要传统武术门派如少林、形意、八卦、太极等都有力从脊发的说法,这也几乎是传统武术高境界、高功夫的代名词;所谓功夫深入骨髓、力从脊发。但一旦深究:怎样深入骨髓?如何力从脊发?答案则云里雾里,之乎者也、未有定论。脊柱又俗称脊椎骨、脊梁骨,它是人体的中心支架,说打断脊梁骨,就是打断了中心支架。又常见一个设寓为:玉树挂宝衣,宝衣是人的皮肉,玉树就是以脊柱为中心的骨架。脊柱发力就是脊柱这个中心支柱发出的驱动四肢躯干的力,所以脊柱发力其实质是脊柱先动或主动,这就是力从脊发。至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现代人体科学是怎样描述脊柱运动的,并以此证明笔者以上的观点。

(一)脊柱结构与功能

脊柱是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接而成,它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中部以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自上而下可分别为颈、胸、腰、骶及尾五段,即颈椎七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一块和尾骨(由四块尾椎合成)一块。脊柱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承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正面观笔直,侧面观呈s形,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从功能上来看,相邻椎体间的活动可能有限,但其链柱状的整体结构,则使得脊柱在运动中保持稳定的同时,又可随着身体姿位调整及运动载荷的变化,呈现较大的变形,以适应运动的需求。脊柱的运动依赖于椎间盘的完整和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精确对合。

 维持脊柱生理弯曲的因素主要为作用于脊柱并以姿势有关的肌,此外,脊柱骨的形状,韧带的附着,大小及方向,椎间盘的坚固性对维持脊柱曲度也有也起一定作用。脊柱能缓冲震荡,生理曲度还扩大了躯干重心基底的面积,加强直立姿势的稳定性,有曲度的脊柱比没有曲度的脊柱更加稳定。腰椎生理曲度前凸,对负重及维持腰部稳定尤为重要。

对此在传统武术的传承过程中不知何时出现了矫正脊柱的说法,并将此视为解密的绝技广泛的推广流传,让人感觉脊柱侧弯是妨碍武功大成的障碍,矫正脊柱侧弯一时成为练功的核心内容人云亦云流传甚广。这是对脊柱结构功能的错误认识,一旦脊柱侧弯消失人体直立姿势的稳定性将受影响,腰椎生理曲度前凸消失变直,人体负重及维持腰部稳定的功能将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先人锻炼脊柱的说法、目的、手段、意义、功法均已不是原传或原意。经云: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请主意是“骨正”,非“正骨”也。

脊柱的功能主要包括:

一,保护功能,脊柱具有保护椎管内脊髓和神经的作用,在运动中,发挥减震作用。

二,承载功能,脊柱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和承载功能,可将来自头和躯干载荷传至骨盆。脊柱的生理弯曲随重力的变化而变化,并进行调整。

三,运动功能,脊柱的运动是由神经和肌肉的协调动作产生。主动肌发动并开始运动,而拮抗肌则对运动进行控制和修正。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跳等。受椎体结构、椎间盘的厚度和椎间关节连接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脊柱各段的运动度各不相同,骶尾部骨性融合不能运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运动范围较大,也比较灵活。

(二)脊柱力量的来源和运动的基本动作及在武术动作中的类似表现     

脊柱之所以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是靠脊柱附近诸多肌肉群和韧带的收缩、伸展,以及椎间盘运动、髓核的位置移动变化来实现的。脊柱可进行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及其其他复杂的组合动作。人体的各种运动,如俯、仰、屈、伸、折叠、开、合、旋转等,在脊柱上的表现其实只有四种,即屈、伸、侧屈、回旋。任何人体动作,包括武术动作、都是脊柱的这四种基本运动与上肢和下肢运动相组合而成的,再结合站、坐和卧的不同人体姿势,构成了全部的人体动作。理解并认识脊柱的四种基本动作,是我们认识脊柱运动动作的钥匙,因为它们是脊柱运动的基本原型动作,无论多么复杂的脊柱动作都可以分解成这四种基本动作。下面就把这四种基本动作分别简述如下:

屈:是脊柱以冠状轴(冠状轴是指与两轴都垂直的左右方向的轴。)为转动轴,在矢状面(矢状面是指通过身体前后方向,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上由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向前平视。方位: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近躯干前后正中平面为内侧,反之为外侧)向前弯曲或由后屈返回解剖学姿势并继续向前弯曲的运动。

屈在武术中的类似动作是:形意拳的龙形,燕形,大成拳的蠕动等

伸:是脊柱以冠状轴(冠状轴是指与两轴都垂直的左右方向的轴)为转动轴,在矢状面上由解剖学姿势向后弯曲或由前屈返回解剖学姿势并继续向后弯曲的运动。

伸在武术中的类似动作是:形意拳的虎扑,太极拳的如封似闭等

侧屈:是脊柱以矢状轴(矢状轴是指与垂直轴垂直的前后方向的轴)为转动轴,在冠状面(冠状面是指通过身体左右方向,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上向左侧或右侧弯曲的运动。

侧屈在武术中的类似动作是:形意拳的蛇形,心意六合拳的牯牛摆头等

回旋:是脊柱以垂直轴(垂直轴是指通过身体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的轴)为转动轴,在水平面上由解剖学姿势向左后或右后,或由后向前返回解剖学姿势的运动。

回旋在武术中的类似动作有:八卦掌的单换掌、游龙回身等。

(三)脊柱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神经的中枢、保健的中心,具有支持躯干、联通四肢、保护内脏、保护神经等四大功能,有“人体第二生命线”之称。脊椎是人体的支柱、栋梁,脊柱是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在人体内占据着中枢部位,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中,脊椎病赫然出现全球最受忽视的10大卫生问题之列。脊椎病是当前困扰着许多人的,并且是不被认识的一种疾病。大家普遍都认为脊椎病就是颈肩腰腿疼痛,并不知它可引起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各科疾病。脊柱相关疾病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力学角度、脊柱及神经解剖结构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颈、肩、背、腰、腿痛,还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內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横跨內、外、妇、儿、神经、五官、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由脊柱病变而引发的其他內脏器官“脊柱相关性疾病”目前已知达70余种。近年脊柱相关疾病逐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20岁以上占30%以上,30岁以上占35%,40岁以上占45~50%,而50岁以上占60~75%,70岁以上占85%。因而脊柱相关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百病之首。人体衰老与疾病的根源,主要源于脊柱本身的病变与衰老。

下面是专业人员总结的脊柱每一椎段对应全身各部健康的关系:

  一、颈椎段脊柱受损或受累,有些部位或器官就有可能发生疾患:

  第一颈椎段: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第二颈椎段: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如发生障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第七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二 、胸椎段脊柱受损害,有些相关的部位或器官可能发生的疾患:

  第一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前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心慌、心悸、气管炎、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左上胸痛、手腕痛、手臂后侧痛等症。

  第二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肩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食道炎、胸痛、气喘、咳嗽、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肩臂酸麻痛、手麻木等症。

  第三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食道、心脏、胸腔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喘、咳嗽、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心脏病、胸闷、胸痛等症。

  第四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胆囊、胸肋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肺炎、气喘、黄疸、胸膜炎、乳房痛、肋间痛等症。

  第五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脾胃、胸壁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炎、胆囊炎、脾肿大、低血压、胃炎、乳房痛、胸壁痛等症。

  第六胸椎段:主要关联胰、胃、胆、胸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胃痛、胆石症、上腹胀痛、肋间痛、食欲不振、胸背痛等症。

  第七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胰、十二指肠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胆石症、胃溃疡、2型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等症

  第八胸椎段: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呕逆、尿频。

  第九胸椎段: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第十胸椎段: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易倦、干藓。

  第十一胸椎段: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湿疹。

  第十二胸椎段: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三、

  第一腰椎段: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第二腰椎段: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第三腰椎段: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第四腰椎段: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第五腰椎段: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尾椎:尾骨痛。

 (四)武术锻炼中认知脊柱运动的实践体会与浅见思考

在没有充分认识脊柱的功能及运动方式之前,代表脊柱动能的说法是龙虎二气,脊柱被称为龙气,脊柱亦被先人称为“龙骨”。拳谚有“脊不活,人不灵”之说,虽然先人没有或缺乏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但对脊柱的认识确实还是直观充分的。前辈们称运力如满弓,称脊为身弓,视为人身最核心强悍之力量,进而确立了力从脊发即为武功大成境界的结论。先人所传拳经里的概念如:溜臀、塌腰、含胸、拔背、束身、鼓荡、开合、蓄式等等其实都是针对脊柱的运动要领。近代武术人为的分为内外两家,这虽然不一定具备科学性,但先人在武术运动实践中体会到了外动与内动;并认为内动是内气动,外动是筋骨动;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其实内动即是脊柱动,只是运动幅度相对外动小而内含,在外形上不明显难于观察模仿,久之也就成为秘传的内容。于是出现了许多名词概念,云里雾里更难见其真实面目,唯一掌握的可能是后学者在师父身上经常反复的亲手触摸,师父同时还要毫不保留的悉心言传才能学会,即所谓口到手到,动手又动口。如此得真传者必然少之又少,至今自然几近失传。

武术中的所谓高功夫大多都是脊柱运动内在驱动的外在表现,如形意拳的明劲其实就是用规范的动作由外向内调动脊柱的功能。暗劲则是在意念的引导下,使脊动的运动更精准、更具有针对性,使相应神经肌肉优化组合,使人体更健康更有力量,如此在明确的意识控制下的脊柱运动使人体获得全新的运动能力并使之逐渐培养增强。化劲就是无意识但达能到目的的脊柱运动,若修炼至此可谓拳功大成。一动全动,先内动后外动,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是生生不已之动,如此即诗一般又哲学化的拳论,其实就是对脊柱运动艺术写实的精彩描述。脊柱运动的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活化标志,也是中华武术独有的对人类的特出贡献。经过以上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屈、伸、侧屈、回旋这四种脊柱的基本运动形式,就是传统武术中具有神秘色彩的力从脊发的基本运动形式,其它动作就是在此四个动作基础上的组合或复合。掌握了这个脉络我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有可能去繁就简快速精进,早日告别庞杂低效的训练老路,杜绝盲修瞎练对身体的危害并有所成就。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设想从人体脊柱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运动形式入手,让力从脊发这一古老的练功核心要领普及明了。

现代医学、人体科学都认为:注重对脊柱的锻炼与保护,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拙文在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强调了脊柱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意图说明在传统武术功法中,力从脊发就是要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等运动来带动四肢直至内脏的运动,从而达到高水平的健身、祛病、益寿、开智、乃至自卫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尝试结合武术运动动作的实践对脊柱锻炼的方法和要领做一些初步的梳理浅析,以引起人们对锻炼和保护脊柱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作者一如既往的真心希望自己的文字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帮助。

当我的这篇文字码垛至尾声时,有同道友人告知我:先发微信、后发博客、以防贼人再次行窃,切切!我久已这样做了,因为在微信可做原创声明,声明后可使用赞赏功能;更重要的是得到赞赏后,微信要再严查七日确认是原创无疑,才会将读者的赏金转到该原创作者的账户。这样起诉贼人窃取别人原创文章的行为将在取证上极为方便,且不容置疑。本老汉此时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我虽白发苍苍,但仍信心满满!

我是禅武山人,一个山中习禅、持剑读书的普通老人;希望我的文字对您有帮助

          (本文系禅武山人孙京丰原创,转载须注明)

感谢您的阅读!《禅武国学私塾》微信公众号是“CWGXSS”

    我的微信号:sunjingfeng1960628 我的QQ2812803880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