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秋风瑟瑟无尽思 2019-01-22

标本与根结理论共同阐述了经气在四肢与头身内脏之间的两向关系

,这对于针灸临床取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卫气》说:“

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充分强调了这一理论的重要性。那么,针灸临床上是怎样运用这一理论的呢?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据《灵枢·卫气》所述,十二经的“本”都在四肢部,“标”则在头面五官和躯干部。这种以四肢为“本”的理论,与“根结”和“本输”的论述相一致,主要是突出四肢穴对于头身脏器的远道主治作用就脏腑器官来说,“本”远而“标”近。临床取穴,以远取为主还是以近取为主,或是远近同取,这可说是针灸中的标本论治。《素问 · 标本病传论》说:

“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知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说明标本理论是在阴阳十二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本”在下而“标”在上,“标本相移”指上下互相影响,“前后相应”是指胸腹与背腰互相呼应。基于这一原理,临床配穴就变化多端,在标治标,在本治本,这是近取,或说“从取”;病在本部而治标,病在标部而治本,这是远取,或说“逆取”。更多的则是远近结合,即标本同治。关于“逆取”也可说是“反取”。《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张景岳说:“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这些都是标本理论的发挥。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下面结合历代文献举例说明。

(1)本部取穴 头身脏腑的病症取用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包括五输、原、络、郄等特定穴。五输穴中的井穴,也就是根结理论中所称“根”的部位。其临床应用,如《肘后歌》所说的“头面之疾针至阴”“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足安泰”;以及疝气灸大敦、胎位不正灸至阴、乳少针少泽等,都属上病下取法。其他特定穴中,如《标幽赋》:“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支沟)”。《流注(通玄)指要赋》:“心胸痛,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痛者,刺阳陵而即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腿疼,在委中而已矣。”以及《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等。这些都是本部穴的具体应用。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2)标部取穴 头身脏腑的病症取用其邻近部的腧穴来治疗,这是标部取穴的主要应用。例如《通玄指要赋》所说的“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百症赋》:“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歪于片时”;“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胃冷食而难化,魄户、胃俞堪责”等均是。此外,标部穴还可用于四肢病症。根据标本理论,上下内外经气相互贯通,上病可下取,下病也可上取。如《千金方》有取神庭治疗四肢瘫痪,《外台秘要》取浮白治疗腿足痿软,《针灸甲乙经》针地仓医治手足痿弱,《肘后歌》取风府医治腿脚疾患,《扁鹊心书》灸肾俞治四肢瘫痪等。这些都是标部穴的具体应用。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3)标本同取 本部穴可以和标部穴配合运用,也就是远取与近取相结合,这在临床上应用最广。针灸文献在这方面记载很多。例如《百症赋》谓:“廉泉、中冲,舌下肿痛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刺长强于(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交)于(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等,都是一远一近互相配合。

经络上部为标、下部为本。上下标本理论既用以说明穴位分布与脏腑器官之间的远近关系,还用来分析气血升降在疾病症候中的变化。《灵枢·卫气》说:“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实)者,绝(截)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对比如下表: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下,指的是“本”部;上,指的是“标”部。由于气血虚实不同,表现出相反的症候,在治法上,虚证用引之于上而起其虚于下;实证用截之于下而止其盛于上的方法。例如对“下虚”的厥证,可灸关元、足三里以“引而起之”;“下盛”的热证,可针大椎、曲池、合谷、内庭以“绝而止之为”;“上虚”的目眩证,可取天柱、养老以“引而起之”;“上盛”的热痛证,可取风池、行间以“绝而止之”等,这些都是标本上下的结合运用。

“标本理论”对针灸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