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癌咳嗽该如何处理

 肺癌那点儿事 2019-01-22
肺癌患者咳嗽的症状处理,主要取决于癌症的治疗、合并症的处理、对症镇咳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1.原发疾病的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可以缓解由疾病本身导致的咳嗽 局限于气管腔内肿瘤—有专业设备的单位可以考虑腔内治疗;或者考虑放疗 2.合并症的处理 胸腔积液-胸水引流,胸腔化疗 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 合并COPD或哮喘-激素治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化疗、放疗 3.镇咳药物治疗 轻度咳嗽不需进行镇咳治疗。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因治疗,镇咳药物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严重的咳嗽,如剧烈干咳或频繁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则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痰多患者宜用祛痰治疗。 3.1 肺癌术后慢性干咳药物选择 肺癌术后患者中约有25%会出现慢性干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药物选择:甲磺司特颗粒,400mg 口服,总量分两次(早餐后和晚餐后),对于肺癌术后患者慢性咳嗽有效率为84.2%(16/19)。 3.2 成人肺癌相关咳嗽药物选择 一般根据其药理作用机制将镇咳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中枢性镇咳药是指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枢的一个或多个位点而起到镇咳效果的药物 外周性镇咳药是指与咳嗽反射弧上的咳嗽感受器、传人神经、传出神经及效应器部位受体结合产生镇咳效果的药物 我们将镇咳药物的选择按照阶梯给药原则进行选择 3.2.1 中枢类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前者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明显的镇咳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后者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和喷托维林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依赖性镇咳药 ①可待因(codeine):直接抑制延脑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亦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可用于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且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 ②福尔可定(pholcodine):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成瘾性较之为弱 (2)非依赖性镇咳药 ①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推荐使用含有右美沙芬的复方镇咳药物,对治疗成人慢性咳嗽有一定疗效 ②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③右啡烷(dextrophan):为右美沙芬的代谢产物,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今后可能取代右美沙芬而用于临床治疗。 (3)吗啡 如果以上中枢镇咳药物都不能起效,则考虑使用吗啡。起始剂量为5mg 口服 每日1次,如果有效,则缓慢加量到5-10mg 口服 每日两次 3.2.2 外周性镇咳药物 外周性镇咳药,也称为末梢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 (1)那可丁 (narcodine):阿片所含的异哇琳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2)苯丙哌林 (benproperine):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传人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 (3)莫吉司坦(moguisteine):外周性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较强。 (4)苯佐那酯(benzonatate):丁卡因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抑制咳嗽反射的传入神经。 3.2.3 局部麻醉药物 利多卡因雾化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一定效果,在对顽固性咳嗽的姑息处理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因此当肺癌患者的咳嗽对其他多种药物都失效的时候,可以考虑局部麻醉药物应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局部应用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风险。 3.2.4 其他药物选择 如果以上药物均不起效,一些研究显示安定,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巴氯芬,阿米替林,沙利度胺 等有一定效果,但证据级别都较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可选择的尝试剂量如下: 加巴喷丁  起始剂量 300mg 口服 每日一次 安定 起始剂量 2mg 口服 每日一次 巴氯芬 20mg 口服 每日一次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阿米替林、卡马西平、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个案报道 3.2.5 祛痰药物选择 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祛痰药物种类繁多,其有效性除个别药物外尚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常见祛痰药如下。 1.愈创木酚甘油醚(guaifenesin):美国FDA唯一批准的祛痰药物。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分泌增多,降低痰液黏稠度,并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达到增强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2.桃金娘油(myrtol):桃金娘科树叶的提取物,属于挥发性植物油,主要成分包括桉油精、柠檬烯及d一蒎烯,常用药物为桉柠蒎和标准桃金娘油。能促进气道和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等疾病 3.氨溴索(ambrox01)和溴已新(bromhexine):两者均属于黏液溶解药,氨溴索是溴已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破坏类黏蛋白的酸性黏多糖结构,使分泌物黏滞度下降,还可促进纤毛运动和增强抗生素在呼吸道的浓度 4.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可使黏液糖蛋白多肽链的硫键断裂,降低痰的黏滞度 5.羧甲司坦(carbocistein):可使黏蛋白的二硫键断裂,降低分泌物黏滞度。厄多司坦(erdosteine)是其前体药物,口服经代谢产生3个含有游离巯基的代谢产物而发挥药理作用 6.其他: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吸入可提高气道黏液分泌的水合作用,改善黏液的生物流变学,从而促进黏液清除。联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可提高部分患者的咳嗽清除能力​​​​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一起多多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