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矛的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上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中,我说了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详见《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的对手是吴王夫差,“卧薪尝胆”的故事,就围绕他们俩人发生的。现在越王勾践剑出土了,如果能发现吴王夫差的兵器,那就更好了。不用说,这样的想法只能是想想,事实上是不可能碰到的。 谁能想到,18年后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吴王夫差矛真的出土!而且,就在距离越王勾践剑出土2000米远的地方,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奇迹——这可比中彩票头等大奖还难! 这篇一点号,就来谈谈吴王夫差矛的发现。 荆州鲁家台楚墓考古现场 吴王夫差矛出于湖北江陵马上山5号楚墓中。怎么想起发掘这座墓的?原来因为民土一次取土。 1982年元月上旬,马山附近的砖瓦厂正常在周边的高岭上取土,一民工取土时感觉异常,再一细看下面是一座古墓。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来到现场,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清理,编为马山M1号墓。 清理前,这座古墓的墓口已被挖开。墓的主人级别不高,可能在当时就是一个地方小土豪,但从M1墓中出土了130多件随葬品。 马山1号墓棺,打开情形 由M1号墓,考古人员又对周边又进行了发掘,发现多座古代墓葬,其中编号为马山M5号的墓中有惊人发现,出土了惊世文物——吴王夫差矛! 马山5号墓跟马山1号墓仅间距100余米,于1983年11月1日正式发掘,由湖北省博物馆负责。发掘时,地面尚有不小的封土堆,封土堆残存周长22米、底径14米、残高1.65米。 挖开墓穴后看到,马山5号墓为土坑木椁墓,墓底长4.05米、宽2.2米。棺椁已朽,仅存腐烂的痕迹。 墓里共清理出15个编号的各类器物。 马山1号墓出土的4个木偶戴假发,穿绸服,这是十分鲜见的考古发现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清理一个铜勺时,发现其下压有一件矛状兵器,现场简单擦拭一下,还看到了铭文。由于器表有绿锈,且被淤泥长期覆盖,字迹难辨,但可以释出一个“王”字,很清晰。 古代器物上,出现“王”字铭文都不简单,考古人员高度重视,立即警觉了起来。 经测量,这件矛全长29.5厘米、最宽处5.5厘米。尾部有銎,中空内还有残积竹,器身满饰菱形几何暗花纹。 吴王夫差矛 铭文与越王勾践剑一样,有8个字,但更高级,是错金铭文。 最先考释出前面的7字,是“吴王夫差自乍用”。最后一个字因为锈蚀过重,尚不够清晰,一时弄不懂。 与越王勾践剑铭文辨识一样,邀请各方面专家进行释读。经反复辨识,确定最后一字是“矛”,这样8字铭文是:“吴王夫差自作用矛”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大差矛,这两件先秦东方诸侯国国君用器,一块出土于楚地,而且是在相距不远的地方,令人不可思异,确是中国现代考古文物发现传奇。越王勾践剑如何到了楚地?没有确切的说法,吴王夫差矛更是一个谜。 吴王夫差矛8字铭文 “战利品”是合理的推测——即越国灭亡了吴国,将吴王的珍品宝物收归己有。楚国又灭了越国,又把越王的用品,连同缴获的吴王之物尽收囊中。但是,如果这一推测属实的话,怎么怎么不在楚王的墓中,而是下层人的墓里? 不论是出土吴王夫差矛的马山5号墓,还是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望山1号墓,墓主的身份等级都不是太高,湖北考古界将之归入东周大夫和士级楚墓中。 荆州荆南寺遗址出土青铜戈 虽然楚地出土吴越兵器没有确切的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的铸造工艺都不简单,显示吴越之地的青铜冶铸技术相当发达,优于楚国。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和时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写组的专家一起,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检测,希望揭开此剑的铸造秘密。 吴王夫差矛,脊部有血槽 经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检测,得出了越王勾践剑合金配比的详细数据:剑刃、剑格边缘、剑格正中,以及黄花纹、黑花纹等不同部位的合金比都不一样。这些不同的比例恰到好处,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剑刃非常锋利,而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防锈蚀,这便保证花纹的永久艳丽。 吴王夫差矛的铸造工艺同样不简单,有独到之处。 脊部有血槽,这个可以提高杀伤能力,用起来更可怕;全器中空,壁薄而又两刃锋利,这在现代都很做到的。 专家研究后给出的结论是:“其制造之难不在勾践剑之下!” 荆州鲁家台楚墓兵器出土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