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王白玄,男,1952年4月生,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入室弟子。武术六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武术协会会员,山西省武术协会会员,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副主席。 杨氏太极拳具有实用技击性、高度艺术性、哲理性和科学性,精奥细致,理论深切,如要练好,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现根据杨振铎老师平时授拳的一些拳理要点融合自己二十多年来学拳所悟,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同磋裨益。 王白玄老师体悟杨氏太极拳拳理要点拾萃系列——神意不同处,对拔又蹬撑 “神意不同处”:是指在太极拳运动中,眼神和意念活动中,不能同时集中在身体的同一部位上。这也正是拳论所云:“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我们一些拳友,练拳时最易犯的毛病是,顾前手不顾后手(表现在分脚、蹬脚等式子)。顾上手不顾下手,或顾左不顾右(表现在搂膝拗步、野马分鬃、斜飞式等式子),其眼神、方位、曲直、立掌等不到位,常常是顾此失彼,动作不能协调(包括剑指、刀掌的行架),有时后手和下手显得邋遢。所以,动作的全过程要刻刻留心、不稍疏忽。但又切记专注一面,防止有所照而有所不照。杨振铎老师也经常讲到:“运用在心”,“意识跟着走”,真正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互照应,久而久之拳架功夫自得。比如右分脚时,沉肘提膝,重心全落在左脚,则左手为虚为阳,右手为实为阴,两手平肩分开,眼神看右手所指方向,而意在左手。两手坐腕立掌,五指掌心都布满意思,右脚会自然踢出(不必要求踢得多高,气贯脚趾即可),这样站得很稳。“神意不同处”揭示了太极拳运动中,眼神与意念活动的运动规律,应用到所有拳势,细心揣摩,定有裨益。 对拔又蹬撑:是对躯干和步法的要求。从腰分,上松到手,下松到脚,全身都松开,这是杨氏老谱中“对拔拉长”中的细分。 对拔,是对躯干的要求,太极拳是“理境原无尽”的哲学,每个动作都有哲理。杨振铎老师常在授拳时,让学生拉开马步,指出以腰为界,向下松腰松胯,松尾闾,沉会阴;向上含胸拔背,虚领顶劲,形成对拉拔长之势,使身形松沉直竖,“尾闾中正神贯顶”,而无姿势偏侧,如白鹤凉翅式、金鸡独立等式。要注意的是,对拉拔长不是肢体上硬拉拔长成为死腰,而是“命意源头在腰隙”,以内劲贯穿的向下送尾闾,向上顶头悬,中间节节相对松开而相呼应,这是关键。 蹬撑则是对弓步而言。是在弓步拉开后,它的后腿是虚腿的蹬,前腿是实腿的撑。一定要掌握“蹬撑弓接,整体协调”。在练的过程中,要内劲贯穿,意识领着走,虚的这边胯要松垂,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就直接出去了。并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较顺了。前后顺了,左右顺了,就是前撑后蹬左右支撑。对于弓步注意之点:左右两胯须求平正,平送腰胯,走膝前进,前腿弓膝盖不可越过脚尖,“故腿曲垂至直为准”;后腿膝微曲向外,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尾闾稍收,方得中正,可使神能贯顶。做到前脚七分实,直向地下植,后脚三分活,向前有推力。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和美太极》公众号是微信团队邀请参与商品、图书等返佣商品测试平台,在文末提供部分优秀书目、商品供大家参考购买。点击进入下方网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