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意不用力”是修炼太极拳的一条重要的行拳准则

 tjboyue 2019-01-23


 

    

“用意不用力”是修炼太极拳的一条重要的行拳准则。太极拳家把精神锻炼和体能锻炼看成同等的重要,甚至把精神修炼看的尤为重要,因而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并贯穿到行拳的全过程中。  
       “用意”的前提条件是“心静”。心静才能用意,心不静则意必乱。所以“心静用意”成为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并以此来指导每一个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圆活性。意就是意念.想法.想象,就是以意识来指导肢体按照太极拳的拳法.拳理或用法进行引导性的活动。做到“意动形随”。

          比如,欲要进.退时,必先有其意想,动作才能随其而动。欲要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部的想象。意识不断,动作也就不会断续。陈炎林大师在《论意与气》中说:“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动则意起,意生则心随;心乱则意散,意散则气浮;气沉则意坚,意坚则心定”。我们练太极拳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在“内”要表现出“练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达其意,达其意必先其心”的内涵。在“外”要展示出“动如清风细柳,运如车轮转缠,走如龙蛇蜿蜒,化如云雾飘然”,一切皆自然如清溪流水潺潺不断的形式美。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要行拳走架,必须要有一定的作用力。如果纯粹按照字面文义来解释“用意不用力”,练拳时只用意念,而无需用力,那岂不成了泥菩萨,那还能叫什么打拳练功。拳论中的“用意不用力”的前体是“用意”。“意与气合为劲”,“意到气到劲到”,一到俱到。不用力并非是“不用力”,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用意的重要性。
所以,对“不用力”应该理解为不能凭大力或用蛮力取之,而是不用多余的力。如果使用大力.蛮力气势必会导致肢体动作的僵硬和不稳定。没有力既不能打拳更不能进行对手练。太极拳的“不用力”就是以行拳最佳的力,带动肢体运动的最小的力。从而达到轻灵.柔和.圆活.连贯的目的。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对自己的雕塑作品释义说:“我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去掉了那些多余的东西”。这句话对我们练太极拳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练拳中的多余力量是破坏动作柔韧.气血畅通和劲力顺达的重要因素。那么这些多余的“东西”,需要长年累月.循序渐进的不懈努力悉心习练,才能逐步减小。
        初学太极拳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往往是顾此失彼,精神容易紧张,这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初学者的意念主要应集中在身法.身型,步法.步型,手法.手型等规范的动作上。待动作熟练以后,思想就能做到专一,心意自然就会静下来。只要持之以恒地修炼,功夫就会越练越深,就能达到纯静专注,气势腾挪,开合有致。也就会把观看者的思绪抓住,使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拳架稳定,动作规范.娴熟,并且逐步克服了拙力.僵劲,肢体柔韧,动作连贯圆活。此时的思维活动可以结合拳理.拳法做一些想象。


        比如:
        当两臂向上前举时,以中指领劲,意想两掌将水缸里的水吸上来。好似两个水柱直立在手掌与缸底之间,向下按时随着松肩.坠肘,两掌由微外旋渐变微内旋将水柱按回原处。作倒撵猴两臂前后展开时,意想托起一轮明月一般,一种沉重.深长的意境顿然升起。

待太极拳练到一定的层次,套路动作规范准确.纯熟,连绵不断后,可结合技击的含义进行攻防的想象。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有一定的攻防含义,每一式的攻防用法也是多变的。训练时不必求多,意专一式一式地练习,熟能生巧,巧既善变。

在平时练拳就要养成“用意不用力”的习惯。同时要做到:
      1.以意念行拳,每个动作都要求“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后而形动”。
      2.太极拳是采用“心静用意”的练法,只有心神两静,才能存得起真心,养得起真气。所以,大脑必须先静下来,平心静气,以待其动。以行拳之念来排除一切思绪杂想,即所谓的:“一念无所思”,才能入静地心平气合地练拳,这样也有利于修身养性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3.太极拳之道即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用意”也是一样要适度,否则会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意念太过或为了表现出劲力,势必拙力外露,动作僵硬使内劲丢失。所以练太极拳要的是“有意求柔,无意则刚”。
       4.肢体要放松,肢体在松柔的状态下行拳,气血运行感增强,拳道淳厚无比,练拳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要想达到意到.气到.劲到的境界,肢体必须松柔。当然,要达到肢体松柔的状态,除了坚持多练外,还需配合一些基本功的训练。诸如: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坐腿松膝等。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日积月累僵力自去,松柔自到。“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万遍拳理自通”。就是这个道理。
       5.练功夫就要有意识地放慢练拳的速度,缓慢求松,也是放松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为只有慢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用意识调控肌肉的用力状态,慢则能心平气和,从容而不急躁,慢能使气通遍周身。外形动作愈缓慢,内在意念作用就愈大。由于动作缓慢,呼吸则深长,运动量随之增大,腰.腿的力量也就随之增强。  

       6.在平常习拳,表演或比赛时,都要有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意境。好似把自己置于花草树木或青山绿水之中。排除周边环境对自己的干扰,意想“有人似无人”。在单人盘架或拆架练功时,要有攻防互蕴的意识,意想“无人似有人”
总之在行拳过程中所用的力,是一种连绵不断的静动力.延伸力.膨胀力.遇阻力,是一种沉劲的感觉,而不是冲击力.过头力.蛮力,力愈重则愈轻浮。

         所以,练拳时一定要在“用意不用力”上下功夫,这不仅会使身体的相关部位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如指肚胀麻,手心发热,腹部鸣响等现象。还能使动作轻灵.沉稳.圆活.连贯,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提高健身的功效和练拳的兴趣及拳艺的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修练,就会产生轻灵而又沉重的内劲反映,功力也就会逐年增加。这就是太极拳永无止境的魅力所在。恩师曾对我说:“谁能把搬拦捶一式做到意到.气到.劲到,才算把这一式真正学到家,练上手了。有了一招精,与人交手时可随心所欲地应用,心中就踏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