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要掌握的血糖控制的最佳平衡点

 没事来看看 2019-01-23


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诸如年龄大小、体重高低、病程长短、有无合并症等,血糖控制目标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必须个体化。


适宜的血糖控制目标能使该患者获益最大、风险最低的最佳平衡点。


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


1


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HbA1c名称叫糖化血红蛋白,它反应患者近三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2


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


妊娠糖尿病患者:为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的血糖控制应十分严格,应尽可能达到餐前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4


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以控制得稍微宽泛一些,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般标准: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对那些大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再适当放宽。


5


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


6


经常出现低血糖者: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7


对于新诊断的或病程较短的、预期寿命较长的、无严重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7.0%或<6.5%,甚至达到正常(<6.0%)。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