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馀,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荀子认为:富国不能没有礼。“礼”是什么?“礼”就是秩序、规矩、规章、法律、制度、准绳、条条框框。“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礼记·经解》]有了礼,一切有了秩序,个人才能有发展,国家才能谋富裕。荀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这里说的“贵贱有等”,是秩序,“长幼有差”,还是秩序。“贫富”指的是家境,“轻重”指个人地位。解决贫富、贵贱之间的矛盾,依然需要秩序。贵贱不同,长幼不同,贫富不同,地位不同,的确是存在的。不要说封建社会人是有区别的,既是今天,人与人依然是有区别的。任何朝代的人都有区别,贫富的区别,尊卑的区别,文化区别,性格的区别,贤愚的区别等等。那么不同的人该怎样相处?就是一句话:守礼。你职务高,要守礼;职务低,也要守礼。你有文化,要守礼,没有文化,也要守礼。你聪明要守礼,你觉得自己笨,也要守礼。区别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造就。人有区别,“礼”也有区别。待上与待下不同,在朝与在野不同。辈分不同,礼仪不同,责任不同,权责不同,谋事不同,说话不同,办事不同。遵守客观上的不同和区别,就是守礼。荀子以服饰作比喻说明“区别”就是礼仪。他说:“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天子的服装,诸侯的服装,大夫的服装,一般士的服装,是大不相同的,是有区别的。天子与诸侯衣服的区别在颜色上;诸侯于一般大夫衣服的区别在于大小上,大夫衣裳稍小;而一般的士,则穿白色褶子裙,头戴“皮弁”,一种鹿皮做的小帽。“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衣服的区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道德、能力、贡献,人与人地位的区别。不同的人,不但责任不同,利禄也大不相同,这些都必须用礼仪来节制,来限制,来平衡。无论官民都必须守法律,守规矩,守纪律,没有人能够特殊。“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馀,谓之称数。”对于国家来说,度量衡是法律。人们得利多少靠法律。用工用人,必须守法律。出工出力依据法律,获取正当利益有法律做保证。让利百姓是法律,百姓衣食无忧好好过日子靠法律,吃穿用度守礼仪,一切都要合法合度。“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要富国,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地位无尊无卑,人无长无幼,事无大无小,规矩就是一个:合身份,尊礼仪、守法度,方能富国。老话说:天上不掉馅饼,没有人能够白吃干饭。该出工就出工,该尽力就尽力。不管干啥,都要守法,守秩序。“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大家都守礼了,大家都遵纪守法了,再加上轻徭薄赋,少取多予,市场平稳,生产发展,商业发达,少一点劳役,不违农时,老百姓焉有不幸福之慨,国家焉有不富裕之理。(署名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