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巢老人之痛,做子女的你,懂吗?

 健康慢走 2019-01-23


童年的记忆中,

我们曾在乡间的小路上欢快地奔跑着玩耍。

大人们围坐在一起,

享受着午后温和的阳光,扯着家长里短。

农村,常常给人一种恬静、舒适且祥和的感觉。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

大都跑到外面的城市打工,

而父母们逐渐老去,

因为各种原因留在家乡过着平淡的日子,

成了人们口中常说到的“空巢老人”。


统计,我国空巢和独居老人已经接近一亿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中国养老之痛。所谓空巢老人,是指那些没有子女照顾、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居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独守空巢的老人。


“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困难重重



其实,这其中不外乎经济困难健康问题心理状况等几方面问题。


多年前曾有一个面向农村空巢老人的采访,大多数老人表示,虽然孩子打给家里的电话总是报喜不报忧,但他们都清楚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都会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并且很少有人选择养老机构来解决养老问题



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由于社会机制不健全,看病贵、看病难依然是压在空巢老人身上的一块重石


由于知识水平等因素,许多老人医疗意识匮乏,常常讳疾忌医,遇到小病不以为然,发展成慢性疾病。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生病后不能及时就医,并且多数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无人照看,导致病情加剧。


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但是空巢老人并不宽裕,有特殊情况的还需要抚养孙子孙女,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医药费用,对于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多数老人还表示,平日里十分想念自己远在他乡的子女。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没有寄托,容易出现孤独寂寞、郁闷沮丧等心理不适,长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


“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冲击和挑战。全社会应该在经济保障、健康医疗、日常照护、精神慰藉和法律援助等方面,共同应对、行动起来。


建立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经济保障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医疗方面,都要给老人以强大支撑,因此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至关重要,从而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针对农村这一人群应加大扶持、救助力度。


政府在此前就立项于2017年9月底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这一举措极大地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为农村老人省下一笔不小的医药费用。



同时,还将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合理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


充分发挥村委、村社区的照护资源、服务功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如培养专业服务人员,扩大服务内容,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居委会等的协调作用,为老人做好基本医疗、生活保障。


但亲情交流和精神抚慰对“空巢老人”必不可少。作为儿女,事业固然重要,却应尽可能常回家看看父母,主动付出更多关心。哪怕只是每周或每月回家陪父母吃一顿家常便饭、陪他们聊聊天这样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已经足够让他们感到满足。



老人也应该自我突破,勇敢地跨出传统养老观念,以积极心态应对空巢。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及时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活动,努力丰富精神生活,愉快地安享晚年。


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给予“空巢老人”足够关爱,才能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并找到精神寄托,从而“空巢不空心”。


来源:可靠CocoHealthca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