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个关键词讲述的极简蒙古史 92·海都叛乱

 陆一2 2019-01-23

海都是合失之子,窝阔台之孙。合失是窝阔台第五子,是贵由大汗、阔端、阔出太子的弟弟,窝阔台有意让他承继汗位,可惜因为酗酒死得很早。蒙古起初称西夏为“河西”,即黄河以西的政权。合失与河西音近,及合失卒,左右讳言河西,窝阔台下令改其名为“唐兀惕”,也因此,他对海都异常宠爱。

至蒙哥即位之前,蒙古国的汗位都在窝阔台家族传继。定宗贵由死后,在拔都的坚挺下,汗位转移到拖雷家族。蒙哥即位后,对反对他登基的窝阔台、察合台二系宗王无情镇压,大加处罚,设燕京、别十八里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加强对华北、西域和阿姆河以南地区的控制。蒙哥即位时海都十六岁,因年幼而未参与脑忽、失烈门和也速蒙哥一伙的抵制活动,因此受赐海押立份地。随着年龄增长,海都对拖雷系从自己家族中夺走汗位的敌意越来越重。

海都敌视忽必烈是有根由的。成吉思汗在他的札撒中明确说道,只要窝阔台家族还有一个吃奶的后代存在,他在承继祖先汗位、统帅帝国军队方面,就有优先于其他各宗支的权利。这种安排,并不是因为成吉思汗过于偏爱窝阔台和他的子孙,而是为了他们的子孙不至为了争夺汗位流血厮杀。

成吉思汗的原话是,只要是从窝阔台子孙中生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如果将它裹上草,牛也不吃,如果将它涂上油脂,狗也不去瞧上一眼,你们还是要尊奉他为合罕,任何别的人不得登上宝座。蒙哥夺位后,为使其篡权合法化,在撰写《蒙古秘史》时,对成吉思汗的原话进行了一番精心修改,使其意变得完全相反,其意是:当窝阔台问,今后他的子孙如果不肖,汗位怎么传袭时,成吉思汗答道,难道其他儿孙中就没有合适的吗?而海都正因为这一点,认为拖雷家族夺权是非法的。

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战争中,海都站在阿里不哥一边。阿里不哥投降后,他仍然拒不从命。察合台后王阿鲁忽背叛阿里不哥、归附忽必烈之后,海都继续支持阿里不哥,海都与阿鲁忽的敌对关系由此而来。阿里不哥失败后,阿鲁忽转而与术赤后王别儿哥争雄,海都站在别儿哥一边。别儿哥允诺以人力和财物援助海都,还许诺在海都胜阿鲁忽之后,承认他为察合台汗国之主。不论是站在阿里不哥一边反对忽必烈,还是站在别儿哥一边打击阿鲁忽,海都都是在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发展自己的势力。阿里不哥失败后,拖雷家族在漠北的势力严重受损,窝阔台家族的力量乘机崛起。海都建窝阔台汗国,统辖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一带原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是这一时代窝阔台系宗王的主要代表。

1265年阿鲁忽死,忽必烈速派察合台后嗣八剌返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这时,忽必烈正集中兵力与南宋作战,他希望西北诸王内乱,以剌钳制海都,不要把战火引到蒙古本土。令忽必烈意外的是,八剌起初与海都开战,但旋即和好,甚至在1367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国君王蒙哥帖木儿的代表别儿哥察儿在塔剌思河会盟,公开反对忽必烈和伊利汗国君王阿八哈,并商议以海都为盟主。在这一年,海都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1269年,忽必烈以幼子那木罕为将,在别十八里击败海都。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始终占据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1274年,忽必烈再遣安童辅佐那木罕西征。西征途中,那木罕部将、蒙哥之子昔里吉发动兵变,将安童抓获交予海都。尽管如此,海都也没有与昔里吉会兵一处,而是挑唆昔里吉东攻蒙古本土,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八剌死后,海都扶立笃哇上位察合台汗国大宝,实际成了海都的附庸。

1289年,海都、笃哇两汗率领大军进犯蒙古本土,首先攻占了吉利吉斯,接着攻向和林。那木罕见海都攻势猛烈,弃城南走。危急之下,忽必烈以七十四岁之高龄御驾亲征,才把海都赶出和林。

忽必烈看到在漠北与海都的情势,决定改变在那里的军事部署,他将漠北分为和林和称海两个军事镇戍区,东西互成犄角之势,两个战区相互策应,以防一军战败而全线溃退。至此,甘麻剌铁穆耳二皇孙并镇漠北的格局正式形成。

1301年,海都纠合诸王,率军再度进犯蒙古,在和林被铁穆耳之侄海山击败,于归途中,伤重不治,死去,其子察八儿继位。

海都是唯一一个能够左右忽必烈命运的人,即使在忽必烈最鼎盛的时期也没有战胜他。海都聪明而狡诈,审时度势,左右利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让它重归窝阔台家族。尽管他生不逢时,但海都是窝阔台家族最后一位伟大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