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AMA:少吃糖改善脂肪肝,靠谱~ | 热心肠日报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23

今天是第998期日报。

JAMA:改善脂肪肝,从少吃糖做起

JAMA[IF:44.405]

① 一项非盲随机对照试验,纳入40名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男孩(11-16岁),干预8周,干预组受试者及其同住家人每天限制游离糖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对照组进行日常饮食;② 干预组NAFLD缓解情况更好,肝脏平均脂肪含量从25%降至17%,对照组从21%降至20%,两组间校正后的平均差值为-6.23%,差异显著;③ 干预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降低幅度更大,且对干预饮食的依从性高;④ 未发生相关不良事件;⑤ 需进一步评估疗法的长期和临床效果。

Effect of a Low Free Sugar Diet vs Usual Diet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dolescent Boy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1-22, doi: 10.1001/jama.2018.20579

【主编评语】吃糖太多不仅对牙不好,还可能促进多种代谢疾病。目前WHO的膳食指南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总热量的10%,最好能进一步减至5%(约25克)。JAMA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试验初步证实,只要将游离糖(包括果汁中的糖以及食物和饮料中额外添加的糖)摄入量降低至3%,就能有效缓解儿童脂肪肝,并改善肝细胞损伤。(@mildbreeze)

低FODMAP饮食在IBS患者中的作用(综述)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357]

① 不同IBS亚型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响应不同,如何预测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响应仍需研究;② 氢呼气试验、疾病症状及进程、粪便菌群组成、粪便代谢组等或可用于预测IBS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响应;③ 进行低FODMAP饮食需3个阶段:2-6周的严格低FODMAP饮食、重新引入FODMAP、FODMAP个性化饮食;④ 需评估基于网络或App的患者教育、对专业营养师的培训在低FODMAP饮食管理中的作用;⑤ 目前尚缺乏对低FODMAP饮食的长期评估。

Review article: implementation of a diet low in FODMAPs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01-01, doi: 10.1111/apt.15079

【主编评语】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低FODMAP饮食在IBS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沈志勋)

Lancet子刊:低碳水饮食能改善2型糖尿病吗?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19.313]

①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作为2型糖尿病管理策略,仍存在很大争议;②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在营养充足的饮食背景下,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益处,尽管对个体反应的机理仍不确定;③ 解决这种不确定性需仔细设计和执行严格的研究,包括考虑可能从这种饮食策略中获益最多的亚组患者;④ 虽然没有一刀切的饮食方法,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2型糖尿病管理策略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应关注对改善长期健康最有益的膳食脂肪成分。

Low-carbohydrate diets in type 2 diabetes
01-15, doi: 10.1016/S2213-8587(18)30368-1

【主编评语】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的评论短文,探讨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mildbreeze)

Nature子刊:详细解读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联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通过重复两项长期炎症性肠病(IBD)队列研究,类杆菌、厚壁菌菌和变形杆门是区别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主要细菌;② 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菌群结构异于健康人群,CD患者的菌群紊乱程度更甚于UC患者;③ CD和UC患者分别具有特征性的细菌互作网络,包含毛螺菌科和瘤胃菌科的互作网络的紊乱,与疾病的频繁复发、anti-TNF-α抗体治疗低效化相关;④ 当CD患者炎症部位被切除后,上述互作网络的结构变化是康复期内疾病复发的标志。

Microbial network disturbances in relapsing refractory Crohn’s disease
01-21, doi: 10.1038/s41591-018-0308-z

【主编评语】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宿主的基因差异不能完全预测疾病易感性、疾病程度等信息,肠道菌群变化有望用于填补对IBD预测、诊断、分型领域的空白。本文发现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异于健康人群,存在与疾病类型相关的细菌互群网络;通过分析菌群互作网络的变化,可以推测影响疾病宿主、环境因素。本文的结果对系统性研究IBD中菌群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Cell子刊:克罗恩病相关的致病大肠杆菌的宿主内演化特征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追踪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在小鼠内定殖和传播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演化,发现在宿主内演化出竞争优势的AIEC谱系,可通过不同机制适应宿主;② 一种是增强运动性,由鞭毛调节基因flhDC上游的移动插入序列造成,这种突变增强了AIEC的入侵和炎症性;③ 对运动性低的菌株,增强乙酸的利用性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普遍机制;④ 这两种适性特征也存在于克罗恩病患者(而非健康人)的大肠杆菌中,提示AIEC与共生大肠杆菌有不同的宿主内演化轨迹。

Host-Specific Adaptive Diversification of Crohn’s Disease-Associated 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01-22, doi: 10.1016/j.chom.2018.12.010

【主编评语】克罗恩病与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有关,但促进AIEC定植的因素并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名,AIEC在小鼠宿主内发生适应性演化主要存在两种策略,一种是增强运动性从而促进入侵和炎症,另一种是增加对肠道内短链脂肪酸乙酸的利用性。这些特征也存在克罗恩病患者而非健康人的大肠杆菌中,或许可作为治疗的潜在靶点。(@mildbreeze)

Nature Reviews:大数据用于IBD研究,前景广阔(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② 由于炎症性肠病(IBD)的异质性等特点,实施大数据分析不仅可补充当前的研究工作,也可能是解开疾病复杂性的唯一途径;③ 大数据在IBD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包括疾病与疗效的预测,确定其异质性表型,药品安全与开发和精准用药等;④ 在IBD研究中可用的大数据来源,包括电子病例、临床试验数据、电子健康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数据等,具有优势和局限性。

Big data in IBD: a look into the future
01-18, doi: 10.1038/s41575-019-0102-5

【主编评语】大数据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医疗研究领域,包括对很多异质性疾病的研究。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一篇最新综述,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着重讨论了大数据方法在炎症性肠病研究中的应用。(@mildbreeze)

Cell子刊:不同细胞类型中的IL-1信号通路,对大肠癌有不同作用

Immunity[IF:19.734]

① CRC小鼠模型中过表达IL-1α和IL-1β能够促进IL-17A的应答,反之能够降低IL-17A肿瘤诱导炎症(TEI),但不能控制CRC的发生;② 上皮细胞中的IL-1R是CRC发生、NF-κB活化和TEI所必需的;③ T细胞中IL-1R的缺失可降低TEI细胞因子的表达和CRC的进展;④ 髓系细胞中(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IL-1R的缺失促进肿瘤特异性菌群失调、炎症和CRC的发展;⑤ IL-1引起细胞类型特异性反应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以上三种不同的机制调控CRC的发展。

Cell-Type-Specific Responses to Interleukin-1 Control Microbial Invasion and Tumor-Elicited Inflamm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01-15, doi: 10.1016/j.immuni.2018.11.015

【主编评语】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IL-1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并且不同细胞中的IL-1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小鼠的疾病进展、炎症及菌群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沈志勋)

Cell子刊:肠间充质细胞的TLR4/MyD88信号通路促进肠道肿瘤发生

Cell Reports[IF:8.032]

① 肠间充质细胞(IMC)中缺失MyD88显著降低了Apcmin/+模型中的肿瘤发生;② 该表型与上皮细胞增殖减少、炎症和致瘤免疫细胞浸润改变以及与MyD88完全敲除小鼠类似的基因表达变化相关;③ IMC中TLR4的缺失(而非IL-1R),导致分子谱的改变和类似MyD88缺失的肠道肿瘤的减少;④ 涉及生长因子、炎症和细胞外基质(ECM)调节基因的下游信号介导上述效应,这些基因也存在于人类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中。

Innate Sensing through Mesenchymal TLR4/MyD88 Signals Promotes Spontaneous 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01-15, doi: 10.1016/j.celrep.2018.12.072

【主编评语】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感知微生物的TLR4/MyD88信号通路,在肠道肿瘤发生中扮演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沈志勋,Mona,小肠君,MISSD,勒布朗,女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