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欢革新的日本为何还坚持使用汉字?

 wsgmail 2019-01-24


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播,汉字成为了一种民族的代名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曾一度长期使用汉字。时至今日,汉字又被越南和韩国相继废除,主张采用本民族的表音文字。

目前,全世界除了中国,就只有日本人还在大规模使用汉字,而且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搞年度汉字评选。日本人在大量吸收西方的科技、教育等先进文明的同时,至今还固守中华传统文明和文化。在日本旅游,处处可以看到中华文明风貌,尤其是京都和奈良,简直就是中华文明的古风遗韵。

那么汉字是何时进入日本的呢?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汉字传到日本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那时北九州地区的奴国已经有使节同汉朝往来了,既然有了使节,自然就有了初步的、简单的语言交流。根据古代日本史籍记载,公元285年,朝鲜的五经博士王仁携带了10卷《论语》和1卷《千字文》,离开百济国,横渡大海,远赴日本列岛。这一年也因此被视为日本正式学习汉字和儒学的起始年份。

对于王仁带来的这些文字、书籍,应神天皇表示极大的欣赏和重视,他命太子菟道稚郎子拜王仁为师,潜心学习中国典籍,尤其是《论语》。

文字的出现和使用,必然要表达一种意义。在借鉴了中国儒家思想后,日本社会的发展又能够缩短探求精神财富所要经历的痛苦。少了这种探求的痛苦,日本可以利用更多的精力去发展改革,进而缩短与先进文明的距离。

另外,当时大批“归化人”的到来,也促进了汉文字向日本的传播。所谓归化人是指古代移民到日本的人及其后代总称,也称渡来人,其中以中国人居多。

这些人或是在朝鲜出生,或是在中国出生后迁往朝鲜,对中华文化非常熟悉。听说大和国非常欢迎精通汉学的人才,为了获得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些人纷纷远赴日本列岛,以自己的学识换取生活所需。

历史上,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曾一度超越中国,位居亚洲第一,但为什么没有废除汉字呢?

众所周知,汉字并非中国独享的,早在秦汉时期,汉字就传入了朝鲜半岛,到了我国的隋唐时期,汉字已经成为新罗(古代朝鲜半岛中的一个国家)的官方文字。不仅是官方,民间也都把识汉字作为判断地位的标准。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名作《秋声赋》

当然,韩国也不是没想过废弃汉字。1443年,还是明朝属国的朝鲜世宗大王就突发奇想,找了一伙人研究出了韩文。但这种文字很快遭到了士大夫的反对,直到20世纪以后,韩文才慢慢普及开来。二战结束后,韩国政府在《小学教育要纲》中对汉语教育的目的做出论述:“由于本民族长期在汉字文化圈以及受中国历史的环境影响,对中国文化有盲从的现象,所以有必要正确了解中国文化,重新认识本民族文化,从而纯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受民族自尊心影响,韩国开始全面废除汉字。但韩国很快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历史断层了。

因为韩国的史书都是用汉字记载的,废除了汉字,就意味着韩国年轻人看不懂祖先留下的东西了(比如《三国史记》这本韩国史书就全是汉字)。


韩国废除汉字,最直接的三个后果是:
1、看不懂自己的历史;

2、法律文书出现大量歧义;

3、韩国人的姓氏将消失。

越南亦是如此。越南自成为法国殖民地后,随着科举考试的废止,汉字和喃字也逐渐废除,开始使用罗马化文字。虽然汉字并没有完全在越南消失,文学、历史等学术上仍保留大量汉字、喃字,但是现在的越南人基本上已经看不懂汉字,导致好几代人发生严重的文化脱节。

日本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很多史书都是汉字写就的,而且日本历史上的史官体系很不完善,日本史研究者经常要从中国史书中找关于日本的记载。

8世纪时,日本空海和尚从中国留学后回到日本,仿照汉文的草字体创制了草书字母——“平假名”。日本政治家吉备真备到中国朝圣后,也利用汉字的偏旁结合日语的发音,创造了楷书字母——后来被用于拼写外来语的“片假名”。两者的产生,标志着日本本土文字的出现。

日语中的平假名

日语中的片假名 

在盛行汉文学的平安时代,使用汉字是有教养、有学问的表现,也是男子的专利。女性则使用平假名书写和歌、书信等。平安时期,贵族男女之间已经常通过书信往来,由于女性不通汉字,为了交流方便,男人写给女人的信也会使用平假名。同期,使用平假名书写的和歌也大量流行,扩大了平假名的使用范围,从而慢慢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由于汉字在日本的长期使用及其深远影响,即使假名创制以后,日文中仍无法排斥汉字。

日本历史上,由于长期使用汉文,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日语,如《角川国语词典》所收录的60218个日语词汇中,汉语借词多达33143个,占词汇总数的55%。

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船队击败,消息传到日本后,不但令日本朝野震动,文化界亦开始质疑汉字文明已不足持。废汉字、立新字,成为当时日本文化界的热门话题。然而,汉字深植日本文化,文化界和政府对废汉条件和程序未有共识;汉字知识亦由贵族把持,废汉字长期处于书生议论阶段,但一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对,未能施行。

到了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日本汉字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危机。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其背后的动机是:“禁止汉字在公文中使用,易于控制日本人的思想,更严格地监督日本政府官员之间的书信往来。而且可以使日本人不被战前的宣传物所熏染,培养思想纯净的新一代。”

美国的建议罕见地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6年,日本政府公布了1850字的《当用汉字音训表》,一举将法律条款、公用文书和媒体用语纳入了国家规定的“汉字假名混合文体”的轨道。到了1981年,日本政府又颁布《常用汉字表》,字数增至1945个。

日本学者解释说:“我们比韩国人聪明。你废掉一个字,不只是废掉一个字而已,你是摒弃了这个字所承载的文化,丢掉了这个字后面一连串的珠宝。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对,中华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如果因为我们某些人莫名其妙的爱国偏执狂而把它拒绝在门外,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韩国人现在后悔了,可惜已经来不及。”

此外,日本人活用汉字并加以改造的汉语词还造成汉字的反输入效果,譬如革命、电话、哲学、社会主义等日语造词被大陆汉语广泛吸收。为什么日本会自造汉字呢?原因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从欧洲引进了大量的英文、德文等书籍进行翻译,必须要找到相应的汉字,因此翻译家们在翻译过程中,往往都选用意思相近的汉字来进行表示,因此创造出大量的日文新汉词。看似汉字,其实是日语汉字的词语。

近年来,日本人对汉字的热情还带动了相关汉字产业的繁盛,汉语水平考试报名人数甚至超过英语,汉字有关书籍、电视节目也风行日本。

汉字虽源自中国,却并没影响其融入日本文化,除日本设计界对汉字情有独钟外,日本普通人对汉字的喜爱追捧也让近年来日本的汉字产业持续兴盛。汉字自传入日本以来,已经渗透进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