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记载的常用方剂—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尚晓陽 2019-01-24

现代应用:本方调整汗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感冒病毒。用于伤风感冒、多汗症、过敏性鼻炎、皮肤病、肩凝、神经痛、冷性腹痛、阴萎、气喘、虚弱体质之改善。

【制法用量】

桂枝去皮9克 白芍9克 甘草炙6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12枚,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功效】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弱或浮缓。

【方义】

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首,其配伍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乃古之名方也。方中桂枝辛温解表,温经通阳;芍药酸苦微寒,养血敛阴,又桂芍等量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发汗以散肌表之邪,又可止汗而不留邪;生姜辛温,既可助桂枝解肌散寒,又可温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和中又能补脾生津,姜枣相配可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调阴阳和营卫,无论外感病或杂病均可加减使用。

【辨证要点】

  1. 外感风寒表虚汗出恶风。

  2. 头痛发热。

  3. 鼻鸣干呕。

  4. 苔白薄。

  5. 脉浮弱或浮缓。

【加减】

  1. 微喘或气喘:加厚朴、杏仁。

  2. 颈项酸痛:加葛根。

  3. 阳虚多汗:加附子。

  4. 体弱易感:黄芪。

  5. 肩周围炎:加姜黄、丹参、当归。

  6. 腹痛:倍加芍药。

  7. 恶寒无汗:加麻黄、葛根。

  8. 热多寒少:加石膏、知母。

【注意禁忌】

凡表实无汗,外感湿邪,平素嗜酒,内有湿热者,禁用。

​关注@坐诊中医说健康 了解更多中医健康知识,也可咨询相关问题。中医调理重在辨证,对症下药,切勿不经辨证套用原方,以免药不对症,甚至加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