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中“慢”练太极拳的要点,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蓝海空168 2019-01-24

太极拳的静和慢,看似简单,实则是习拳非常关键的字眼,从最初的一种要求,到成为一种常态,最终“静”和“慢”完全可以成为习拳练功至高的一种境界追求。

“静”中“慢”练太极拳的要点,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太极拳的“静”

不管是很多传统养生学,还是技艺门类,在初学的时候,都非常强调“静”这样一种状态。在传统养生学里,有这样一句话“静养灵根气养神”,说的就是当你真正处于一种极静的状态,对你的灵性慧根和身心灵魂能起到维持、保养的作用。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体现了儒家对“静”的理解和认识;佛家禅修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打坐,用“老僧入定”的方式达到一种极静的状态,从而达到修炼身心的效果;道家讲究“无为而治”,用一种很淡然,看似无欲无求的心境状态,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效果。从儒道佛三大家对“静”的理解,能看得出来“静”真的是一门学问,看似很浅,实则很深。在太极拳习练中,“静”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状态,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思想上的清静

练功前首先要把自己的思想清空,要做到没有任何杂念,不能胡思乱想,更不能心绪不宁。否则在思绪杂乱的状态下,你很难牢记习练太极拳对身心状态的各种要求,在这样的状态下练拳,自然是无效的。

身体上的松静

初学太极拳,大多拳友都是从站桩入手的,站桩就是让你先去体会身体松静的一种状态。就是说让你通过站桩这样一个姿势,在松肩沉肘、含胸榻腰、屈膝松垮、立身中正等要求下,找到一种松静的状态感觉,去感受肩、肘既放松,又掤圆饱满是一种什么样的劲。多一分,就会显得有点端,引起身体很多部位发紧,导致心理层面上的紧张,自然很难达到入静的状态;丢一分,就会显得塌架子,整个人散了,就很难找到掤圆饱满,浑然一元的那种劲。

因此,多一分也不行,丢一分也不行,想要做到恰到好处,就需要时间的磨练,需要你慢慢地去琢磨体会,不断地去自我感受调整。只有这样在各种信息的共同聚拢下,你才有可能达到一种周身放松,全身心入静的状态。

“静”中“慢”练太极拳的要点,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心理上的安静

心安为静,它不单单是一种练拳的要求,也是一种心理的状态。练功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一种心如止水的状态,这就是习拳都要从立正姿势开始的原因。先站一会儿,做几次深呼吸,把呼吸拉长加深,提醒自己要开始练功了,把自己往安静的状态去引导,找到一种上下贯通,从头沉到脚的感觉。这样不管你是赶时间小跑来上课,还是身边有一堆杂事急需处理,都能够定定神,静静心。

太极拳最终追求的空静、虚静

有了思想、身体、心理这三个基本层面上的“静”,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太极拳所最终追求的一种灵魂的空静,一种完全忘我的虚静。

空静、虚静是一种很高的状态,这种境界,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我们都很向往。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还喜欢去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就是因为山林草原和大海湖泊都能让我们感到放松释然。

太极拳的静,就是让你虽身处钢筋水泥之中,却能通过自己的修炼,被山水草木缠绕环抱。这也是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为什么能够那么的忘我陶醉,那么的沉浸其中。实际上,当练拳达到这种享受状态的时候,你就已经入门了。

太极拳所追求的通过周身放松达到入静的状态,绝对不是直观感受上的那种“静”。对于真正的太极拳爱好者来说,想要达到空静、虚静的状态,绝对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要思想专注、意念集中,时刻检验自己有没有遵循练习太极拳的各种要求;也绝对不能想太多,要什么阶段想什么事儿。比如零基础的学员去想上下相随、周身一体,就相当于小学生做研究生的题。习练太极拳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不能不想,也不能好高骛远的空想。

“静”中“慢”练太极拳的要点,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太极拳的'慢'

从动作要求和外形表现来说,我们都喜欢用松、柔、慢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太极拳,但是这些也只是太极拳的习练方法和外在表现。用陈正雷大师的话来说就是:太极拳的松、柔、慢是它独特的练功方法与手段,而不是目的。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松、柔、慢,这是太极拳练功的独特的方法与手段,目的是通过放松、柔和、缓慢的练习方法,突破去僵求柔的过程,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到时,形是随气而动,气不到,形是寂然不动。逐步将内气充实、壮大、饱满,也就是丹田气充实,才会“大河有水小河满”,将内气渗透到四肢百骸,循环不已,才能起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作用。

慢出功夫,才能快出火候。慢到极致,未必不能达到极快。

很多运动在训练过程中都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太极拳则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古人的一种智慧,不是简单地追求你快我更快,而是我防你只需要一招一式的功夫,然后通过柔劲借力打力。当然,做到这一步的前提是你要“慢学”,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定架子,然后你才可以拆架子,去理解太极拳每一招每一式里面所包含的攻防运用,将太极拳运用在实战中去。这样练功夫时间才能花在点子上,也才叫练功夫。

慢很不容易,想要在慢的过程中做到内外完全协调统一,舒服合理,哪一招哪一式都需要将形意气充分的调动,经历万千次的重复练习。慢出功夫,才能快出火候,不要轻视太极拳的慢。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够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很多招式你练的时候很慢,真正运用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的功夫。当你真正松到家,柔到极致时,它爆发的时候就会更刚强,更有力,更快捷。

太极拳的松柔慢就是为了积蓄力量,降低力量的损耗,从而达到想要的力量。所谓“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慢到极致,未必不能达到极快。

“静”中“慢”练太极拳的要点,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初学时,你会觉得静和慢是对你练拳的一种要求,慢慢习惯后“静”和“慢”就会成为你习拳的一种状态,再往深走,你会发现“静”和“慢”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意境。

太极拳的静和慢,看似简单,实则是习拳非常关键的字眼,从最初的一种要求,到成为一种常态,最终“静”和“慢”完全可以成为习拳练功至高的一种境界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