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成人的经典诵读方案

 秦之过也1 2019-01-24

成人的经典诵读方案

201539

                                                                                                                  辅导讲师:天河水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成人经典诵读方案。非常感谢教学处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只能是将自己对于这个课题的理解,对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创始人熊春锦先生所讲的关于经典诵读的一些内容进行一个梳理,与大家共同分享。

在熊先生的著作当中,对成人的界定是在24岁-56岁(女性应该是21岁-42岁)。我们在座的朋友大多数应该都在成人这个行列。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这样一个状态。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上有老下有小,一家重担任你挑”。有许多人还都在为撑起这个家而辛劳地奔波。虽然有人说,上有老下有小是人生的一种幸福。但可能更多的人品尝到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由此而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人生有许多的不如意?怎样才能解脱痛苦和烦恼?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更有意义?就像我一样,40年的人生生涯,走到了今天,回想一下,就想说一句话:要是时光会倒流,让我年轻20岁,我一定会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可惜,这只能是一句梦话,不管我们今生过得如何,曾经走了多少弯路,错了多少抉择,都只能正确面对,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才使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去追求一种心灵的解脱和永恒。

可以说,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之门的康庄大道,那就是能够学习和实践中国传统道德修身文化,能够接触中华徳慧智教育理念。道德修身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怎样才能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学有所成,能够使我们既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又使我们的智慧有所开发,能够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那么们首先要了解成人自身的特点,也要了解道德修身文化学习和实践的一些方法次第。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真正有所收获。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成人阶段有哪些特点。

一、成人阶段的特点。

 

 

 

1、先天德一能量特点:我们体内的先天德一能量就是我们的先天肾气。肾气乃先天之本,是每个人所具备的内德能量体。它就是决定我们身心健康和生命长短的物质基础和仓库。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体内先天德一能量逐步耗散,从卦象上看,由天山遁卦、天地否卦、向风地观、山地剥转化,是人生由盛而衰的阶段。

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先天肾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传统的修真理论是这样描述的:每个人从父母处遗传获得的先天原始祖气的重量是二十四铢,为一两之数。人生长到十六岁(女性)十四岁,身体内的先天生理机制就会从天地中摄取生长的元炁360铢,加上父母处先天赋予的24铢,共计是384铢,每两是24铢,刚好是一斤之数。这也就说我们每个人成长到16岁(女性14岁)体内的先天德一能量就达到一个圆满之数。当然有许多人由于多种原因并不能达到这个圆满之数。这个先天德一能量就藏在我们人体脊柱的骶骨当中。称为先天肾气。

对于一般人来说,当男性生长到16岁(女性14岁)以后,由于人们私心贪欲的滋生和情欲的萌动,体内的元炁就开始泄漏,被天地所反夺。男性每8年,女性每7年就会耗散元炁64铢。到男性八八64岁,女性七七49岁,从父母处和天地中获得的一斤天德元炁就会耗散尽净。唯赖水谷之微阳以生,呼吸取天地之微气以延命。

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先天德一能量从逐步的达到圆满之数,再逐步地被天地所反夺,而耗散殆尽。从卦象图中看的比较清楚。成人阶段体内的先天德一能量已经到了由盛而衰这个阶段。先天德一能量的逐步丧失,首先带来的是我们身体的一些变化:由身体盛壮慢慢出现了面始焦,发始堕,再到面皆焦,发始白等等。怎样减缓体内先天肾气的消耗,使我们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要出现疾病。应该是我们成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五德和慧智特点:我们常常说以德养慧。慧智是需要五德品格和能量的支撑的。作为成人我们的五德品格逐步下滑和流失,所以导致能量难以滋养深层慧识,是一个智升慧隐、后天意识强大的阶段。

老子曾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深刻地揭示出了社会道德逐步下滑的规律,我们人是社会的细胞,我们每个人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的制约。从下面这个表当中,可以看到,成人体内的五德品格已经处在老子所揭示的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夫礼者忠信之泊也的阶段,信德非常浅薄,后天意识在体内称霸,它掌管着我们的大脑皮层,而使大脑深层的慧性难以透发。

如果总结一下成人的特点:就是身体出现亚健康、更多的人身体已经出现一些疾病,智升慧隐,后天意识非常强大,常常被阴我意识牵着鼻子走,因为无明而烦恼不断。

成人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成人阶段,已经经历了人间的许多酸甜苦辣,身心就容易调整到一种性定欲平的状态。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及时地运用一些养生的方法,比如道德养生、经典诵读养生等等。及时补充我们体内先天德一能量的消耗。人生和事业都会获得成功。从而为社会和民族造福。

二、运用徳慧智经典诵读,以音为药,从而达到健康身心,开慧益智的目的。

作为成人,我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所梦寐以求的,徳慧智经典诵读就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健康心身、开慧益智的养生修身的方法。

人体内70%的体液血水,最易受音而振荡,音,能对人体生命产生极佳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养生修身效果。

徳慧智经典诵读是一种精神系统和命体系统同步提升和再造的简易方法,具有音药性的医治作用。以音为药,既能作用于人体的肉体系统,也能轻松穿透硬脑膜屏障,作用于大脑精神系统而开慧益智。

音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种振荡频率。我们在按照经典的文字编排、字句编排、文字结构、行文风格、文字读音、语言风格进行诵读的时候,就是在解码,在解析经典的频率。当进行诵读的时候,如果诵读声音的频率与经典本身的频率接近的时候,就会形成能量的共振,产生钟敲磬响的效应。这是经典诵读以音为药的一个原理。诵读能不能达到健康心身,开慧益智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诵读的声音的频率能否接近经典本身的频率,从而达到同频共振。

为什么有的人诵读很容易接近经典的频率,而有的人总是进入不了呢?

我们通过古代的一个典故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钟响磬鸣的典故:

唐·韦绚(xuan)《刘宾客嘉话录》记载:洛阳一座寺院的僧房中有只磬,不论白天黑夜,无人敲击,动不动就自己发出声响,僧人又奇怪又害怕,以致因此吓出病来,他请了许多江湖术士,用尽了种种办法,想来制止磬鸣,但都无济于事。有个名叫曹绍夔(kui二声)的人,素来与僧人友好。他前来探望僧人的病情,僧人把染病的原因告诉了他。不一会儿,寺里正好敲击斋钟,磬又自己响起来。曹绍夔顿时明白过来,笑着对僧人说 :“请明天摆下盛宴,我来为你制止它自鸣吧!”僧人虽然不大相信他的话,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就尽自己的力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绍夔吃完饭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锉刀,将磬锉了几处就走了。从此,这只磬便不再自鸣了。僧人去询问原因,曹绍夔说:“您的这只磬和寺院的钟固有频率相同,所以那边敲钟就能引起磬的共鸣。”僧人听了十分高兴,病也马上好了。这是一个同频共振的典故。

天有五音,人有五德,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承载五德的容器,就像这个磬一样。我们每个人体内的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如果体内五德比较丰厚,就和这个磬一样,就比较容易和经典中的五音发生同频共振,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再造。但是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体内五德品格和能量都非常欠缺,并不周全圆满,把我们人比作一个磬,这个磬可能不只是一个缺口,或许是2个,三个或者五个。想一想,怎么能够发生共振现象呢?

所以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修持仁义礼智信五德,修德守德应该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修心为本,修德为先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怎样去修心修德,如果概括来讲:那就是去私去欲,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吾日三省吾身;起心动念不离道德。

三、徳慧智经典诵读的内容和次第。

内容:以老子《德道经》万经之王作为我们的必修功课以及首选经典。

对于初学者,诵读次第:第一步:以双一章为主,达到背诵和观诵。第二步:以前十二章为主,达到背诵和观诵。最后:逐步过渡到背诵全篇和进行全篇的观诵。

四、徳慧智经典诵读方法---恭熟忘合灵五字诀

1、诵读五字诀我们重点应该掌握恭和熟。

恭,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恭敬心、敬畏心、处下心、顶礼心。这个恭敬之心是连通经文道德能量场的一把钥匙。这个恭是靠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通过修心炼己而达到一种自然的恭敬之心。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当中使自己时时处于少私寡欲心身清静的状态之中,只有真正有这种十年炼己的功夫,才能在诵读经典的时候把握好这个恭,否则,就是一种虚恭,假恭。

第二是指身心的清静光明状态。也就是要求我们在诵读经典之前要把我们的身心调整到松静自然的状态。从有为调节到接近无为的状态。

我们在诵读经典之前一般是通过三调,也就是通过调形、调心、调息这三个步骤达到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接近无为的状态。

诵读之前的这个调整非常重要,也必不可少。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可能对无为体会并不太多。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刚躺在床上,那种半醒半睡的状态。似乎快要睡着了,但头脑还保留着一份清晰,那个时候,心中没有一丝杂念,就是一种静的状态。我们可以去捕捉体会一下这个半醒半睡的状态,然后把它运用在诵读当中,这样在诵读的时候就容易与经典中的能量同频共振。

熟包括:第一把经文要读熟,背熟。

第二就是在熟的基础上去循声找音。循声找音是一种技术方法。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也就是要自然发声。切记“做声”。

关于什么是做声,有六种情况,我们在这儿再温习一下:

1、声嘶力吼型。(不要扯着嗓子去读,一定很平静很自然的状态)

2、老牛闷哼型。(用鼻腔去发音,感受胸腔的振动)

3、表演诵。

4、断气诵。(字与字之间不连贯)

5、调丹田气诵。

6、故意拖长声音。

这几种诵读的方法是需要我们避免的。

什么是循声呢?我们的声从哪里来?是从我们的口腔舌头的运动,喉咙声带的震动,口腔气流的震荡而来。声又出自于哪里呢?声出自于大脑。是因为我们的识神在大脑办公室指挥着,并且通过颅底的神经传导这些信息到达喉、口、舌。我们在诵读的时候首先要关注我们的大脑,关注口腔舌头的运动,这就是循声。如何找音?找音就是要掌握一个技巧:空中觅音。在诵读的时候循着这个声主动地在我们的三腔当中找这个震荡波。这就是循声找音的技术方法。我们需要掌握。

熊老师曾经列出了八种难以觅音的错误诵读方式。在这儿我们再共同学习一下:

1、在诵读的过程中,矫揉造作用声。也就是做声,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六种做声的错误诵读方法。

2、左脑后天智能意识急于找到音者。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把握:诵读的时候一定是要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去诵读,要让自己的后天意识退位,不要让后天意识为找音而让自己不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要预防这种极左的诵读方式,但是意识又不能太散漫。要把握一个中。另外,也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多少天一定要找出这个音来,这都是错误和执着的想法。

3、为了找音而找音者。

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要杜绝这种执着的心态意识。音是一种质元物质,就像我们的心臓跳动一样,它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执着追求,根本无法指望它出现。

4、漫不经心者。

就是把诵读只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恭敬之心没有确立。心不正意不诚。没有调整到恭和熟的状态中去诵读。只是因为读熟了以后,随口哇哇念而已。

5、诵读只求量不求质者。

片面地追求诵读的数量,而不注重诵读的方法和要领。诵读遍数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生理和生活的现实客观情况,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6,未依照五字诀中的恭和熟字诀者实践者。

恭和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做到恭,只有恭才能正其心,令自己有容乃大。只有恭,才能树立诚信。在恭字做到位的基础上,到熟的阶段,才能不被文字记忆所束缚,声流音频才会自然的起伏韵动,而产生音的震荡波。如果熟诵缺乏恭诵的基础和前提,则会由于意不诚而心不善,心未正而音不真,即使我们诵读得再熟练,诵读的遍数再多,也无法生发音的效应。

7、信德薄厚不实者,信德不正不真者。

信德是做人之本,进德之基。信德的四大元素是忠、实、厚、正,现代人很少有完整具备者。既难忠一不二,也难坚实不摇。薄而易邪。这也就是常见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就无法承载声的正确和音的诞生,土能生金,声与音皆属金,无母则难以生子,信德薄弱,或者飘忽不坚定,没有信心的时候,这个音是肯定不能诞生的。

8、肾气过虚者。

如果身体还有疾病,本身体质还处在一种自我修补和补充阶段。要想追求出成果,出成效,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子键母亲才能康宁。当肾气还在大量被消耗,急需要肺金之气来转化为肾水之气的时候,那么肺金之气就会被肾大量抽空,没有储备能量也就不能全力呈显完美的韵动波,产生合格的能量流。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坚持诵读,但是由于进入体内的能量还无法平衡支出的能量,入不敷出,这时候音也是难以生成的。因为肺金为肾水之母,肾虚的时候就会拖累母亲,伤其母,如果肺母健康宁静这个条件不具备的话,那么声音都难以产生气旺的本来状态,而音也就难以生成。

以上这八种难以觅音的错误诵读方式通过我们今天晚上的共同学习,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对症下药,使我们今后的诵读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心灵意识的转变是徳慧智经典诵读能够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之所在。

徳慧智经典诵读要想进入一个良好的恭和熟的状态,与我们平时对于心意的修持是分不开的。不管是诵读之前的三调还是循声觅音,我们通过学习熊老师的文章,都可以看到,其实都是在强调我们的心身要能够进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很快进入这种状态,而有的人却很难呢?要找到其原因,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系统当中本身就有两套系统:无为系统和有为系统。也叫内圣系统和外王系统。

内圣系统属于体内的非随意肌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意念没办法去指挥的一些器官组织等。包括心、性、真意、五臓、六腑、气、精。它是属于体内的无为而治系统。

外王系统属于体内的随意肌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可以调动的一些组织器官等,包括意识、眼耳鼻舌身、液、血等。还有心识当中的阴我心识属于隐而不显的外王系统。外王系统属于体内的有为而治系统。

《庄子》所言:“静而圣,动而王”。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体内,在宁静、静定的状态下,那么养的是我们的内圣系统;在我们动的情况下,养的是外王。因为眼耳鼻舌身意,全部是可以随意而动的,所以也就说“动而王”。

由于人类的离道失德,我们的外王系统早已经霸气十足。它独揽了我们生命的管理权。它的这种动已经不是符合善正真的动,往往是一种错误的动,满足私心贪欲的动。所以只有将这个系统通过善、正、真的转化,符合德和道,“能以众正,可以王矣。”使它们都能够进入中正进道的方向。“王道无偏,圣道自出。”我们才能够自然进入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中。

2、外王系统向善正真方向转化,心灵意识的转变是根本。

外王系统主要包括心识当中的阴我心识以及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根。

人人本具有慧性,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无为而治”的系统,“有为而治”系统只是在后来逐步适应社会过程中诞生的,人类的慧转智与智转愚,正是按照先丢失眼慧,然后丢失耳慧,再丢失鼻慧,再丢失舌慧,再丢失身慧,最后丢失意慧的顺序演变的,最终转向了愚昧。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成长进行认知。几千年来,由于文化教育离开了黄老思想,离开了黄老思想对生命真相、实相的认知理论以后,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不管是父母的教育,还是老师的教育,就逼迫着孩子们首先丢失眼慧识的存在,其次是丢失耳的慧识,丢失鼻的慧识,丢失舌的慧识,丢失身的慧识,丢失意的慧识,之后心灵就开始迷茫。这就是一种愚教的成功,最终让孩子完全走向后天的有为而治。正是这一整套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的“有为而治”的教育,脱离了尊重“无为而治”原则的教育,导致我们复返“无为而治”困难重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逆修!也就是老子所讲的“反也者道之动也”!反过来,复返过来进行修复、验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复返“无为而治”。

要让眼耳鼻舌身意心这个外王系统向善正真转化,就应该逆反而修,从心意修持开始。

心灵意识的转变:

(1)首先要做到正心。第二步就是诚意。

正心诚意,概括讲就是栓心猿锁意马。就是起心动念不离道德。就是去私去欲。

正心,就是要把心调正,把我们心灵中的阴我心识,调整到善、正、真符合德的标准上来。也就是把我们的私心贪欲向少私寡欲和无私无欲的方向去转化。

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言语非善正,无理却争胜,性情多急躁,虚荣爱美争,憎人易记恨,神志乱内境,贪欲妄想盛这些不合礼德的生命活动状态。而逐步转向秉持规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不惑不迷这样一种生命活动状态。

诚意,意识一定要忠诚、要真诚。《黄帝内经》中也讲到:脾藏意,脾主信。要做到诚意,我们必须要在修信德的忠、实、厚、正上下功夫。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猜忌多疑,蠢笨蛮横;埋怨人非,疑神疑鬼;欺人骗人,心无诚信;妄言绮语,利己纵欲;不辨善恶,难改垢习等这样一些生命活动状态。而转向信德无疑,诚信因果;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忠一不二;能容能化,能生万物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如果细细品味这些字的含义,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那么我们心灵意识就在不断地向合德方向转化;信德也就在不断地提升。

(2)通过身识的改变能够促使意识的转化和改变。

脾主肉,脾又藏着意识。所以我们的意识和身识的连通性是最融洽的。通过身识的一些改变可以促使我们的意识更容易转化和改变。

身识的改变首先要抓住太极修身的锻炼,使我们的身体在符合S玄波的韵动当中获得一种提升和改变。其次在生活当中要注重规范自己的七相: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吐莲、吃数珍、动循信。

作为成人,当我们能够抓住心意的修持以及身识的改变以后,我们体内的“无为而治”也就有了希望,经典诵读也就容易出成效。学习实践道德修身文化也就会出现一翻新的天地。

六、徳慧智经典诵读的步骤。

徳慧智经典诵读的步骤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身心准备、诵读和感恩结束。

第一步:身心准备(三调)。

端正身姿  平稳呼吸

1、身体调节:全身放松,脊柱挺直,端正宁静,面带微笑。

2、调整呼吸:通过三次逆腹式呼吸,调整呼吸至细匀深长慢。

3、心理调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平静专注   快乐放松

观察自己的内心,摒(bing四声)除纷乱的念头,心中正气肃穆,平静专注。

想象自己的心像春天怒放的鲜花一样绽放,快乐、开阔没有阻碍。想象天地与自己连通起来,合二为一,心灵像海洋一样宽广,无边无际。

(2)开启户牖   敞开心灵

想象自己身体的一些穴位门窗打开,如百会、劳宫、膻中、会阴、涌泉等。甚至每个毛孔都充分地敞开。

(3)发出心愿,定向回馈

徳慧智经典诵读,尤其像老子《德道经》等这些圣人的经典,本身就富含丰富的道德能量。我们在诵读的时候应该发出良好的心愿进行一个定向的回馈,可以用诵读经典的道德能量祝福祖国风调雨顺、繁荣昌盛;祝福我们的家庭和谐幸福;祝福我们道传中华,德播世界的宏愿早日实现等等。我们在诵读老子《德道经》的时候,也可以发出以下心愿:恳请老子《德道经》赐予我们以道光德能和智慧,恳请老子《德道经》帮助我们实现天人合一,恳请老子《德道经》帮助我们培育道德心灵和开启智慧头脑,恳请老子《德道经》帮助我们防治疾病,获得健康心身。定以自然规律自律律己,少私而寡欲,尊道贵德,顺天应人,回报天地自然和国家社会。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进行一些改变,但是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4)心心相印   智慧传承

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三遍。与经典的作者心心相印,想象经典作者和自己重合在一起,两颗心合成一颗心,经典作者的智慧毫无阻碍地传递给了我们。

第二步:诵读

要求:开口诵读,字正腔圆,自然发声,全身贯注。

诵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端正放松的身姿和恭敬专注的心态。

第三步:感恩结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静而空、感恩祝福、结束动作。

(1)静而空,要求诵读结束以后,清空心灵意识,放松全身,去体会一下静和空的感受。

(2)感恩祝福:诵读感恩词。比如:我们可以诵读: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或者诵念:感恩老子《德道经》,感谢老子《德道经》赐予道光德能,养育道德心灵,启迪智慧头脑,防治疾病,健康心身,我们祈愿走进老子,与圣人居,与圣人谋。

(3)结束动作

我们进行经典诵读以后,体内和身体周围弥散着大量的道德能量,通过三次的深吸气将这些能量收归于我们的下丹田进行储存。

这是我们在正式诵读经典的时候一个完整的诵读步骤。我们应该遵照执行。

思考题:

1、 请结合自身谈一谈成人阶段在先天德一能量、五德以及智慧方面有何特点?

2、 请分享一下您通过经典诵读,在身心方面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3、 请查找一下您在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从而影响了经典诵读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