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经叛道”的王阳明,你真的了解吗?

 茶香飘万里 2019-01-25
世人皆知王阳明心学,拿现在来说是纯粹的主观唯心主义。你可能就会觉得肯定是一个现实不得志,在自己的臆想中得到解释和宽慰。事实上,完全相反。王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大户,其父是一个状元。王守仁天生就不同于常人。要说十月怀胎是属自然,而他的母亲愣是怀胎十月余才生下他。而且生下他之前,他的奶奶梦见天神衣绯玉,怀中抱一赤子,从天而降。


奇怪的是到了5岁王守仁仍不会说话,不过他自幼聪明过人,早已经默记了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其祖父遂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奇迹般地开口说话了。前面提到他的父亲是状元出身,又是官至尚书,从小就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为他后来没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说起来王阳明还是个江西女婿。不过这个女婿可不是那么乖乖听话的。王守仁十七岁时,受其父亲之命到南昌与诸氏成婚。结婚是何等大事不言而喻,可就在结婚的当天新郎跑路了,哪儿都没找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了时间,忘了还有结婚这事,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找到他。这么任性,搁这年头怕是要“打光棍”了吧!


王守仁十八岁时,接触到了“格物致知”。《大学》讲到实现人生理想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朱熹的理学又极其推崇“格物致知”。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为了发现朱熹的“格物致知”奥秘,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没什么发现也就算了,人还因此病倒。此后,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王守仁自称自己是“离经叛道之人”,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直到21岁时才开始参加科举。不过,几次他也没有中状元,反而对军事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虽然没有中状元,但并不代表他才华普通,他的学业成就此时已经非常出色。没有及第,他并不觉得懊恼。当时的兵部尚书十分赏识王守仁的才能。在他的推荐下,王守仁成为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王守仁现实调查盗贼的活动规律,再出其不意,一举平定了当时的盗贼之乱。


王守仁用兵“诡异”,常常让人摸不清他的套路。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调兵遣。兵部尚书就上报了朝廷,获得了兵符和随机应变的权利。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有一年,宁王发动叛乱,消息传到朝廷之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王阳明的伯乐——兵部尚书王琼十分自信的说王阳明在江西,他一定会平定叛乱的。这好歹王阳明也是江西女婿,妻子的娘家战乱四起,哪有坐视不理之理。当时王守仁本准备去福建,听到消息后就立即赶往吉安。但是当时他手上并没有兵符,也没有可用之兵。平定叛乱有迫在眉睫,王守仁那不同于常人的军事才能就显示出来了!王守仁审时度势,深谙用兵之道,最终平定了叛乱。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其父去世后,王守仁回乡守孝。


晚年的他,无心陷身于朝野纷争,办起书院,一心讲学。他的学说又称王学、心学。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朱理学。在教学原则上强调“随人分限所及”,非常重视儿童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他强调不要压制儿童,而要顺从儿童的自然天性。不然就像把一桶水灌溉在一株幼苗上,毫无用处。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直至今日,仍能看到很多日本人对王阳明的心学作品还是很感兴趣。我们也要加强对古人留下了的精粹的学习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