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专家:湿气太重要小心,1物泡水喝,除湿气,排肠毒,气色好

 昵称37375912 2019-01-25

晚上睡不着,白天头晕乏力没精神?原来都是“湿气”在搞鬼。湿气作为百病之源,疾病萌生的温床,藏得极其隐蔽,其危害性却是不可小觑。

你最近有没有被这些问题困扰?

1、头部昏沉

早起头昏沉,白天乏力、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懒得动弹

2、宫寒

经期不适,手脚冰凉,痛经,例假不准时

3、大便溏稀

不成形,且粘马桶,排便总感觉排不干净

4、肤色暗黄

脸上起痘、长斑、长黑头,黑眼圈、眼袋重

5、长胖

湿气太重,人看看起来就向是胖了,实际上水肿,尤其小肚子,减肥后易反复

中医专家:湿气太重要小心,用它泡水喝,去除湿气,肠胃也轻松了

1、茯苓蜂蜜水——祛湿通便

食材:茯苓20克,蜂蜜15克。

做法:

(1)将茯苓磨成细粉,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2)小火煮15分钟,水温合适即可后加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

(1)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效用。

(2)搭配蜂蜜,通利大小便,促进排毒,靓肤美白淡化斑点,提亮肤色。

2、荷叶山陈茶——理气健脾

食材:荷叶(2张)、山楂5颗、陈皮20克

做法:

(1)将荷叶洗净后撕碎,干山楂、陈皮一同放入带盖的茶杯内

(2)倒入适量沸水冲泡,盖盖闷3~5分钟即可。

(3)每天1剂,1天内喝完。

功效:

(1)荷叶性凉,味苦、辛、微涩,有清热散瘀、健脾利湿之功

(2)山楂有助消化之功,其性微温,味酸、甘,有补气健脾、消食开胃、消肉化积、活血散瘀之功

(3)陈皮可以理气健脾、温中祛湿,让体内的湿气顺利排除出去

中医专家建议:睡前一副肚脐贴——填香.运湿帖(健脾祛湿清肠毒)

【药材】茯苓、薏苡仁、丁香、藿香、龙涎香等15种珍贵中草药材。

【针对症状】因湿气重导致的头昏脑涨、失眠多梦、小便不利、宫寒痛经等疾病。

【医理】:

(1)白术:菊科植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健胃强身。

(2)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

(3)通过穴位吸收药效,从而达到祛湿健健脾的目的,从根部祛除湿气。

【资质】中医世家明氏祖传,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由于其良好的祛湿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支持和喜爱,在2009时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获得了无数患者的信任与支持。

中医专家:养生好习惯,没事常按2穴,“湿”不再来

1、三阴交穴——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尖上3寸(即四个手指并起来的宽度),在脚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处。

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法,用拇指和中指指端环绕脚踝三阴交位置,进行按压,先按后放,按摩5分钟,接着按顺逆时针方向按摩三阴交,按摩5分钟即可。

效果: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祛湿非常有帮助。

2、涌泉穴——健脾祛湿、缓解疲劳

位置: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手法:按之前,需先先用温水泡脚,约15分钟,然后用手拍打或者摩擦脚心使其发热,最后用大拇指点按约15分钟即可

功效:常按此穴可以健脾祛湿,有效缓解身体的疲劳,促进睡眠

泡脚有讲究,水里加点它,有助睡眠,还能祛湿活血

1、红花泡脚

医理:红花味辛、性温归。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冬季皮肤易干裂和生冻疮的可以常用红花泡脚,也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还能改善睡眠。

做法:红花10g,食盐少许。先把红花烧开,再加盐。用刚滚开的热水熏脚,水温合适,即可泡脚。

2、辛夷花苍耳子泡脚

医理:苍耳子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搭配辛夷花,用这2样泡脚,疏风清热、芳香通窍,有利于缓解湿气重症状。

做法:苍耳子10g,加适量水,煮10分钟,放入捣碎的辛夷花15g(防粘锅可以用布包),继续小火煮20分钟。最后等水温合适即可泡脚。

时间:泡脚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天9:30泡脚效果最佳,还可养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