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命

 jiezhukuaile 2019-01-25

Owain Phyfe - La prima vez. 来自请风停下来 03:10


算命   曾骞(散人)


孔子五十以学《易》,韦编三绝,最后说“不占而已矣”。这是他的主张。只问应该与否,不问结果。因为所谓吉凶,只是人的感觉。利与害才是真相。

 

十几年前,在广州的夜市,无意间我买到本盗版《卜筮正宗》。由此背下了六十四卦。后来读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自学六爻。在最艰难的阶段,跑到地铁站附近卖课。一课十块二十块。卖了段时间。每天能有几十块钱。

 

那个时候,心里很苦。想自己怎么沦落到街头卖卦的境地。曾是立过,无瓦遮头不从谋的准则,但也很无奈妥协。也给自己算,就是这个命,认了。也算什么时候能变好。尽管懂医,但就是没有一点行医的机会。所以不是滋味,有无用之想。人生有时很奇妙,没有就是没有,你求不来,越求越没有。那总得吃饭,怎么办,卖卦。卖卦前自己也要算一算,今天会不会遇到城管。哪个方位不会被赶。卖到最后,遇到一个欠了债又逃跑的人问卦,他问应该怎么办。我不知道。第二天决定不能再去了。

 

因果太大。自己尚且被一分钱压倒,没有能力去给别人解决乱七八糟了。占卜本身的目的,在于趋吉避凶,降低受损。如果没有去卖过课,还真没那么深的体会,这个体会就是,人们之所以算命,其实就是对无常的人生感到不好把握,总希望能提前了解一下命运,更希望能够获得一些神秘之力保佑。

 

当时不卖课以后,就跑到寺院干了一段时间苦力。干到每次流大汗。我要把自己干空,不然脑子里乱七八糟太多。终于干到后来,遇到了生命中有知遇之恩的老师。从此命运发生转变。走向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不是说一定要去寺院做点什么,而是想说,也许当一个人难以把握自己命运时,就不要想那么多,先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认真专一地做,不要担心没有饭吃,人不死粮不断,总会有变化,只要发心不改。

 

现在回头去看,问卦与看病,所不同在于,看病用对了方法,就可以见到实证效果。算命,人心因素太大,很多时候难测。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与坏,根本在于个人品性。伏羲参透天地画八卦,如果当年画的是个神像,那么一定产生宗教。他只说阴阳互动,说自然规律孕育了万物,没有说有哪个神主宰万物。我也曾经和一些朋友讨论过,中医为什么没有变成宗教,不是中医教。其实源头,都在于中国先圣的思想,很清澈通透,早就看到了自天佑之,以及自力自证的重要性。他们没有搞出神教,只是讲天地道理,讲根本所在,自然也就覆盖与包含了哲学、神学、以及科学。

 

有人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作唯心,也有人因为后来的程朱理学,认为古圣的言说有唯物的一面。其实,中国人的骨子里,既不唯心,也不唯物,是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的传统精华,这句话就可概括。但还不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道,孔子当初将阴阳加进来,只不过是为了从演道的层面,对老子所讲的三界九律之道做诠释。因为中国的唯道精神,包含了向道、逢道、见道、闻道、体道、悟道、论道、参道、觉道、幻道、明道、行道、证道、演道、圆道等很多方面。由这些道道,在文化上产生了礼制。将道化入生活。以教民启智。

 

因为先圣很清楚一个事实真相: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想保留道的痕迹,纯粹地说教传理,往往很难,只能化入日常生活轨迹中。虽然看起来,日用而不知,却已将秘密隐于沙数世界,而不使断绝。

 

而到了后来,将《易经》直接联系到卜筮,一是由于所谓的易理与术数,由于历代各种原因,被过于分化而待,也更还因为,人们逐渐将当初的“神道设教”之用心误会得越来越深。当初的“神道设教”有当时势在必行之理,只是方便教化之用。却不幸在后来,逐渐沦为迷信一途。其实不光《易经》,只要是中国道统上的经典,包括医经,在成经之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初衷便是,通过讲天地自然规律,援物比类,来阐述人类社会和人身规律,用意在于让人们能够看清自身处境,懂得规律去从,以应对现实。所重在人。为的是让人们能够立得起来,明白真正为人的目的。

 

另外,先圣早就看透了一个真相,因而所重在人,因为他们早就明白,天地之间,只有人会产生,远远高于其他生灵,对于天地的改造作用。但天地规律是亘古不变的,因而作为人首先要教化以有觉悟,否则将会对天地产生直接的致命破坏性。先明天地规律,就不会乱作。所以,唯道的中国道统中,一直视人应遵循自然规律为本分,也是为人的根本素质。因而也就有了天人地三才之说。也更有了《易经》中那句经典:“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个三才,不光是讲,人本人天地之化,更是讲了天地规律可以用于人事伦理。强调的是,身在天地之间的人,应有所畏惧,不应为己所求所欲,而纵而不持,且为所欲为。

 

诸子百家,皆缘起《易经》。皆因中国文化骨子里的唯道。由一个道统之根,生发了诸枝。诸子诸家,也是对根本道统的守护者。因为万变不离其中,都没有离开那个根。包括歧黄之道之术,也是在《易经》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孙思邈就说,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大医。《易经》中的无妄卦中有卦辞:“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其卦,更有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青囊之术,之所以要穷研天、人、地,也是因一画开天所立下的唯道之根。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所有民族的古老祖先,都留下有神话。神话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了哄孩子睡觉,而是在天地规律的基础上,推想与解答宇宙和人生的问题。从物我混同,到万物有灵,从时间的视野,推及到空间上的广阔。

 

中国人的智慧之根,与民族的思维模式本性,都来源于《易经》。当初的一画开天地,从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正反的两种力量交动互变,有了八卦。这八卦,就是三生万物的符号总结。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者彼此互动,有了万象。《易经》中也将这八个元素,定为了经卦。所谓经,就是宗之意。就像我们说经典,宗归所在。而八个经卦所演,为六十四卦,其演也有规律,以天与地而演。因为,在唯道的思想观念中,是一生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二。东方思想,是生。西方思想,是看作分。我们讲生生不息。西方人讲细胞分裂,一分为几。都是因为各自的道统不同。东方思想偏重生出,西方思想偏重分出。

 

所以,东方观念中,一本万殊。也才会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观念。因为都是一母所生。尤其是中国人,历史经验看起来,都是为了合而分的,很少有了分开而分开。中国的历史,就是合中有分而已。春秋与战国,楚汉之争,三国鼎立,五胡乱华,两晋十六国,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到近代的军阀混战,无不都是在合的最终前提下分的。因此,中国的根本道统没有断过。西方不一样,早期就是城帮,后来又有了城市与城堡的对立,往往分着分着就分没了,完全断绝。

 

就拿尤其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大多数人,两口子吵架,不到最后都不舍得分开。即便暂时的分开,也总想着重新归一。电视剧里最喜欢这样拍,妻子生气回了娘家,丈夫总是想办法再请回来。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偏重于合。西方家庭,两口子,有时仅仅因为意见相左,就分道扬镳,明曰爱情自由。其实本质上,是东西的道统差异。如果连这些差异也不清楚,只是在一味地算卦算命,都是粗浅层面。但一阴一阳之谓道,事物总在变化,中国人现在也开始偏重于为分而分,就从这一点,可以看到道统确实在式微。但终究不会断的。除非文化上,道统遭到彻底灭绝。但这怎么可能。天道,地道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没有人可以有这样的能量,可以拔除掉这个渊源。只是我们应该重新好好地看待自己的文化。

 

算命,其实就是我们的一个文化。也是《易经》中本身的一个工具而已。没有什么不好。一切只在人心。天地之间根本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以及绝对的吉凶,正所谓,众所周知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易经》上只有吉、凶、悔、吝、无咎,用这样的问卜用语,来描述一切的阴阳互动。所谓生乎动者已。这些问卜用语,其实就是在讲人心,在讲人的处世遭遇而已。所重在人是没错,重的只是在阐释现象,而非是从人的心理判别来讲好坏吉凶。因为人心判别上的吉凶太狭隘了,只有所谓的占有与失去之分。完全不在道义中。卦者,即便作为一个卜算工具,其根本用意,也是在于用以自省自查,以明所碍,而绝对不是仅仅用于狭隘的人的欲望与利益得失判别的。卦者,挂也,像一面镜子,把天地之律,心中之象映照出来,让人们明白,我们不只是这个世间的一小片存在,而是相连于所有万物。

 

我们会感到恐惧与害怕,或者总想占据或担心失去,仅仅只因为,我们只把自己当作了整个万象中的一片存在而已,而并不懂得如何去融合于整个存在中。中国的唯道之统,就是在讲述怎么走入这片天地,捕捉这片天地,并且最终成为这片天地的学问。

 

而卦辞中所讲的元亨利贞,更不是用意于,单纯以人的得失心理来讲好坏吉凶。这四个字,只是在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地应用以及善用资源,以实现真正地如心自在。

 

因为《易经》的根本思想,其中就是“化”。这个化,完全不是今天现代社会所流行的,你买个什么物品,挂在身上,就化掉灾祸的意思。这个化字,是讲如何以心连心,以人心连天心地心,如何在生生不已的生活长流中,经历了吉、凶、悔、吝,然后懂得无咎,从而达到元亨利贞。人,活着就不可能没有苦难,种种的磨练,只是为了使人变得成熟宽阔,变得像天那样高远刚健,变得像地一样厚德柔顺,变得如水上善。也如雷,知何机动。也如风,知入知齐。也如山,知止知息。也如泽,泽者,悦也,根本的意思就是想告诉人们,喜悦其实是自然的事情,而唯有痛苦,都是自己错误使用能量造成。

 

所以,算命,看算的什么命。算的是自心,而不是人心心理上的好恶判断,自然才是合道。至今,问卜中还小小保留了一个可以反应道心的不测范围。所谓的不测,就是一切看起来,是谋害人心的事情不可测。比如你测抢劫银行会不会成功,没有人会帮你算。即便你抢劫成功,从人心心理的所谓吉凶而言,有了钱,可是,失了道。只是人自己以为吉。可根本上,已经人神共愤。当年我在广州的地铁站附近卖课,有一个打扮很漂亮的女孩,手里拿着三百块钱,要问能不能当别人的小三。我说不测。对方非常气愤,说,他们已经没有感情了,只是还没有离婚,你就不能算一算吗。这个事情需要算吗,姑且不从道德角度讲,只讲吉、凶、悔、吝,对方已在悔与吝中,还需要算吗。又烦又乱的状态,就是悔与吝。身在烦恼中,最应该求的是转化之道,而非人心上的占有或失去。

 

再者,如果仅仅把《易经》看作算命工具,也真肤浅化这部经典了。

 

但是道理很难去讲,尤其是对当事人。那么只能祝君好运。身在悔与吝中,如果不求无咎,不知善补,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其他的不善发生,于是人们就把这些结果叫做报应。所以《易经》是非常强调无咎的。强调人们要得到及时反省,及时弥补过错。只是当时的人心,只想知道是否会拥有或失去,只争一时,忘记千秋。

 

中国人的真正道统,是生之道,而不是分。不管是否拥有与失去,都会生出下一个事物。有的人在一段痛苦的感情结束后,人变得了平静,或者说,才真正得到了平静。这不是一种得吗。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十几年的兄弟,破产过三四个公司,最后负债躲避,在大学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写小说,写出了自己满意的小说,后来觉得做个作家,不运动不行,于是重拾拳击梦,现在打拳赛,还拿了名次。当初破产时,体重胖到一百八,还有脂肪肝,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焦虑万分,靠不断吃东西来缓解,陷入在人心心理上的所谓吉凶,就会有悔与吝。还好,他自己最后懂得转化。

 

常遇到各种奇人。有一次看诊,对方却一眼看出了我的八字所缺,想作为感激,帮我调用所缺的能量于命中。我一口拒绝。搞得最后对方生气,说真没见过那么顽固不化。对方的做法,是运用一种法术,借调能量,直接汇入我的生命信息中。我怎么可能接受。避之唯恐不及才对。我只相信,人要靠自己一点点经历人事与累积修行,来实现圆满,怎么可以用一时的人心心理上的所谓占得来判断好坏呢。直到把对方送上车,对方还说,你听大哥一言,从此财富大贵。我说谢谢,实在谢谢,我只想平淡一点。如果一个人明白《易经》的道理,怎么会想去坐直升飞机,如果原本你就应该先走完自己的泥巴路的话。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从伏羲到西伯文王,到孔子,《易经》成集。尤其是后来增添了《十翼》,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智圆行方,曲中求直。强调的都是那个化字。所谓通达明变为贵。因为元亨利贞就如阴阳互动一样,是往复变化着的,在这个变化中,产生了所谓的吉、凶、悔、吝。就像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春天,新生发陈,可是却是慢慢地抽出芽头,如果说,天地规律本身就是合应于人事运转伦理的,那么其实就是在告诉人们,当要慎始。因此有“元”字。万物都是由小到大。由成住到坏空,继而再轮回。生者,慎始由之。

 

因为只有慎始,才有接近最后圆满的可能。在这个过程里,夏天天地气交,因而蕃秀,于是有亨。秋而容平,所以缓刑收敛,因而利者。而冬者,各守其分,则归藏自贞。轮回就是道。道也在轮回。元亨利,自然己出,可是所重在人,贞者自贞,唯贞者才可贞下起元,循回返接于元,才有所谓的如环无端,生生不息。贞是于人所言,如果全然只活于人心利益的分别,则已成端,若再不知无咎,则其端为痼,美意不在。从慎始到最后的安贞,其实整个都是在阐述内求之道。




本期图书推荐:


△▲

聲明:本處僅為文論平臺,無關於求醫通道,旨於分享醫論、文論、醫案等。求診看診為嚴謹事宜,本處不提供任何網路遠端問診諮詢、疾病治療方案。請勿網路問診。以及因條件有限,不能接應異地來診,勿留言此類事宜,謝謝。

請風停下來

曾騫,遠處的一塊石頭比我的故事都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