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一个好朋友,总是喜欢给我“吐苦水”,只要她的电话响起,基本就没有什么“好事”。 在电话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都是她对别人的“质疑”和“控诉”,今天跟婆婆闹点别扭,觉得婆婆太强势,然后不高兴;老公有一个星期可能心情不好,比较少陪她,她就怀疑他“变心”了,不那么喜欢自己了,然后心情低落;在公司,无意间听到一个喜欢八卦的人说她的坏话,她气急败坏,在电话那边抑郁老半天。论坛外链 我成了她情绪发泄的“垃圾桶”。其实我对她这种行为很厌恶,一个星期才7天,感觉她就有5天不开心,而且都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如果每天都要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去生气,实在难以想象,她的生活质量能够好到哪里去。毕竟,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围绕着你来转,让别人对你“百依百顺”、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 我痛苦地觉察到,我已经无力再胜任“垃圾桶”的工作了,于是就罢工,找了些蹩脚的理由跟她慢慢变淡了,后来,她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我另一个朋友,我的朋友也受不了,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给她推荐一本书吧,叫《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这本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创立人,他被认为是超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他有很大的影响力,一生出版了70多本书,包括畅销书《理性情绪》、《控制愤怒》等。我看了这本书之后,获益良多,明白了一个人的情绪原来跟他的信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我们面对诱发性事件会产生哪些过激的反应,以及产生这些反应的原因;二是人们有哪些非理性信念;三是如何应对非理性信念? 一、 著名的ABC法则当遇到外界不好的人或事时,我们可能变得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或者过分内疚,这是四种我们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根据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跟诱发性事件,也就是一些不好的、倒霉的人或事,有一定的关联,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个人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或者说信念。这个理念就是著名的ABC法则。 A:诱发性事件(特定情形和特定人) B:你对诱发性事件的信条 C:你的感受和行为 心理学里有一个说法叫“外在生命是内在意识的反应”,你怎么想的,都会呈现在这个世界上。你的情绪反应是你内心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中窥见你的思想,但这些思想可能藏在“冰山之下”,也就是神秘的潜意识,它不易察觉,但它真实存在,并且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你对世界的反应。正如半杯水效应,“还有半杯水”和“只有半杯水”就是两种对立的信念,它带来的情绪反应也截然不同。 ABC法则里其实包含了三个要素,分别是行为、认知和情绪,作者对这三个要素是综合看待的,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是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认知会影响情绪,情绪会产生行为,行为会增强情绪,情绪又照见认知。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转变,比如改变行为,那么其它两个要素都会发生变化。 二、 常见的三种非理性信念如果决定人们情绪反应的是B,也就是信念,那么产生不好的过激反应,都来源于哪些信念呢? 作者总结了三种最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1.恐怖化 2.应该化 3.合理化 所谓恐怖化,就是刻意地放大诱发性事件的危害性。比如很多人面试的时候,特别容易紧张,就是因为脑海里会出现恐怖化想法,万一我没有通过怎么办?万一考官提出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怎么办?万一我说错话了怎么办?这么一“恐怖化”,自然就紧张了。 所谓应该化,是一种绝对论的思维方式,比如在恋爱关系中,他应该迁就着我,他应该对我百依百顺,他应该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他应该在我哭的时候来哄我。“应该化”更像是一个人给自己或他人制定的一项不可侵犯的规则,我必须这样,他必须那样,我们一定要…这就会无形之中增添了情绪的紧绷感。 所谓合理化,是一种弱反应化的思维方式,比如老板很变态,但那又怎样呢,很多公司的老板都这样啊;再比如孩子太顽皮,难以管教,父亲说,我真的管不了他,就那样吧,反正也不会怎么样。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坏处在于,总是回避、掩盖或否定事件的影响。 三、 学会应对非理性信念的四个步骤多数情况下,我们产生剧烈情绪的时候,理性会退居二线,感性会自动“拔得头筹”,但想要真正不被情绪所左右,应该换个顺序,让理性占据主导,让感性只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辅助力量。 阿尔伯特·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就是让人们重归理性,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当我们的非理性信念在体内蠢蠢欲动或正泛滥丛生时,我们可以试着用四个步骤来让自己的理性回归。 1.我对诱发性事件有什么感受和行为? 2.是什么导致我不开心?我有哪些非理性信念? 3.我要如何对抗和应对这些非理性信念? 4.有没有“更佳之选”来替代这些非理性信念? 比如我一个正在办理离婚的朋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治愈自己。 1. 我对诱发性事件有什么感受和行为? 恰当的感受:难过、伤心、失望 不恰当的感受:对男人失去信心,觉得是世界末日,极度抑郁和悲观,再也不想爱了,再也不会结婚了 2.是什么导致我不开心?我有哪些非理性信念? 关于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为什么我连婚姻都经营不好?” “我是一个失败者。” “我要离婚了,我的孩子注定在一个缺失爱的家庭中长大。” “我不值得被爱。” 关于他人的非理性信念: “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他简直坏透了,我恨他” “就是因为他导致婚姻破裂。” 关于这种种情形的看法: “我在婚姻里耗费了最美好的时光。” “我讨厌离婚,但又无法容忍丈夫对我的所作所为。” “婚姻让我变成了一个怨妇。” 3.我要如何对抗和应对这些非理性信念? 对现在的困境先提出质疑,并反思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 “离开了老公,我真的就活不下去了?” “他真的有那么可恨吗?我自己就没有错吗?” “婚姻失败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4.有没有“更佳之选”来替代这些非理性信念? “虽然离婚了很痛苦,但离开了一个不爱我的人,将来仍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有人爱,那真的很好,但没有,也要好好爱自己。” “对这件事,我感到无比的痛心,但事已至此,我要把精力放在能够改善的地方上,不要再在这个事情上浪费时间。”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其实告诉我们,不是人或事牵动着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的信念,是那些非理性信念让我们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我们要觉察到,并时常审视这些带给我们痛苦的信念。因为持有“痛苦”的想法,只会让人更痛苦,要学会用 “更佳之选”信念来替代非理性信念。 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一种“自我接纳”的态度,也就是坦然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让情绪像水一样在体内自然地流淌,没有阻碍,来来去去,感受它,理解它,但又不让它停留太久,这样就不会被情绪所控制。 |
|
来自: 昵称6197374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