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官窑读书笔记之六:绕不过的元之哥

 醉青YPS 2019-01-25

    比起跟金人多年的战争,南宋至元的改朝换代,就显得非常“顺应”,可以说是在临安城悄然发生的。


    今天不说历史,只说那时的修内司窑。


    1. 先说南宋晚期的官窑,比起南宋早、中期,可谓是不侔矣。这是由于国力的衰退,也是因为之前的100多年间烧造了大量的礼器用以祭祀,后期对此的需求骤减。


    南宋晚期的官窑,有着明显的由官窑向故宫传世哥窑过渡的特征,釉面不再滢澈、釉色不再粉青,逐步呈现出乳浊釉,且开片更细碎:



    2. 再说匠师。第四篇笔记中提过,在宋代的官府窑制下,南宋官窑的匠师是姓名在籍的,且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但是从元人统治的那天开始,他们逐渐失去了自由,而必须留在窑场里继续劳作。试想,本是把生计和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生活,变成了被迫劳动,这时烧造出来的瓷器,自然以浑浊、碎裂为特征了。是啊,心都碎了,况瓷器乎。


    窑火未熄,窑制秒改。对残次品也不像宋时那样高标准地筛选了。


    难得的标本,带支钉痕的哥窑片、哥窑香炉足,看得心碎乎:



    然而胎骨却是紫金铁土,身份的验证就靠它了:



    3. 今天的重点,哥窑。“青器”向来只说真正的哥窑。


    写过几次了,故宫传世哥窑产自杭州老虎洞,那个窑场,在宋时是修内司窑。依据呢?已经很充分了,在这里再归纳一次。


1) 故宫传世哥窑的胎,与杭州老虎洞窑址考古所出的元代地层瓷片相比较,两者的检测值极其接近,而与其他窑口显著不同。

2) 故宫传世哥窑的釉,同上。

3) 还有元大都的出土标本,其各项检测值与故宫传世哥窑和杭州老虎洞元代地层出土标本极其接近。

PS:以上3小点,不包括明清后仿之“哥窑”。

4) 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出土的窑具,也与南宋官窑很接近。而且,窑具上的八思巴文更是强烈地证明了某些事对吗:



    参考文献呢?太多了。论文集、考古书、权威机构检测结果... ...就只需一双慧眼,从纷扰的信息里辨识出那些最有价值的,并且相互关联起来。


    4. 被仿制的“哥窑”。


    与南宋官窑命运类似,哥窑在后世被一再仿制。当然,那些本就分不清官哥的,仿出来的也是傻傻地分不清楚,哈哈。


    明清御窑所仿之官、哥,釉面有差,看胎更是明了。至少形制还有几分相像。


    而再看现代的仿品,有些还以新充旧上了图录、开出天价,这感觉,如面妖怪。无论有意无意为之,恕小橋不能认同。


    小橋说过南宋官窑不可仿,因为宋不可仿。其实还想说杭州老虎洞之哥窑亦不可仿,因为,那是宋之匠师、宋之胎骨、宋之窑火。


    读书笔记总结:


    1. 老虎洞元代地层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故宫传世哥窑与之非常密切的关系。


    2. 故宫传世哥窑的身世众说纷纭,“青器”观点:烧制于元代,烧制于杭州老虎洞。欢迎斧正,但仍然是百家争鸣哈哈。


    3. 元代哥窑,是在南宋官窑的基础上创作出的另一类古陶瓷极品。


    于小橋拙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