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滦河边的胡萝卜

 棋中王 2019-01-25

    王晓霞

    在所有的蔬菜中,有一种被称为“良心”菜。它就是浑身是宝的胡萝卜、白萝卜和红萝卜。

    我的家乡,小滦河边萝卜营村的胡萝卜,色泽鲜红,晶莹剔透,有时我觉得像梵高的向日葵,释放着一种热烈而充沛的生命力。

    顶着几根茂盛的叶子,探出地面为青色,长在地下为白色,水灵灵的白萝卜,像等待检阅的士兵,静静地伫立在土地上。霜降节气一过,霜水一杀,萝卜天然的那股冲味就淡了,甜味浓了,变得温和可口,拔萝卜的时候就到了。

    这时,庄稼已经基本收完,山野里坦坦荡荡的,只有一些稀疏的野菊花在风中摇晃。土地变得既坚硬又柔软,踩在脚下高低不平。那从地里刚刚挖出来、带着泥土清香的胡萝卜,被扔进各种柳条筐里,仿佛露着鬼脸儿玩闹的小孩子,横七竖八地挤在一起。有着太阳般艳丽色彩的胡萝卜,对长期使用电脑、手机一族,对他们疲劳的视神经能起到一种按摩作用,而且那微微苦、微微涩、微微甜,中间芯子细小、脆甜可口的胡萝卜,有让人立马想嚼上一根的冲动。

    宋代刘子翚写过一首关于萝卜的诗《园蔬十咏·萝卜》:“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那细长、坚硬、清脆的白萝卜,在诗人的笔下,竟也有了几分仙气。

    在齐白石老人的画中,也有白菜萝卜。一幅写意白菜萝卜,俗得可爱,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人间烟火味。对于萝卜的溢美之词,当然莫过于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萝卜所惠于中国人者亦大矣”。

    在我的记忆中,萝卜从地里拉回来以后,每家每户都放进地窖里,用土埋起来。啥时候想吃,就扒拉几个出来。萝卜又叫土人参,食之可以通气,还可以解春困。立春这天家家都要吃萝卜,可以是红萝卜、白萝卜或青萝卜。因萝卜味道辛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中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同时,他还一口气写下萝卜的九个“可”:“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益者。” 说起来,萝卜真是又入世、又善良的蔬菜啊。民间有不少关于萝卜的谚语,比如“萝卜白菜保平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进城,药铺关门”“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赛过人参安五脏,补中益气壮阳元”。

    如今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还有青萝卜,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严寒冬日,大家围坐在一起涮火锅,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炖萝卜,暖胃更暖心。萝卜的清爽刚好化解了羊肉的油腻感,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甜,美味又解馋。在京城有的饭店餐前会上一盘生吃的沙窝萝卜,会养生的人都好这一口。到了春天,很多女人喜欢喝胡萝卜汁。一根胡萝卜配上半个鲜橙子,榨一杯鲜果蔬汁,既可改变纯胡萝卜入口时的口感,又能对身体大有益处。萝卜除了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外,还蕴藏丰富的钙、钾、铁等物质。胡萝卜素是保护眼睛、皮肤及黏膜的一种良好蔬菜,还有降压、强心、利尿、抗过敏、抗癌等自然功效。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种是表达职场中,人们工作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表达对感情的某种看法。如今的生活中,有人总是心性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充满各种贪婪的欲望,总觉得人家的萝卜比自家的大,人家的坑比自家的好。有首歌唱得好:“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花心心的脸庞红突突的嘴。小妹妹和情哥哥一对对,刀压在脖子上也不悔。情哥哥哎,真叫我心牵挂,撇东撇西唯独你撇不下。”在情感泛滥、追求物质,爱情已成奢侈品的今天,这首歌中表达的对爱情的忠贞不贰及对情感的珍视,不免令人感慨。

    清代郑板桥有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在物质非常丰富的当下,要抵御各种口腹之欲的诱惑,没有一定的自制力,还真是很难做到。也只有如郑板桥这样的文人雅士,自得其乐,满足于粗茶淡饭的生活状态,而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