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两江总督养廉银每年1.8万两,够不够花?

 地图帝 2020-07-02

  如果在清朝八大总督中,一定要挑出一个“最有油水”的总督,两江总督最符合条件。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个省,土地肥沃,经济发达,财政实力居全国之首。当两江总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着事关朝廷生死的钱袋子。说两江总督是清朝的财神爷,似乎并不为过。

  那么,当上两江总督之后,能捞多少“油水”呢?这就有点复杂了。

  都说明朝的官工资不高,清朝比之明朝还不如,清朝总督的工资没有俸米。加了兵部尚书衔的两江总督,从一品,年工资也不过180两,不加衔的只有155两。就是这笔钱,制台大人还要精打细算过日子。除了自己的生活开支,还要请师爷,赏下属,出门骑马坐车,费用都要从这里面扣。

  换言之,总督要想活得体面,那就需要看自己在当官之前的家庭情况。家里有钱,没问题,花家里的钱。家里没钱?只好当叫花子总督了。

  155两折合现在多少钱呢?综合各种因素,约为3万元(今币)上下,一个月不到3千块。

  事实上也没多少完全靠死工资吃饭的总督,否则早就饿跑一大半了。两江地区有钱,大家一合计,说总督过得体面,咱们也体面。两江所辖三个省的布政使就会每年给总督送一笔银子,4000两左右。两江地区衙门多,送钱的也多,包括粮道、盐道。盐是暴利部门,给的最多,一年竟能送24000两。

  这些钱是地方官贪来的吗?也不是,至少不全是,有些是火耗银子。这是在康熙时代,康熙明知这笔钱是不应该给的,属于陋规银,但康熙也知道总督没钱活不下去,就会去贪。长久以往,发财的是总督,背黑锅的是朝廷,所以康熙也就默认了。

  正常年份,两江总督一年能拿到这种陋规银4万多两,吃喝招待够用了。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银子,暗中的银子,敢伸手的,一年也能捞个20万两。

  这种陋规银属于官场的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有人愿意收,有人不愿意收。还有不要钱的?有,于成龙!于成龙是出了名的廉吏,工资之外的钱,一文钱都不收,哪怕是皇帝默认的钱。

  于成龙一年只能靠这一百多两银子勉强维持,肉是别想吃了,顿顿都是青菜。所以官场给于成龙起了个绰号——于青菜。但像于成龙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大多数总督还是要收钱。

  雍正看到了此中弊端,实行养廉银制。火耗银子充公,谓之耗羡归公。总督没了陋规银,但可以有丰厚的养廉银。两江是大衙门,花钱的地方多,雍正初步打算给两江总督一年的养廉银是16000两。但两江有的官却叫穷,说16000两还是不够用的。争来争去,最终交易成功,一年18000两,够花了你吃肉,不够花,你学于成龙啃青菜去。18000两,约合今币300万。

  除了一年18000两的养廉银,皇帝还时不时的给两江总督外加一笔养廉银。比如赵弘恩就围着18000两养廉银打转,日子过得很紧巴。雍正不忍,又给赵弘恩每年加了3000两。

  你会觉得一年300万,够总督花了吧,那要看你怎么花钱。顿顿青菜、偶尔大鱼大肉,肯定够用。但官场复杂,各种明枪暗箭,一不留神踩虚脚就可能栽跟斗,要聘师爷给自己出主意。师爷的工资,就要从总督的18000两养廉银里支出。《雍正王朝》有这个情节,河南巡抚田文镜从江苏巡抚李卫那里请来邬思道,一年8千两的幕酬。当然,现实中很少有为一个师爷支付年8千两的总督,但一年1千两是至少的。聘一个师爷1千两,多聘几个呢?

  到了乾隆晚期,养廉银大幅提升,多少?3万两。不过,两江总督各种支出加一起,一年需要支出6万两,财政缺口还有3万两。这么大的缺口怎么办?太好办了!只要总督一个眼色,下边人就知道该怎么办。

  什么漕规、关规、盐规,甚至还有香火规,只要开动头脑,就不会缺钱用。总督大人要过节日,下边人就会按时送钱,称为三节两寿,就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两寿是指总督以及夫人的生日。一个节日送1千两,你算算这是多少钱。而会捞的主儿,一年弄个30两万不在话下,这还是清朝衰落的道光时期。

  比如著名的琦善,他在道光初当了两年的两江总督。因为擅长捞钱,官场中人送给琦善一个外号,叫黄金贼。这些官搂钱的水平,比扛耙子搂地的水平高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