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及突破点。“课程改革也是社会价值和权力渗透到学校之中的连接点,是社会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控制的关键机制”。 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对广大学校而言,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和难点均在实施课程的科学整合,最大化地施展和发挥课程的整体综合育人功能。要有效整合课程,必须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不作为、不整合、无动于衷;另外一种是伪教、伪课改、无整合、瞎折腾。同时也要坚决杜绝破坏式整合,贪大求洋,脱离校情。要有法规思维和底线思维,严格遵依国家有关课改文件精神要求,明晰并把握三级课程的性能作用。必须清楚“国家课程具有一般性和强制性特征,地方课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校本课程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在课程整合实践中,做到“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有刚性,落实地方课程有弹性,开发校本课程有灵性”。在课程整合的具体操作中,要选准切入切口,根据目前各地各校成功的经验及做法,建议可以以某学科为基轴进行切入,可以围绕某一教育主题切入,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切入,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入,可以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入等等。在选择确定好切口的前提下,关键是要探寻科学有效的整合路径。 分析综合各地及学校课程整合的探索实践,建议学校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整合实践,即整合学科教材内容的路径,实施活动课程的路径,聚焦社会热点的路径,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的路径,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为中心的多学科整合路径等。对于教育资源特别优质突出的学校,当然进行整体设计,全方位统筹体系化的构建与整合是可行的。对于一般学校而言,在难以进行全面通整的情况下,建议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易到难,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可以放在学科内部的纵向整合,切不可盲目攀比,追求潮流,失去本真,得不偿识。 现实的、发展的、未来的课程改革及整合的诉求难题都需要教师以研究的目光视觉,以务实有效的行动研究去化解实现。面对新时期课程整合的诸多课题,如学科教育教学目标如何整合,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工具、手段如何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如何整合,如何以教育主题去实现整合,如何实现跨界整合等等,这些均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思维模式和习惯,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方式,通过设计、实验 、探索、实践、反思、提炼等程序环节,集聚智慧,逐一研究解决,形成课程整合的有效可行的经验成果,尽而实现深化课改和专业发展的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