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文质彬彬”的教育

 liuhuirong 2019-01-26

《论语》感悟(一一六)

文/王营

 

原文: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6.18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恰当配合,才是真正的君子。”

感悟:本章讨论的是文与质的关系,是孔子心目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具体描述。“质”是指人的自然本质,“文”指文采、文饰,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野”指粗俗、粗野,“史”本指宗庙的祝史,或在官府执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多指虚浮。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质朴多于文采,不受礼法限制,完全依照自己的本性做事,往往会给人粗俗的感觉;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过多地追求文采,不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则会给人虚伪、浮夸的感觉,只有把质和文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记不清是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句话讲得非常辩证,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文与质的关系。记得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见到几个漂亮女孩儿,刚上车的时候,她们还没有开口说话,外表确实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不一会她们便攀谈起来,说话声音很大,丝毫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而且语言粗俗,张口就是一大串脏话,虽然我没有听清她们谈话的内容,但我顿时觉得这几个女孩并不是那么美丽了,甚至变得非常丑陋,因为他们实在太粗野了,没有一点文化修养。我想,她们之所以有这些表现,也许与缺乏良好的教育有关。

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既要心灵美,又要语言美、行为美,这与孔子心目中君子的修养非常吻合。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继承古代这一优秀教育传统,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德修养,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才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培养文质彬彬的学生,要正确处理好文与质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过分地强调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发展和张扬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让学生由着性子胡来,最终变得无知和粗野,而是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培养一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做一个志向远大、情趣高雅、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培养文质彬彬的学生,要以“文质彬彬”的教育做保障,尤其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校发展要重内容、重内涵、重实效,要在全校上下营造乐于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学校的每一项决策都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事实证明,在学校管理中,内容和形式二者都不可偏颇,有的学校只管教师教书、学生学习,不注重学校硬件和环境建设,教室破破烂烂,校园到处是垃圾,令人不堪入目,这样的学校也很难说有多高的教学质量。相反,有的学校虽然注重自身宣传,学校环境也非常好,可谓名声在外,但学校内部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学质量几乎倒数,这也不是文质彬彬的教育。

教师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更要努力做到文质彬彬。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要注重仪表、注重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待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不刻意追求花花绿绿的形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自己美好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关于“文”与“质”的关系,还经常用来说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篇好文章,几乎都做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和完美表现形式的统一。主题思想是灵魂,但不能由作者直接宣布出来,要靠语言、情节、结构、修辞手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表达的强烈愿望,其次是要严格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会学生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让学通过科学的训练,写出一手有思想、有文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