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圣贤、养生泰斗谈养生连载之四

 曼来 2019-01-27

张仲景是今河南南阳人。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公元150~154年),卒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70多岁。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10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一、 张仲景的养生思想

 

  医圣张仲景乐生爱生。他感于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论>。张仲景既重视疾病的治疗,也很重视养生防病。

  概括地说,张仲景的养生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①顺应时气。《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天时有来至而  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张仲景很重视天人相应的自然观,其顺时气养天和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②养慎思想。《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提出这种思想。养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内养正气。方法是多方面的,如张仲景提倡清心寡欲,节制房事、调节饮食、按摩针灸、气功导引、谨防外邪、本分守法等,并提出预防为主的思想。《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③五味调和。张仲景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这说明饮食养生的科学化、合理化,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金匮要略》对一些禽兽鱼虫果实菜谷诸般禁忌,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④重视胎产保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此皆有较详细的论述。他重视孕妇的保养,也重视胎儿的生长发育,强调妇儿并康。提倡优生优育,如果出现不良情况,则应果断终止妊娠,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或形成怪胎。此观点至今无疑是正确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东方的医圣张仲景在探讨养生理论时,西方医学的鼻祖、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也正在研究人类预防疾病的奥秘。东西方两大医学家都清楚地认识到:未病先防才是济世活人的正途。正所谓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焦头烂额不如曲突徙薪。

  张仲景养生学的贡献在于:进一步深化《内经》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继之又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形象比喻,来阐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是养生防病的关键。并且强调了四肢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等一系列养生调摄的要旨。要求人们内养正气、外慎邪气。于患病之初即采取各种措施,以利于健身却病。

  人们都知道张仲景是一位临床医学家,是中国医学之圣。而对于作为养生家的张仲景,对于他的养生学思想,他的养生方法,知之者大概不会很多。张仲景是很重视养生的,这一点我们从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部书即可看出。他批评那蝗不重视养生的人说:“怪当今居世之士,竟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这段文字充分说明了养生的意义,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特别强调了饮食养生的意义,他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张仲景的养生方法散见于《伤寒论》各篇,时隐时现,既有少许明白晓畅的文字论述养生方法,如“若人能养慎,不令风邪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也有需要读者悟解乃得的内容,如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既曰食伤、忧伤,那么避免食伤、忧伤就应该成为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伸景养生方法是全方位的,虽然不很具体,但是从纲要上讲,却是全面的。其内容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神养生、房事养生、顺时养生、避邪养生等。本文采用领会精神、把握原则、补充发挥的方式分而论述。

  张仲景论著中,直接陈述养生学理论的文字不是很多。《伤寒论》毕竟是一部临床论著,它的重点在于论述伤寒以及与之相关的杂病的辨证论治。但是,这并不是说张仲景不重视养生学,在他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处处有养生学思想的体现。张仲景著作也提到了各种养生原则,从重视情志调理到注意饮食宜忌,从讲求劳逸结合到避免邪气伤害,中医的各种养生原则几乎无一遗漏。

  值得注意的是《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它们就是专门论述饮食养生的篇章。

根据文献记载,在《伤寒论》以外,张仲景还有其他著述,只可惜多已失传。不然我们对其养生思想和方法就能够了解得较为全面一些。

 

二、 张仲景与传统养生学

 

  张仲景是一位在养生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医学家。他生活在东汉时期。其前后时期,在秦、汉之际,养生风气很盛。《内经》《老子》《淮南子》等养生学思想对张仲景肯定有影响。迨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段历史时期,养生学得到更多的充实和发展,其间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养生家,如晋朝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孙思邈等,他们在养生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这些养生家的思想和方法也折射出仲景的养生思想和方法。

  养生以求长生,这或许是人类永恒的愿望和追求。在张仲景之前,老子《道德经》《庄子》《论语》《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丰富的养生学思想。《周礼》之于饮食;老子《道德经》之于返璞归真、清静无为;庄子《南华经》之论:吹煦呼吸、熊经鸟伸;《吕氏春秋》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皆是传世不朽的真知灼见。

  中医药学中关于养生增寿的医理、方药、导引、吐纳之著述更是宏博浩瀚。其最著者当推《内经》。《内经》有完整的养生学体系,为后世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内经》强调入要顺应四时阴阳,主动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灵枢·本神》指出,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七损八益等方法,丰富多彩,蔚为壮观。寿高德勋、身体康健,是每个人都期盼的。古往今来,醉心于蓬莱、方丈、瀛洲者有之,执著于炼丹服饵者有之,沉迷于房室养生者亦有之真正能够寿享遐龄的却少之又少。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秦汉时期,秦始皇、汉武帝都是长生不老的热衷者,也可以说是养生的热衷者。令人惋惜的是:他们采取的养生方法误入了歧途。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社会上便出现了一批自称掌握了长生不老术的方士,得道的神仙。炼丹术、服食法、神仙术,房中养生法等,其时为人所乐道,在社会上风行。公元前219年,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出海寻找长生不死药。养生学虽然没有完全走向正道,但由杰出人物造成的蔚然风气,对养生学的发展也还是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汉文帝初元12年(公元前168年)的墓葬中,存在不少养生方面的文物,如彩绘的导引图、《养生方》《却谷食气》《十问》等。导引图介绍了44幅导引姿势,包括呼吸运动、徒手体操和持养生器械的体操。《养生方》接受了养生的方药,而《却谷食气》《十问》论述养生理论和一些具体方法。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时期虽然兵荒马乱,但却也是一个极重养生的年代。或许正因为其时传染病肆虐,故人们也很重视养生。东汉哲学家王充也是一位养生家。他在其代表作《论衡》中,论述生死寿天,延年之道方面内容的近二十篇。其中明确指出了先天禀赋强者,其寿命长,先天禀赋弱者,其寿命短。其日:夫禀气渥则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论衡·气寿》)……

  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也处处体现出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思想。例如: 《金匮要略》在脏腑经络先后篇第一之头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问题,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继之又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形象比喻,来阐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是养生防病的关键。张仲景特别强调了四肢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等养生调摄的要旨。要求人们内养正气、外慎邪气。并于患病之初即采取各种措施,以利于健身却病。  

  《金匮要略》在卷二十五、二十六中又指出:饮食本来对人体养身长寿是有益的,但若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此外,书中还列举禽兽鱼虫禁忌101条,果实菜谷禁忌89条,还告诫人们爽口物多食终会作疾,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千古医家智慧的结晶,是弥足珍贵的养生延龄要旨。    

  华佗也是东汉时代的有名医家,也是杰出的养生家。据史书记载,他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这里说的养性就是养生。华佗有一段关于养生的著名论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蠹是也。根据这样的养生学思想,他创立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既能动摇使谷气得消,血脉流通,又不会运动太过,伤损身体。据史书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练五禽戏,至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此说明华佗的养生学思想和五禽戏方法是经得起检验的。

晋朝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其一生主要是在炼丹及从事医药的实践中度过的,著《抱朴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养生学家。其养生论以虚清不伤为本,辅以吐纳、导引、运动、丹药。他说:“养生以不伤为本,凡超越身体之可能,困思、强举、悲哀憔悴、喜乐过差、汲汲所欲、久谈言笑、寝息失守,挽弓引弩、沉醉呕吐.饮食而卧,跳走喘乏,欢呼歌泣,阴阳不交,皆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葛氏非常重视节嗜欲、保性命的养生法则,他说: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耳。至于养生功法,他认为以轻便易行,有益身心为原则,不必拘于时辰、名物、身姿,或屈伸、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但觉身体有不理则行之。此外,葛氏还继承秦汉诸家的养生学思想,强调精气对养生防衰的重要作用,提出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从上可知,葛洪虽以炼丹称著于世,然其养生思想非止一端,为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南朝的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终年81岁,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众采百家,兼通佛道,尤精于医学。陶氏夙好养生,10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梁书·处士传》),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养生学家。他辑录了上自农皇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益于养生者,撰写了一部《养性延命录》,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在养生理论和方法上,都比前代有所发展。

    由上述回顾可以看出,张仲景生活的年代虽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是这个时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养生家,他们的养生学观点和主张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这是仲景养生思想及方法的时代背景。张仲景生活在这个年代,也是卓有成就的医学家,他自然会受到影响。张仲景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不是孤立的。

    

三、张仲景养生之要

    

张仲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养生家。他对养生十分的重视,并且应当也是身体力行的。他批评那些不重视养生的人说:“怪当今居世之士,竟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衰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这段序文明确提到养生一词,充分强调了养生的重要。他强调养生,抨击轻生。轻生就是不珍惜生命,肆意损害生命。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提出了养慎的观点.所谓养慎,即内养正气,外慎风邪,这正是养生的最为基本原则。张仲景还特别强调了饮食对养生的意义: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  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唐朝孙思邈

  《千金要方·食治》中,有一段张仲景的语录:张仲景曰,人体平

  和,唯须好将养。好将养正是指善于养生。笔者大胆地猜想,张仲

  景医学技术高超,以救世为己任,每日应诊,无有暇时。如果他有

  足够充裕的时间,他一定会撰写一部养生学专著。

 

    (一)张仲景论养生目的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时期,其人生观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肯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他重视养生,劝导和告诫人们要注意养生。百年之寿命乃至贵之重器。为何要养生?事君亲、爱人知人、保身长全而已。事君亲即奉养、服侍长辈、上级乃至君王。这是儒家的思想。爱人知人,既有爱人之心,亦能爱护他人。保身长全就是保养健康、尽享天年的意思。张仲景的养生目的很单纯,或许谈不上十分高尚,不似宋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己任,令人景仰。张仲景的养生目的甚至有些狭隘,但很实在,充满爱心,包括对自身的爱和对他人的爱。仲景思想亦儒亦道,但道家观念似占主导地位。

 

    (二)张仲景养生的基本方针

养生的主要内容为提高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延缓衰老,延长生命。在张仲景著作中,凡二次提到“养生”,其同义词有“养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保身”(长全)、“爱身”(知己)(《自序》)。仲景的养生方针已为养慎表达出来。所谓养慎,其意思就是内养正气,外慎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泛指各种于生命有害的因素。养慎具有极高的概括性,养生所要做的一切,悉在此二字之中。“人身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春气融融,故能生物;秋气肃肃,故能杀物。明乎生杀之机者,可与论养生。”(见清·程杏轩《医述·养生》)故“养慎”二字,“养”字言养护人体和煦的生生之机,“慎”字言避开各种于生命有害的惨郁的肃杀之因。葛洪说:“养生以不伤为本。”深得养生之要,然不如张仲景“养慎”概念更加全面。养生方法多矣,终不越此二字所规定的方针。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仲景可谓知养生之要者。

 

   (三)养生的前提条件

  按照张仲景的观点,人人皆应该养生,养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的每一阶层、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也应该养生。仲景的养生方法是平民的,是日常生活型的,并不需要特别的物质条件。就今日而言,养生并不一定需要健身房、高尔夫球场。不过,仲景也似乎说出了养生的一个前提条件一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学),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可见,学医学可以养生,反过来讲,欲养生就应该学习医学。有了医学基础便能够灵活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各种养生原则,可以理解各种养生方法的道理,可以较好地了解自身健康情况,当出现健康问题、需要采取养生措施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养生措施,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方法,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养生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医学常识,以此作为养生实践的基础。

 

四、张仲景论健康机体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透过张仲景论述健康的一些片断,我们可以看出仲景明确的健康观念。综合言之,健康的机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精气充足

精气泛指人体一切的正常精微物质,包括气、 血、津液、精。精气是荣养机体的精微物质,是抵御外邪的力量,是维持气血通畅  的条件,因为只有精气充足,才能顺畅流布。精气充足则人之精神旺盛,体魄健强,能抵御-切有有害因素对身体的损害。故仲景告诫人们:要始终注意保养身体,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侵腠理。形体有衰并不是指身体赢瘦枯槁等外在形态改变,而是指机体气血精气不足,也就是精气衰少。精气衰少.脏腑失养,抵抗力便减  弱,便容易发生疾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故仲景又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发为疾病。善养生者,要时  时刻刻保护自己的精气不受损伤,保证精气充足。

   

    (二)元真通畅

张仲景说: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五脏元真也就是人体的气血津液精气物质。人体精气必须流动通畅,此是健康的状态,也是健康必需的条件。只有精气流通,脏腑才能各得所养,机体的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而人体与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才能顺利交通。在《伤寒论·平脉法》中有一段韵文,虽然这段韵文可能成于西汉(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学苑出版社,1995),但既为张仲景所录,则它仍然反映着张仲景的思想和观念。而且,这段韵文亦为晋·王叔和《脉经》引用,且王叔和说这段韵文是张仲景论脉。充分说明此是仲景著作中的文字。这段韵文中有这样几句:荣卫气血,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流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这段韵文包含出几个方面的意思:其一,人体营(荣)卫气血、津液在不断的流动、游布;其二,营卫气血津液的流动有赖呼吸运动的促进;其三,营卫气血津液流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上下表里循环,且具备一定的流行速度。如此便是正常的健康的状态,否则便非正常的或病交的状态。故仲景谆谆告诫,勿令九窍闭塞。所以养生要维持和促进气血津液的流动。古之养生家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主要能活动筋骨,动摇关节,促进精气流通。东汉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养生家或服食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少饮酒、服地黄等),以达到这一目的。现代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血液黏度增高常常可能引起疾病。老年人活动减少,心肺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也减慢,如此便使衰老加速。

 

    (三)清虚无邪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体健康也是一种无邪状态。邪与正气不两立,伤害人体,损害健康,消蚀生命。张仲景说: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邪气伤人,或阻碍血脉,导致壅塞不通,引起一系列的继发危害;或导致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或损伤脏腑,《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症并治第十一》论述了风寒中伤五脏的各种病变。邪气伤人或消耗人体精气,如火热入胃,胃中水竭。(《伤寒论》)总之,邪气是健康的大敌,是养生的大敌。善养生者,要善于避免邪气伤害,既不使外邪进入身体,又不使内邪滋生。

 

   (四)气血阴阳和谐、脏腑功能协调 

    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是一种气血阴阳和谐、脏腑功能协调的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气血阴阳和谐,无太过不及;脏腑协调配合,无乘侮贼害。否则便是疾病,亦致生疾病。如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两两不和,便成病患。又如厥阳独行,有阳无阴,也是疾病。脏腑间也是协调配合的。如果不能协调配合,就可能产生疾病。《伤寒论》里有肝乘肺、肝乘脾之论,便是脏腑功能协调配合的负面反应。脏腑闻的协调配合、平衡制约关系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中有比较充分的反映:……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脏腑之间协调配合对健康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