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卦 蛊的甲骨文 蛊的甲骨文的象是器皿中的小虫子,从现代的影视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出,蛊与巫术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历史上的巫蛊之祸,蛊已经变成巫术的代名词。 远古时代,人们对人体内的一些疾病或者说寄生虫并不了解,这应该是蛊字的来源。至近代,有了显微镜以后,才发现病毒这种生物的存在。这方面不用考虑。总之,古人弄不清楚的人体病害,都扣在蛊这个虚拟的概念上。《春秋传》上甚至说:“‘皿’上加‘虫’为‘蛊’。”肚子里的蛊毒,是“淫乱产生的恶果。这在自然科学知识并不发达的古代、远古时代并无可厚非,也代表了古代人类的一种探索。 这里的蛊卦,蛊之意,是引申之意。指内在的问题、潜在的问题或者不可解读、说不清楚的问题。 而且与蛊卦对应的卦是随卦,笔者上一篇连载解释了随卦中的不随之意,而这个蛊卦,采用了同样的笔法,描述的是如何不蛊。文王这样的写法,应与其在狱中的写作环境有关。 蛊卦 从象上而言,蛊卦是把随卦旋转180度或者说是点对称。 蛊卦与随卦的象的点对称 文王这样安排卦爻象的对应的原因,笔者尚不理解。从蛊卦卦辞的解读上来看,并未有与随卦关联的内容。 后世的迷信,基于卦的象,进行了引申解读和扩展。无非是强调象从下而上的顺序以及其中卦爻的阴阳之变。而基于既定意义的对原始的象的解读,可以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就像看一幅画,不同的人往往可以看出不同的意境内涵。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断句: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蛊卦的定位,元、亨、利三个阶段。 周易图解 如果解决蛊卦的问题,则在利这个阶段,会有广阔空间。虽然在利这个阶段依然有阻力、曲折,但是前途广阔。这是从象的角度考虑利涉大川的意思。 川的甲骨文 川的甲骨文本意是河道中流淌的水。大川,就是大河。特点是什么?曲折、水的阻力,但是前途广阔。 利涉大川,在《周易》中几处使用这个词,因此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甲的甲骨文 甲的造字本意是铠甲或者是后来的盾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做好防护。而三,在古代很多用处是虚数,意思是多的意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要想解决蛊这个问题,要事前考虑周全,事后也要考虑周全。
这里说的先甲三日的解读。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干的翻译,有意译为现代的干活的干的,引申为继承;有意译为处理、纠正的。那么,会导致整个下文卦爻爻辞翻译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鉴于下文中出现的“裕”字,是与干字对应的,因此基于此再判断干的意思。 裕的本意是衣食丰足,这里引申为发扬光大。而蛊是潜在的问题,这东西发扬光大,那肯定是问题。 从这一点来考虑,干应该是纠正问题的意思。 纠正父亲的问题,由儿子来纠正,这是很正常的,即便后世问责,也没有问题。 厉的甲骨文 厉在甲骨文的本意有两个,一是毒蝎子,一是磨刀的砾石。 也就是解决父亲以往的问题,看来是很麻烦的,至少会遭来责难等等,有阻力,但结果毕竟是好的。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贞在周易中是谨慎的维持一个局面的意思,而这里是不可贞,也就是不要执著。 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中,父是管外政的,而母是管内政的。解决母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里的态度却是搅混水。文王很了解女人的性格。 这句基于当时的环境,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孔子那句被断章取义并曲解的一句话,《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屡遭非议。小人在当时是指当时的老百姓、民,与《周易》的这个大人相对。而非后世与君子对应的小人。而所谓的难养,是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个问题。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不仅是女人的问题,是常人都有的问题。因此孔子才提出仁、忠、恕、中庸之道,采取不远不近的适度的人文距离。 最近有人又惹女权话题,不搀和。仅仅说说古人在那个年代所要表达的意思,没有个人立场。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解决父亲遗留的问题,多少会有些不方便,有所避讳,总不能大鸣大放的家丑外扬,要有智慧,这样也就没大问题了。 已经到第三爻这个发展阶段了,解决问题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晦的甲骨文 晦的甲骨文本意是阴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看不见月亮阴暗的夜晚。这里指有所不便或者小有阻力。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把父遗留的问题发扬光大,让其丰满,成为大问题,这就是问题了,通常会悔恨的。 一位明智的父亲,不因循守旧的父亲,能看到发展的父亲。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这是第二次提到干父之蛊,但这里提的是具体的方法。 卦爻发展到第五爻,通常都是顺畅、顺利的表达,而这里是阴爻,那么按照文王的写作习惯,通常是说些注意事项。 用誉,这是一个具体的办法。还是那句老话,家丑不外扬,那么解决父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要把问题说成问题,要用赞誉的这种方法,或者说手段。这就需要大智慧了。这样,不伤皮子也不伤里子,对父亲的声誉对儿子的前途都有利。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上九,这是该卦贞的阶段要注意的事情了。 不事王侯,这有点后世的田园、解甲归田、出仕的影子,这对于文王的理想而言,不是就成了混日子了吗?后世的翻译多有这种直译,没考虑当时文王的处境以及该文出在蛊卦的意图。
后世依然还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商鞅的麻烦之一就是碰到这条,割了太子亚父的鼻子。 不事王侯,是说蛊卦这卦的内容,不适合于王侯。文王被疑为造反才被囚禁,这也是文王遗留下来的问题,要解决吗?他说,这类事情,涉及王侯的,就不要解决。囚禁之中的他写文,也担心在文字上被落下口实。 这是贞这个阶段要保持发展成果、要特别谨慎的一种态度。而且,还要高尚其事。高尚,不是现在的意思,而是大大地崇尚宣扬这件事情。这是需要做给商汤看的,也是他能自保,武王能自保的关键。
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也是”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的原因。 文王说蛊不可事王侯,结果是他的父之蛊实际是最终解决了,才有了周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