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康胶囊的制作方法

 刘雁辉 2019-01-27
专利名称:胆康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中药制剂,属于医疗保健类。
胆囊疾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属于祖国医学“肋痛”、“结胸”、“胃腕痛”等门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疾病已成为一种富贵病,在广大城乡人群中广泛存在,发病率很高,而治愈率却很低。其中胆道感染是常见病因,由于感染炎症反复发作,轻者在胆囊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重者形成癍痕,胆囊萎缩,正常结构破坏并与肝粘连,失去了浓缩和排出胆汁的功能。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两类,又根据其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的结果,由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常可导致虚实夹杂,气血同病,治疗特别困难,所谓的虚实夹杂是指慢性胆囊炎既有肝气郁滞、湿热交阻的实症又有脾胃虚弱甚至气血两虚的情况,郁结日久又化火生湿生瘀,侵入络脉,顽痛难愈,时作时止,临床表现为多种症型。中医认为胆附于肝,其经脉络肝,胆中所藏为清净之汁,与其它传化之腑所盛的浊质不同,所以它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胆性刚直,由于情志郁结,气郁痰生,痰热内扰,胆失疏泄,胃失和降,或平素过食膏粱厚味,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以致湿热内蕴,湿自内生,损伤脾胃。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反复发作,遂使瘀血凝滞。热为火之轻,火系热之甚,故火热同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邪热蕴阻足太阳膀胱经,临床表现目眩耳聋,胸闷肋痛,发烧,口苦,呕吐,易怒,烦躁,惊悸,黄腻等,脉璇化、弦滑,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目前,治疗胆囊疾病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西医非手术治疗对此类病人无特异性,国内外主要应用抗菌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但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而疗效不确切。内科疗法失败后,手术治疗包括体外碎石作为最后一种解决疾病的方法,在病员多处于严重营养不良和虚弱状况下,手术效果亦不理想,且费用高,痛苦大,适用范围窄,术后可能遗留后遗症。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往往强行止痛,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验之临床,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完善,一般只缓解部分症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中医发病理论认为胆囊疾病是由肝郁气滞,湿热羁留,宿食不消,脾虚胃胀引起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凡顽固者都有数年病史,急性期己过,进入后遗症期,缠绵不愈,痛苦难当,或冶疗不当,攻伐太过,损伤机体,胃气大伤,正气越虚,病之越重,治疗越难,本方结合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辨明虚实,标明主次,达到治疗胆囊疾病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该中药制剂的组成为柴胡、郁金、鸡内金、山楂、黄连、半夏、虎杖、白术、大黄、元明粉、金钱草、海金砂、甘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各1克-15克,上述成分的量为一天用量。
优点是1.本方应用广泛,可适用于各种胆囊疾病;2.疗效可靠,安全、副作用小;3.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4.生产工艺简单,便于运输,易于存放;5.有条件的药厂都能生产,效益可观。
本发明将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柴胡1克、郁金2克、鸡内金2克、山楂2克、黄连3克、半夏5克、虎杖3克、白术5克、大黄3克、元明粉3克、金钱草3克、海金砂3克、甘草5克,上述成分的量为一天用量。
实施例二柴胡10克、郁金12克、鸡内金12克、山楂12克、黄连15克、半夏15克、虎杖15克、白术15克、大黄9克、元明粉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砂10克、甘草15克,上述成分的量为一天用量。
柴胡、郁金、鸡内金、山楂、黄连、半夏、虎杖、白术、大黄、元明粉、金钱草、海金砂、甘草共为极细末后高温消毒按常规制成胶囊,本病虽位在胆而涉及肝与脾胃,在生理上,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旺盛。在病理上,胆囊发生病变,肝气就可郁滞,造成肝失疏泄,郁滞不通,则右肋下隐痛,痛涉肩背、肝郁气滞,气机失于条达,而胸闷暖气,肝胆气滞,或因气血不畅,瘀结胆囊,故右肋下有压痛、胀痛等,用君药柴胡、郁金,以开郁理气、活血止痛;久病必瘀,有瘀必痛,鸡内金活血化瘀止痛,消食力强,并有化石之功,用于胆汁凝滞不畅所致的心腹及右肩胛疼痛;山楂消食导滞,助脾健胃,促进消化;湿热之邪久羁中阻,胃必失和降,而恶心呕吐,用黄连、半夏清胃降逆止呕;湿热久居中焦,缠绵难愈,用虎杖清热燥湿通下而使湿邪从二便排出;病久必然脾胃虚弱,面色无华、乏力、厌食用健脾消痞之品白术辅之;大黄消热解毒,活血通络,泻下攻积,并能促进胆汁的分泌,缓解胆道括约肌的痉挛,有利于胆道结石的排出和胆道梗阻的解除;元明粉通泻脏腑积滞、有利湿邪迅速清除,又有排石之功;肝郁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胆汁郁结,则湿热内生,湿热互蒸,日积月累,久经煎熬而成结石,结石阻塞肝胆通道,不通则痛,故可出现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用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化坚消石、通利排石;甘草调和诸药,防苦寒太过而伤正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活血理气,清热祛湿,排石止痛,消食导滞,消肿通结,清肝化石,排黄通便,消炎祛瘀,化食消积,和胃降逆,导泻化湿之功效。服用简单,对胃肠道无不良刺激,坚持服用疗效显著。
其药物机理是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清肝化石,通结排黄,消炎祛瘀,疏肝利胆,化食消积,和胃降逆,通便排石,导泻化湿。
其作用机理本方根据胆囊疾病虚实错杂,本虚标实的特点,以天然药物所含的多种物质元素,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内分泌及神经机能,防止炎性侵润,抗感染及改善未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胆囊疾病的目的。
经临床30余年数万病例观察和临床验证,本方治则严明,治疗全面,工艺独特,配方合理,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效果理想。
服法和疗程每日二次每次3-5粒,轻者3周,重者6周。
禁忌烟、酒、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胆囊疾病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柴胡、郁金、鸡内金、山楂、黄连、半夏、虎杖、白术、大黄、元明粉、金钱草、海金砂、甘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各1克-15克,共为极细末后高温消毒按常规制成胶囊,上述成分的量为一天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柴胡1克、郁金2克、鸡内金2克、山楂2克、黄连3克、半夏5克、虎杖3克、白术5克、大黄3克、元明粉3克、金钱草3克、海金砂3克、甘草5克,上述成分的量为一天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柴胡10克、郁金12克、鸡内金12克、山楂12克、黄连15克、半夏15克、虎杖15克、白术15克、大黄9克、元明粉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砂10克、甘草15克,上述成分的量为一天用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纯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理论认为胆囊疾病是由肝郁气滞,湿热羁留,宿食不消引起的机理,从中医药宝库中精选出柴胡、郁金、鸡内金等中药,按常规制成胶囊,疏肝利胆,活血理气,清热祛湿,排石止痛,消食导滞,消积排黄,和胃降逆,通便导泻,达到治疗胆囊疾病的目的。经临床30余年数万病例观察和临床验证,本方治则严明,工艺独特,配方合理,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显著,便于运输和存放,效益可观。
文档编号A61P1/16GK1356134SQ01139750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国光 申请人:张国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