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学》重点知识整理 泌尿系统疾病

 秦岭之尖 2019-01-27

名词解释:

1.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 >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晨尿最佳),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微量蛋白尿:24h尿白蛋白排泄在30~300m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ug/min称为微量蛋白尿。

2.镜下血尿: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称为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1L尿中含1ml血即呈现肉眼血尿,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血凝块。

3.白细胞尿: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数超过5个称为白细胞尿。因蜕变的白细胞称为脓细胞,故白细胞尿亦称为脓尿。

4.肾病综合征NS: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5.肾炎综合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

6.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

7.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

8.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称为复发。

9.慢性肾脏病CKD: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2、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ml/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CKD)

10.慢性肾衰竭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问答题:

1.肾脏的基本结构:肾脏由肾单位 肾小球旁器 肾间质 血管和神经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结构:内皮细胞 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构成。具有半透膜性质。

2.肾脏的生理功能:排泄代谢产物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3.蛋白尿分类:

生理性——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

溢出性

4.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急性肾衰竭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综合征。

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

6.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

①轻微肾小球病变

②局灶节段性病变:包括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7.蛋白尿 血尿 水肿 高血压相关知识点:

①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主要为小分子蛋白质(如溶菌酶、 β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等),白蛋白及分子量更大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较少。

②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鉴别:

肾小球源性血尿:

全程血尿

尿中没有血丝、血块

一般无尿痛

沉渣镜检发现红细胞管型

合并蛋白尿、水肿

尿相差镜检可见变性红细胞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非对称性。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可表现为初始血尿、终末血尿、全程血尿,可行尿三杯试验

尿中血丝、血块较常见

可有尿痛,或剧烈腰痛后排出肉眼血尿

不合并蛋白尿、水肿

尿相差镜检见均一形态正常红细胞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呈对称性。

③水肿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水钠潴留。

分类:

肾病性水肿——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刺激RAA活性增加和ATCH分泌增加。

肾炎性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④高血压分类:

肾实质性——特点:

易于进展成恶性高血压

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高

加速肾实质性疾病进展

肾血管性

高血压发生机制:

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

肾素分泌增多——肾素依赖性高血压ACEI

肾实质损害后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其它:交感神经系统活化、体内胰岛素蓄积、内皮素合成增加等

8.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的免疫病理分型,治疗和影响预后因素:

①免疫病理分型: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肾小球肾炎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Ⅲ型:少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Ⅰ型+ANCA(+)

Ⅴ型:Ⅲ型+ANCA(-)

②治疗:Ⅰ型--首选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

        Ⅱ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

        Ⅲ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

强化疗法:强化血浆置换,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

替代治疗:透析,移植

③影响预后因素:

依免疫病理: Ⅲ型>Ⅱ型>Ⅰ型。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临床无少尿,血肌酐<600umol/L时开始治疗。

新月体数量及类型:85%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纤维性新月体;合并肾小球硬化或间质纤维化预后不良。

年龄

9.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

①尿蛋白大于3.5g/d

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③水肿

④血脂升高

1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并发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

①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②并发症:

感染

血栓、栓塞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11.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类,病原菌,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并发症,尿液常规检查和尿液细菌学检查:

①分类: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②病原菌:G+以大肠埃希菌常见,G-以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常见。

③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血行感染、直接感染、淋巴道感染。

④临床表现:膀胱炎,肾盂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无症状细菌尿,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⑤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

⑥尿常规检查:

尿液常浑浊,可有异味。

白细胞尿:是尿路感染的敏感指标。新鲜尿沉渣白细胞>5个/HP。其阳性率为70%,有时可见脓尿。尿标本要求防止污染、新鲜。

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均一红细胞为主

管型尿:肾盂肾炎可见白细胞管型或上皮细胞管型

蛋白尿:微量或轻度蛋白尿。如尿蛋白量较大,应注意有无肾小球疾病

⑦尿液细菌学检查:

涂片细菌检查: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用油镜或不染色用高倍镜检查,计算10个视野细菌数,取其平均值,若每个视野下可见1个或更多细菌,提示尿路感染。

细菌培养:可采用清洁中段尿、导尿及膀胱穿刺尿做培养。尿细菌定量培养≥10^5 /mL,如临床上无尿感症状,则要求做2次中段尿培养,细菌数均≥105 /mL,且为同一菌种,称为真性菌尿,可确诊尿路感染。

12.急性膀胱炎治疗:

①单剂量疗法:磺胺+甲氧苄啶+碳酸氢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一次顿服。

②短疗程疗法(更推荐):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任选一种,连用3天。

③单剂量及短程疗法:疗程完后1周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表示急性膀胱炎已治愈;若仍有真性细菌尿,继续给与2周抗生素治疗。

13.肾盂肾炎治疗:

①轻型急性肾盂肾炎:可口服药物(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疗程10-14天。如尿菌仍阳性,继续抗生素治疗4—6周。

②较严重的肾盂肾炎:宜静脉用药(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必要时联合用药。当临床症状好转,热退后继续用药3天,再改为口服有效抗生素完成2周疗程;治疗72小时无好转,应按药敏更换抗生素,疗程不少于2周。严重肾盂肾炎有尿路梗阻的要谨慎结石。

14.慢性肾脏病分期:

15.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表现和心血管系统表现:

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钙磷代谢紊乱、镁代谢紊乱。

②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

③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④呼吸系统症状:

⑤胃肠道症状:

⑥血液系统症状:

⑦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⑧内分泌功能紊乱:

⑨骨骼病变:

16.CKD时高钾血症的防治:

首先应积极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当GFR<25ml/min(或Scr>309.4~353.6umol/L)时,即应适当限制钾的摄入。当GFR<10ml/min或血清钾水平>5.5mmol/L时,则应更严格地限制钾摄入。在限制钾摄入的同时,还应注意及时纠正酸中毒,并适当应用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增加尿钾排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