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并说这是基于自己的直觉。大家估计都会难以置信,难道重要决策不应认真、谨慎、理性地思量考虑吗? 的确,通常仅凭直觉的做法会给人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分析思考一直受到推崇和提倡。渐渐的,许多人开始认为人类的思维已经从原始的、巫术的、宗教的,发展为分析的科学的思维。因此,他们觉得人类的情绪和直觉很不靠谱,甚至是异想天开。 然而,这种态度其实建立在对认知发展的错误迷思上。事实上,情绪并非是应被忽略不计,甚至应被理性能力纠正的愚蠢反应。情绪也是一种对当下经历或思考的评估。从这个意义来说,也是一种信息处理方式。 直觉或本能也是大脑处理大量信息的结果。研究表明大脑是一个大型预测机,不断将传入的感官信息、当下经历,对照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先前经历的记忆,做出比较,然后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预测性处理体系”。 这就确保了大脑时刻准备着,尽量以最佳方式处理当前情况。如果预测失准(比如发生一些没预料到的事),你的大脑就会更新自己的认知模式。 这种将基于过去经验的先期模式和现下经验相匹配的思维是在潜意识中自动进行的。当你的大脑对认知模式和现下经验做出明显的匹配或者误配时,就产生了本能,不过你自己还意识不到。 比如你听着音乐,在黑暗中驾车行驶在乡道上,突然本能地想往路边开。再往前开就发现自己刚刚避开一个大坑,要是当初直接开上去,对车子的损坏就可大了。你很高兴自己刚才跟着感觉走是走对了,虽然也搞不清这个直觉是从哪来的。事实上,不远处开在你前面的车也这样弯了一下(他们是当地人,对路况很熟),于是你在无意识中照样做了。 因此,每次需要靠自己的评估做决定时,想一想你的直觉是不是正确地评估了这次的情况。它是源于人类早期进化期形成的本能反应,还是基于当今新情况的直觉?会否有认知偏差?对于这次的情况你有经验或专业知识吗?如果它是进化遗留的,有认知偏差,你也没有专业知识,那还是靠分析思维吧。反之,请放心信赖自己的直觉。 是时候停止对直觉的“猎巫式迫害”了,并好好认识直觉,这种快速自发的,下意识的大脑处理过程,可以给我们提供深思熟虑、仔细分析很难提供的有用信息。我们应该承认,如情势复杂,难做决策之时,我们应该兼顾直觉和分析两种思维,认真权衡此时二者中哪一种更为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