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我好痛啊……”糖尿病患者缘何“痛彻骨髓”?

 博览众长123 2019-01-28

来源: idiabetes 

作者:匡洪宇  刘昊凌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上,无论再罕见的病例,你碰上了,就是百分之百。



有一种痛,叫“痛彻骨髓”,这是真的!当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接诊时,这例糖尿病患者已经辗转了3家医院,整整“痛”了将近2个月!


病例来了

首诊:患者女性,72岁,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因“右上腹痛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疼痛以右上腹季肋部为著。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ALT 53 U/L ↑(0~45),AST 68 U/L(0~45),ALP 226 U/L (50~135),遂给予“中药”保肝治疗。


你觉得这个处理怎么样?也挺合理的,对吧?


1个月后,患者更痛了……

“医生,我好痛啊……”糖尿病患者缘何“痛彻骨髓”?

这时,疼痛已逐渐转移至腰背部,痛苦面容,体温37.5℃。这次患者入院了,血常规检查提示细菌感染:WBC 14.44×109/L ,N 12.13×109/L 。经三代头孢抗炎治疗,3日后体温仍维持于36.2~37.8℃;疼痛逐渐加,下肢活动逐渐受限。


胸椎CT:T10椎体变扁,椎体及左侧椎弓根、左侧肋骨局部骨质破坏,椎体周围软组织低密度影。


疼痛,感染,骨质破坏,糖尿病,难道是骨结核?



果断转入传染病医院

这时,患者痛得需人扶入病室。胸椎第10棘突叩痛阳性,脊柱屈伸、旋转、侧弯受限。血常规检查仍提示细菌感染:WBC 15.44×109/L ,N 13.44×109/L 。CRP >200 mg/L(0~10)。ALP 165 U/L (40~150)。MRI:T10椎体异常信号,考虑压缩性骨折可能性大;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感染可能;T11椎体异常信号影,考虑骨髓水肿。胸椎骨三维重建:T10椎体退变,怀疑胸椎结核?给予抗炎、抗结核、控糖和对症治疗。



但后来发现,结核菌素试验、结核T细胞检测结果为阴性。就这样,住院1周后,传染病医院终于将自己摘清了,既然不是活动性结核,患者就得继续转诊。



三甲医院终于出场了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师,看到这里,内心估计是有点崩溃的,该患者的确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但疼痛与糖尿病有关吗?或许无关,但临床就是这样复杂、实际,现在考验你的时刻到了。面对这样的患者,你下一步会怎么做?



患者此时已不能行走,体位变化时疼痛剧烈。


深吸一口气,检查先做起来。HbA1c:8.8%。血常规:WBC 20.93×109/L ,N 17.91×109/L。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降钙素原:1.05 ng/ml (0.00~0.05)。布氏杆菌:阴性。全身骨扫描:T9~10骨代谢异常活跃,排除骨肿瘤。胸椎MRI提示骨质疏松症。超声检查:椎旁可探及两处低回声区约1~2 cm。


怎么治疗?先干好老本行,内科治疗包括常规降糖、对症支持治疗,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炎治疗,骨质疏松给予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


可患者还是痛啊,难以缓解的疼痛,神秘的骨科症候……小伙伴们,一定要牢记多学科协同诊治的思维方式,骨科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骨科手术时,以患者T10椎体为中心,背部正中切口,术中剥离双侧T8~12椎旁肌,显露双侧T8~12椎板及关节突关节,钳取坏死肉芽组织,留置病理,并应用生理盐水/碘伏反复冲洗,给予椎弓根螺钉及钛棒固定。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明显缓解,无发热,血常规白细胞水平下降,顺利出院。



最最关键的是,骨科治疗的同时取了样本进行病理检查。让我们看看这例患者的骨组织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病理诊断:T10椎体见纤维组织及骨组织,纤维组织增生,急慢性炎细胞浸润,个别似上皮样细胞。


病理未看到肿瘤细胞,提示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那么,到底是谁啃了患者的骨头?

    

痛定思痛话“溶骨”

面对这样的检查及化验结果,通过检索“疼痛”、“骨溶解”等相关文献,发现除了炎症引起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以外,还有一种疾病也有着相似的骨质破坏表现,即Gorham病,又称大块骨溶解症!这是一种罕见、病因不明的疾病,以骨溶解为突出表现,全身骨骼均可累及,病程长,早期症状以患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至今累计被报告的病例仅有200余例!这例患者会是Gorham病么?


而随着病理结果出炉,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支持了患者为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


1

化脓性脊柱炎与Gorham的鉴别诊断




2

化脓性脊柱炎的治疗


化脓性脊柱炎在早期炎症未波及椎间盘组织时采用广谱抗生素抗炎、绝对卧床、制动等保守治疗方式;对于病程较长、已合并椎间隙感染的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由该病例引发的临床思考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原因众多,且症状往往隐匿,临床应考虑全面。本例患者因“痛”就诊,最终诊断为“2型糖尿病、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椎体压缩性病理性骨折(T10)、菌血症”。病情诊断虽较曲折,但治疗过程符合疾病规律。对于糖尿病的“腰背痛”,除了骨质疏松、骨肿瘤外,还应考虑感染引起脊柱炎症可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有时,看病如同探案,如何快速、准确地揪出“元凶”?这不仅需要临床医生有缜密的临床思维,还应注意扩宽知识面,并不断学习与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