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28章-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昵称mqTGP 2019-01-28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e)。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幄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我们已经知道,在第26章老子讲了内修,要修出自己的根基与沉静;在第27章老子讲了外修,要修炼的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第28章即本章,老子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有用的:人们经常会把价值观割裂为诸如‘雄白荣’和‘雌黑辱’而加以偏好,这是不符合大道的,所以老子在本章呼吁人们‘复归于大道’即呼吁人们对‘雄白荣’和‘雌黑辱’都要珍视(只不过因为世人都显而易见地偏好‘雄白荣’,所以这点就不用强调了,所以老子着重强调‘雌黑辱’,为了加强强调的效果,他用了“知…….……”的句式),都珍视的人是可以当领导的。既然讲到领导人了,那就得讲讲领导人要有什么德行吧,这正是第29章要讲的主题。所以第29章是讲领导人治理国家的,讲领导人不要有太多的为己的贪念。大家有没有看到章之间是一个多么严密的逻辑关系(第29章以后的逻辑关系,笔者会在每章像本章一样地承上启下地梳理给朋友们)。

本章由于楚简本缺失,从帛书本,帛书甲乙本中优先从帛书甲本,帛书甲本中缺失的从帛书乙本。故笔者首页经文为笔者之理解本。但还是将通行本放在这里供参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本章,老子的写作思路是举例启发再抽象出共性然后再举一个实实在在割大账幕的例子,目的是让大家明白:世人都将价值观割裂了,而且选择其偏好的价值观去珍视,这不符合大道,所以老子呼吁地“复归于大道”------当然他是通过不妨举三个例子来启发我们回归的即“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实际上广义地理解,老子是启发我们诸如此类的对事物的割裂都应当复归于大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意思是说“一个人处世应当做到:明明知道自己是强大的,却秉持着谦卑柔弱,甘愿像天下的溪谷那样低调居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甘愿像天下的溪谷那样低调居下的人,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他而去,因而自己就能够回归到婴儿般纯真无邪的一种大道的状态”。注意,老子这里说的知雄守雌不是让你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e:过失、差错)。复归于无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处世还应当做到:明明知道自己是明亮光亮的,却秉持着昏昧幽暗不张扬,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的楷模,因为成为了天下楷模的人,在恒常的德行方面就不会有过失差错,因而自己就能够回归到终极无边的一种大道的状态(老子认为德是几近于道的,在德行上没有过失差错,就是接近于终极无边的大道的状态了即无极,这个终极无边的大道差不多就是大道了”)。注意,老子这里说的知白守黑不是让你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意思是说“一个人处世还应当做到:明明知道自己是应当获得荣耀的,却秉持着退让屈辱,甘愿像天下的山谷那样心胸宽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甘愿像天下的山谷那样心胸宽广包容一切的人,他就会拥有足够多的德行(包容一切当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德行喽),因而就能够回归到淳厚质朴的一种大道的本初状态(大道是混沌包容包含一切的)”。注意,老子这里说的知荣守辱不是让你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写完了上面三段并列式的句子后,正常情况下老子应当做总结了。可我们却看到这么一句话“幄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这句话如果从通行本“朴散……故大制无割”应当更好理解,但不管你看了谁的注解,发现所有的对这段话的注解即使更好理解的写法,都与前面三段话在逻辑关系上是没有衔接感的、没有体现出逻辑关系:怎么讲了那三段然后就能说出本段了呢?实在让人纠结头疼。笔者反复考究,理解,终于顺出了意思,理出了逻辑:这段确实是对前三段的总结!而且是演绎的逻辑关系即老子由前三段抽象出、提炼出了一个共性,圣人用这个共性,看似不符合常理,但老子“正言若反”说这是符合常理的,因为“大制无割”。笔者为了理解这句话,经过了反复考究,把下文即将列出的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的意思解读的主要依据罗列如下:

1、对“幄”的理解:《小尔雅·广服》解释说“幄,幕也”,在本句中是“大帐幕”的意思;之所以被误写为“朴”我推测是前人偷懒了,因为写成幄不好解释,按朴来注解的人连自圆其说都不能圆出逻辑!但幄肯定是老子的本意(如果帛书甲本正确的话),因为老子在第15章就用过朴这个字:“敦兮,其若朴”,所以在这里不大可能误写或通假式地写“朴”为“幄”,所以“幄”就是老子的原用字!当然还有理由即“散”“制”和“割”与“大帐幕”是相关的!后文中马上给出“制”的理解。

2、对“夫”的理解:夫,在这里不应理解为助词,而应理解为有实义的词即“官长”。这么解释笔者是经过考究的,“夫”在古代确实有“官长”的意思(可以百度下),《礼记·郊特牲》中说“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这里的“夫”作“官长”解。这么理解在本章文意上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下,本段中本身就出现了“官长”,但本章中的写作风格是首尾回文式的写法即“ABC”然后再写“CDF”,如“知其雄A,守其雌B,为天下溪C。为天下溪C,恒德不离D,复归于婴儿F”。

3、对“制”的理解:笔者查看了“制”的金文字形,其早期形体是左旁为断木状,右旁为刀状,意思显然是以刀截割了木头,所以“制”的本义为截割木材,在本句因为有“幄”字,所以可以引申“制”为裁衣裁布裁幕的意思。这种解释与“幄”“散”“割”都能联系起来,显然更正确。所以很多注家解释为政治、制度等等是不正确的。

4、帛书甲本中“圣人用则为官长”没有之,通行本为“圣人用之则为官长”,那么之指代什么呢?没有“之”字,只有“用”字,用的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显然是上一句话“幄散则为器”中“幄散”出的一堆零部件,普通人只选择好的用,不好的扔了,但圣人是所有的零件不分好坏都用,这就是用的所指,所以不能多个“之”字才更准确。

5、“幄散则为器”显然是对前三个排比句的总结提炼,那么总结出了一个什么共性呢?

第一、笔者以为:在诸如雄雌、白黑和荣辱这些相反的词中老子显然是想在本章挖掘出“雌黑辱”的重要作用以使人们重视它们,那么“雄白荣”就不用重视了吗?这是不言自明的,因为所有人都重视“雄白荣”而忽视了“雌黑辱”老子在本章是想告诉我们“雄白荣”和“雌黑辱”是同相重要的,只不过人们惯性地喜欢“雄白荣”,怎么纠正惯性呢?就是用夸张的笔法来强调大家不喜欢的“雌黑辱”是个好东西。笔者的这个结论对么?对不对,在老子眼里是要看是不是符合大道的!那么,同等地重视两个相反的价值观“雄白荣”和“雌黑辱”符合大道么?太符合了!我们刚刚在上一章即第27章就知道了老子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说所有的都是有用的!那么,思路很清楚了,第27章讲了“所有的人都是有用的”和“所有的物都是有用的”,在本章是讲了“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有用的”,这个前后章的内在逻辑联系多么紧密自然呀!

第二、根据上面“第一”的分析,我们知道“雄白荣”和“雌黑辱”是同样重要的,可是却被大众割裂、然后分别对待,有所偏好了!大家只偏好“雄白荣”,这不符合大道!所以老子在本章说“雌黑辱”是重要的!珍视了,就是复归于大道了(潜台词是说“雄白荣”和“雌黑辱”都要珍视就复归于大道了,可以因为珍视“雄白荣”是题中之义,所以就没有强调,只强调守“雌黑辱”就会复归于大道了-----只不过大道有很多好的属性,每一个老子不妨举的例子只对应了大道的一个属性,但不管哪个属性都是属于大道的范畴)。如果人们把“雄白荣”和“雌黑辱”合起来同等的给予重视就是“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这种状态的大道了,简单地一句话概括就是“复归于大道”了。所以老子提炼的共性必然与此有关即同等的珍视相反两种价值观。

第三、有了上述理解,可以提炼我们刚说的共性的支持论据了,那么共性的论据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共性的论据有五点:1.任何价值观在普通人看来是有好坏的;2.即人们把价值观都割裂为好的和坏的;3.人们只喜欢它们认为好的价值观;4.所以普通人是不合大道的;5.所以如果有人把好的坏的都同样重视就是“复归于大道”了(注意,复归于大道,老子举了三个例子来启发我们复归大道即“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

有了上面的5点,理解“幄散则为器(泛指一堆东西,这里的器只是指‘大帐幕被割裂成为了一堆零件’,而不是广义的万事万物!理解成万事万物,在文义上的逻辑就不通了)”的意思就好理解了,直译是说“大帐幕被割散为一堆零零碎碎的东西,人们从中挑拣出自认为好的东西而珍视”,这里是比喻的意思:回归到本章老子举的例子上可以这么同理地理解“人们把价值观割裂为‘雄白荣’和‘雌黑辱’,从中挑拣出自认为好的‘雄白荣’而珍视”。

我们紧接着顺着这个意思往下理解“圣人用则为官长”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即“可是圣人也确实把‘大帐幕’分割了,可是他并没有挑拣哪个好哪个不好,圣人觉得这些零零碎碎的都可以物尽其用!这种做法是符合大道没有分别心的,所以这样的圣人就可以当领导人了”。回归到本章老子举的例子上可以这么同理地理解“人们把‘价值观’分割为‘雄白荣’和‘雌黑辱’,并从中挑拣出自认为好的‘雄白荣’去珍视而讨厌废弃认为不好的‘雌黑辱’,这种有分别心的做法是不符合大道的”,正因为人们的做法与取舍不符合大道,所以老子才在前三段反复呼吁人们“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即简单地一句话概括就是呼吁人们“复归于大道”!

我们再紧接着顺着这个意思往下理解“夫大制无割”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普通人会问,圣人不也没有遵循大道嘛,他不是照样把‘价值观’割裂为‘雄白荣’和‘雌黑辱’吗?于是,老子正言若反地启发式的回答到:圣人确实是割裂了价值观,但他没有分别心啊,他统统都觉得好呀!这种“没有分别心的割裂,割裂了然后统统都觉得有用”是一种“大割”!这种“大割”从效果上来看其实是并没有割裂呀。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地方使用了“正言若反”的表达方法如“洼则盈,敝则新”,这是道德经中是很明显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读过道德经的人一定会有这种体会。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合起来理解“幄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了,意思是说“从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经常把价值观割裂为诸如‘雄白荣’和‘雌黑辱’而加以偏好,这是不符合大道的,所以我上面才呼吁人们都要珍视,都珍视了就‘复归于大道’了。打个比方吧,这就好比一个大帐幕被人们割散为一堆零零碎碎的东西,人们从中挑拣出那些自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加以珍视。可是圣人就不同了,你看圣人也确实把‘大帐幕’分割了,可是他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去挑拣哪个好哪个不好,圣人觉得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统统都是可以物尽其用的!这种做法恰恰是符合了我刚刚给你们说的‘复归于大道’呀(我在第27章就告诉过你们所有的人都是有用的,所有的物都是有用的这个道理了呀!这个道理对雄雌呀、白黑呀、荣辱呀等都是同理的呀,都要珍视呀),所以这样的圣人就可以当领导人了。所以呀,不能光从表现上看圣人也分割了‘大帐幕’好像不符合大道,可是你要从本质上看、从是否符合大道上看,人家圣人虽然分割了但却统统都有用处!这是一种‘大割’呀,这种‘割’从是否符合大道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并没有‘割裂’的”。

所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e)。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幄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完整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处世应当做到:明明知道自己是强大的,却秉持着谦卑柔弱,甘愿像天下的溪谷那样低调居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甘愿像天下的溪谷那样低调居下的人,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他而去,因而自己就能够回归到婴儿般纯真无邪的一种大道的状态;一个人处世还应当做到:明明知道自己是明亮光亮的,却秉持着昏昧幽暗不张扬,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的楷模,因为成为了天下楷模的人,在恒常的德行方面就不会有过失差错,因而自己就能够回归到终极无边的一种大道的状态;一个人处世还应当做到:明明知道自己是应当获得荣耀的,却秉持着退让屈辱,甘愿像天下的山谷那样心胸宽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甘愿像天下的山谷那样心胸宽广包容一切的人,他就会拥有足够多的德行(包容一切当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德行喽),因而就能够回归到淳厚质朴的一种大道的本初状态。从上面的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经常会把价值观割裂为诸如‘雄白荣’和‘雌黑辱’而加以偏好,这是不符合大道的,所以我上面才让人们‘复归于大道’即都要珍视呀。打个比方吧,这就好比一个大帐幕被人们割散为一堆零零碎碎的东西,人们从中挑拣出那些自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加以珍视。可是圣人就不同了,你看圣人也确实把‘大帐幕’分割了,可是他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去挑拣哪个好哪个不好,圣人觉得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统统都是可以物尽其用的!这种做法恰恰是符合了我刚刚给你们说的‘复归于大道’呀,所以这样的圣人就可以当领导人了。所以呀,不能光从表现上看圣人也分割了‘大帐幕’好像不符合大道,可是你要从本质上、从是否符合大道上看,人家圣人虽然分割了但却统统都有用处!这是一种‘大割’(境界很高的割)啊,所以这种‘割’从是否符合大道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并没有‘割裂’的”。

这里“复归于大道”在本章是指“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实际上老子是启发我们诸如此类的割裂都应当复归于大道------只不过是复归到了老子随便举了三个有大道不同属性表现的几个例子。此外,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这个完整的解读,特别是对最后一段的解读,无数注家之解读,笔者看后都觉得不是有这样就是有那样的逻辑问题。所以笔者发愿一定要找出逻辑,所以这一章,让笔者纠结了很久,晚上还在思考睡不着觉,终于心诚则灵,努力没有白费,完整的、符合本章上下文文脉逻辑的、呼应前章逻辑的解读终于出来了,出来后笔者反复体会、验证,发现这一章笔者的意思理解应当是基本接近了老子的本意。当然,为了让缘者更容易看出这种内在的、上下的逻辑关系,我们加了连词、连句等,以顺逻辑,具体每句简单的理解可以参考上文逐字的分析与解释。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上海讲演时说:在大自然结构的最深远处,不但存在着“重粒子”,还存在着“轻粒子”;不但存在着“强作用力”,还存在着“弱作用力”;不但存在着我们日常能够感觉到的物质和能量,还存在着我们感觉不到的“暗物质”、“暗能量”。那些人类目前无法看到的“暗物质”大约占到了宇宙总质量的95%以上,而宇宙中的暗能量是人们已经知晓的能量的14倍以上。宇宙间尚且如此,何况人何况物,何况所谓的雌雄荣辱白黑。人们不喜欢雌,而喜欢雄,不喜欢辱,而喜欢荣,可是换个角度发现不喜欢的可能更有力理。所谓坐在一个房子里,当你在阴暗的角落,你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坐在窗户旁边,你将看到无限美丽的风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切勿偏颇,好坏都要所用,要兼而珍视,就会散发出大道闪闪的光芒和力量。就像《渔夫》中那个渔夫唱到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本章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大事起于难, 小事起于易。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无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