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抗流感的几个常用经方

 厚德载物乾 2019-01-29



在之前治疗流感的文章中提到了三个中药方剂,分别是:石膏粳米汤,葛根汤和小柴胡汤。它们都可以治疗感冒,但分别对应不同的阶段和证型。


西医和中医治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一次强流感,到医院里输液可能大多数人都能用一样的药,而中医不行,一般来说都是一人一方的。而且中医在治疗感冒时也绝对不是“慢郎中”,名家医案不必啰嗦,单单我自己亲历的这次强流感,就足以证明中药效如桴鼓的威力。


可是,要想让中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辨证阴阳寒热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步走对了,后面的才能谈,否则一步错,步步错。原因并不是中药不管用,而是我们自己用错了。


正如清末名医郑钦安所说的: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石膏粳米汤”来自民国名医张锡纯。张是盐山人,被誉为“近代医学第一人”,后人这样评价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历试诸方,莫不应手奏效,如鼓桴之相应。真活人之金丹,济世之慈航也。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他的方子,我也用过几个,确如后人评价之神效。


石膏粳米汤

生石膏轧细二两,生粳米二两半

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


因为生石膏为寒凉之药,所以这个方子在使用的时候特别注意,要乘热顿服,如此生石膏之寒性尚未发作便及时被胃中微细血管吸去化为汗,而且寒因热用,又与粳米同煮,能助胃气发达不伤胃而易发汗。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在确定为阳明腑症热实的时候才用这个方子。主要症状为脉洪实,而且舌苔黄厚干。


葛根汤

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生姜9g,甘草6g,芍药6g,大枣(擘)十二枚。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条辨第三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这则条辨告诉我们此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汗,怕风,后脖子发凉发硬”,又因为葛根是升水的,所以感冒喉咙痛,咽干,也是“葛根汤症”。临床上葛根汤对付感冒初期的上述症状效果那真是杠杠的,我给好多人用过这个方子,一般只一副,上述症状就全都不见了,只要还是太阳症,只要符合上述症状,尽可以放心使用。2块钱就能让你领略经方的神奇。


小柴胡汤

柴胡30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9克、炙甘草9克、生姜9g,大枣(擘)4枚。

在《伤寒论》中,好多条辨都讲到的“小柴胡汤”,这里仅就狭义“感冒”简述。第105条辨: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刚刚得的时候,大多属于太阳表症,如果没有处理及时,第二三日病就会传经,一般来说有两条路,或者入阳明,或者入少阳,当然有的时候是二经、或者三经合病,若出现下面主要症状之一,说明病已入少阳,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

一、往来寒热;二、胸胁苦满;三、默默不欲饮食;四、心烦喜呕。这四条主症不必都有,只要有一条症状符合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这次感冒因为重感了两次,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主要症状就是高热和咳嗽,但最终都是用小柴胡汤治好的。为说明这个药使用时的特征,下面详述治疗经过。


第一日病犯太阳,膀胱经酸痛,用扎针、刮痧、拔罐,当日病去。

当晚聚会再受风寒,直接高烧39度左右,第二日持续高烧一整天,期间用“石膏粳米汤”和“葛根汤”无效,恰好出现“忽冷忽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之症,判断病入少阳,一剂小柴胡汤,一夜之间高烧尽退。

第四日天冷出行再受风寒,整日整夜咳嗽不止,气血亏虚,下针无效,下午再次全身发冷,高烧39.5。因为知道是感受风寒,判断为“中风”,当晚服用“桂枝汤”,可有趣的是,浑身发汗就是不退烧,想想上面的三症还在,估计是太阳少阳合病,应该还是小柴胡汤症,此时咳嗽日甚,几乎无法入眠。多方查阅资料,第一次在经方的基础上做了加减,去掉小柴胡汤中的“人参、生姜、大枣”,代之以“五味子和干姜”,一剂高烧退尽,咳嗽减半,只在凌晨3点肺经当令时开始咳嗽,上午脾经当令时咳嗽严重。服用通宣理肺丸咳嗽不减,第六日中午感觉左胁下割肉般疼痛,认为还是小柴胡汤症,继续买来三副加减的小柴胡汤,咳嗽越来越轻,但是胁下疼痛依然不减。抓药时请教坐堂老中医,他听我高烧没用西药居然很吃惊,对我的疼痛开出的药方是在小柴胡汤中加入芍药,当时我有疑问,因为芍药乃收敛之剂,一般对腹痛有效,但还是按照他说的加了9克芍药,吃了两剂后没有丝毫效果。不过咳嗽在吃了四副加减的小柴胡汤后基本痊愈。留下胁下痛自己慢慢恢复,基本又疼了四五天,才慢慢好转的。


此次只用中药方剂就在短时间内治好了自己的重感冒,对于经方的应用信心倍增。一位中医大师讲“信印”---信是信心,印是印证。启发很大。正如佛门里流传很久的那句话: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伤寒论》 112方,398条,76味药,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药量精确,经后代医家上千年的验证疗效可靠,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相信它的疗效,有了信心,然后再到实践中印证它。


当然我也知道在经方的学习上自己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怕是累世的功课也难晓其一二,但这并不妨碍我以信徒般的虔诚一步步慢慢靠近她的光芒。


分享 / 代替 /赞赏



作者小雅:偏爱国学,热衷岐黄,研习针药,修身明德。愿用中医改变生活,护佑家人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