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管理

 欣然书斋 2019-01-29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骼的微观结构被破坏,使得骨骼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甚至全身性骨病。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的,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钙摄入过少、磷含量低、维生素D摄入过少、日照时间少、过多饮用咖啡、高钠饮食、吸烟、过度饮酒、运动少、饮食中营养搭配不合理、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有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这些因素恰好是健康管理所能改善的。

多项研究表明,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改善不良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减少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利用健康管理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1 加强健康宣教

骨质疏松症的理想控制手段应当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增强干预的依从性,从而保证干预手段实施的有效性。因此,健康教育是实施其他干预骨质疏松措施的前提。

宣传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途径多种多样,如向患者发放“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开展骨质疏松症健康讲座;建立骨质疏松症患者QQ群、微信群,让骨质疏松患者能相互传授防治经验,并能通过互动的方式宣传防治知识、解答患者疑问。依据实际情况以患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增强宣传的效果。

健康教育增加了广大群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让群众了解到健康管理对防治疾病的重要性,增强群众防病、治病的信心,让人们自觉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模式。

2 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档案

健康管理是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根据档案的具体内容对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多方面管理的服务。因此,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医学指导方案非常重要,如补充钙、维生素D的量,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制定的饮食方案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治疗的效果。

2.1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包括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药物和骨吸收抑制剂。维生素D与钙一直是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基本用药。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维生素D为400u/D;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65岁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u/D,除去每日通过饮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500~600mg/D,而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维生素D摄入量剂量可为800~1200u/D。

补充钙剂根据个体情况,超负荷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者、发生过肢体脆性骨折者、经骨密度测试骨量减少且有高骨折风险者,除了补充钙剂,还需要遵医嘱联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目前主要用于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包括四大类:骨形成促进剂、骨吸收抑制剂、骨矿化物、解偶联剂。

骨形成促进剂主要作用于成骨细胞,激活其骨形成功能,有助于重建骨组织;骨吸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破骨细胞,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减少骨吸收;骨矿化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常见且基础的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解偶联剂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是锶盐,其代表药物为雷尼酸锶,其作为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骨形成剂,一方面可以增强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骨形成,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管理

2.2 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所产生的压电效应对骨皮质血流量、应力负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有效防止尿钙排出量增多和局部脱钙。骨质疏松症急性期可使用超短波、微波分米波等物理治疗,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治疗目的。骨质疏松症慢性期可使用低频电磁场、电刺激疗法等,逐渐增加骨量、增强肌力,防治继发骨折。

3 生活方式干预

3.1 照射阳光 

维生素D的产生与日光中的紫外线密不可分。维生素D是由相应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的,骨合成所需活性维生素D,大部分需要人体自我合成,而每天1~2h的日光照射是产生足量维生素D的有效保证。照射阳光最好在户外,让日光照射皮肤,但避免暴晒。对于不能户外活动的人们,可以选择户内日光浴,以合成所需维生素D,从而达到预防该类疾病的目的。

3.2 调整饮食结构 

戒烟、戒酒、戒浓茶、少喝含咖啡因类饮料,减少食盐摄入,以保存体内钙质。多摄入大豆类、新鲜水果、深色蔬菜以及奶类,减少烹饪油的摄入。

目前我国人均钙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奶制品是钙摄入的最佳来源,250mL牛乳中约有250~300mg钙。其他含钙食物来源有:蔬菜(如花茎甘蓝、卷心菜、大白菜)、豆腐、豆类、虾皮、小鱼、种子、坚果等。面食和谷类含钙虽低,但进食较多,也能提供不少的钙。提倡改变饮食习惯,包括多吃奶制品及富含钙的蔬菜食品。

饮食中需要适当磷的摄入。保证1~1.5g/D磷的摄入。维持食物正常的钙磷比值。当比值<1:2时,会使骨骼中的钙溶解和脱出增加。一般钙制剂在人体内不易被吸收,但是当钙和维生素D同时服用时,维生素D能促进钙在肠道内吸收。所以建议补钙时和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共同摄食。含维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瘦肉、牛奶等。

蛋白质的摄入量及种类均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低蛋白摄人与股骨和椎骨骨量的丢失呈显著正相关,膳食中低蛋白质的摄入提高了骨量的丢失。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钙流失,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的食品,适量补充蛋白质。

3.3 适宜的运动 

运动可促进骨代谢,促进骨的形成和重建,使得骨密度和骨的弹性增加,有利于减少骨折的发生。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不尽相同,如快步走、慢跑可直接抑制骨吸收或刺激骨形成;打篮球、踢足球可改善骨关节功能。不同的个体需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各部位骨骼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采用多种运动形式相结合在增加骨密度、延缓骨丢失方面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运动方式。

3.4 定期检测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一种骨骼质与量的病变,表现为骨矿物含量减少,骨骼微细结构破坏。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表现隐匿,且临床上尚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手段,因此,目前主要通过仪器在体外对骨骼中的矿物质进行测量和定量分析,即测定骨密度来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症以及严重程度。

通过测定骨密度实现骨质疏松症的早发现、早治疗,可大大减少由骨质疏松症骨折导致的致残率、死亡率,从而减少家庭、社会的负担。对已经明确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骨密度每年测一次。必要时进行骨代谢检查,指导是否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