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人最缺少的就是敬畏。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德然养生也有敬畏源自《易经》智慧的敬畏心:“厚德载物必享福,德不配位终究凶”,这是德然养生的核心智慧理念。古时候懂理的人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不道德或者有悖良心的事。有所敬畏,人们自然谦逊守礼,失去敬畏,坏事层出不穷,因为失去了敬畏,人们便敢于为所欲为。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以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谈得到良心、义务、责任、道德,才能“德能充满,功成道显”,才能形成一个人的自信心、责任心,事业心,民族精神,只有做到了这些,个人才会成长,社会才会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