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会发现有这样两类人:一种人总是能够坚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他们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在和家人、伴侣的关系中也很“拎得清”。
还有一种人,他们好像很难理解自己想要什么,有时即便有一闪而过的想法或者信念,也极其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很难坚持自我。不管在为自己做决定,还是与他人的相处中都是如此。有人会说他们“活得不明白”。 坚持自我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与坚持自我密切相关的概念叫作自我分化——它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拥有清晰的自我感,以及他是否能在外界压力下依然坚持做自己想做的。
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容易在做出决定以后反反复复,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定。 他们常常完全被情绪左右,他们难以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情绪和冲动总让他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或是因为被情绪裹胁而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此外,他们也可能在应该尽情释放情绪和感受时又被理智困住,东想西想,显得过于瞻前顾后。
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不仅能够辨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还拥有在特定时刻选择让自己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在家庭与亲密关系中,一个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能够既保持个人的独立,又能与他人建立好的链接。
一个不能坚持自我的人,在做选择时极大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在选择自己职业时因为父母坚持说“你一定会喜欢做这个的,这个很适合你”,所以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会喜欢,即便事实却并非如此。
自我分化水平影响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分化程度高的人拥有清晰的自我概念,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相对客观,并且更能内化自己的成就。他们不像自我概念模糊的低分化者那样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是完全将对自己的评估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之上。
首先,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具体化”自己的感受。比如,你不能简单地说“我感觉不好”、“我觉得不舒服。”你要努力去体会和分辨,是内疚?是失望?是尴尬?以及那些情绪让你想到过去曾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体会过?要先识别自己的感受,明白它具体是什么,用心不断练习分辨,你就能和自己的感觉达成更好的关系。
其次,学会辨识情感和理智。 情感可以是微妙的,也可以是强烈的,但它们通常都是难以抑制的下意识的感受。尤其是在争执、辩论,或是情绪激烈的情境中时,你要问自己,现在是我的情绪在起作用,还是理智在起作用?以及情绪和理智分别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和后续体验。
此时,“坚持自我”的含义也会变得更加明确,你会更清楚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你想坚持的是哪一面的自我。 最后,要主动与原生家庭建立适当的边界。 要记住父母和伴侣无权干涉你的个人决定与选择,在他们试图这样做时,你要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意愿。你的人生应该以你的意志为基调,而不是父母施加于你的“你想要”、“你应该”或是“你适合”。
完成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分化,才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关键的第一步,而这正是坚持自我最重要的前提。
我们都渴望链接,寻求归属,期盼被接受,但绝对不能失去自我。
常常听到身边的女孩在讨论“坚持自我”这件事。少部分人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大部分人极其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你呢?
要记住呀, 只此一遭,别无机会。 我们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控, 扮美些,强大些, 尝试更多,走得更远, 好好活过,不辜负这一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