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松腰和下田的关系”

 秦之过也1 2019-01-30

     练习内家拳,有“八卦腿”、“太极腰”的说道。练太极的练好了磨腰才能走化,才能出现“体似车轮,脊如车轴”。太极拳特别强调气贴于脊,庞老师在讲太极拳课的时候对此有明确的论述。

    智能功一开始就很强调练腰,有站桩松腰,蹲墙松腰等,讲太极课后又教了直腿松腰。

    我在这里讲“松腰和下田的关系”,是特意再强调“练好下田的重要性”。先录两段老师的讲课(文字整理转自网络)。

      1、太极功和太极拳不一样,它从站庄(或打坐)练气入手,先得练气,包括练呼吸。而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练功发动内气之后出现的自发功······

    2、我们的《混元整体理论》中讲的混元神室就在两肾中间。人体里边先天气场在肚脐后面,两肾当中,后天气和先天气在那儿混合变成人体生命的整体性。整体性的气就在命门那一块。在性命学说里边,性就是神意,命就是气。“命意源头在腰隙”是什么意思呢?关键是这个“在”字。简单捷说,就是我们人的气和神意的发源地在腰隙命门,练太极拳要从那儿发出意和气,不是想到命门,得从命门那儿出来。意念和气从那儿出来,这才叫“命意源头在腰隙”。意识不是在脑子里边吗,怎么跑到那儿去了?那就得练。练太极要练气,太极之气得从丹田出来。《心会歌》讲有三主三宾,腰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神意为第三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手为第二宾辅,足为第三宾辅。一般对《心会歌》解释不够,以为“主”是重要,把它解释为:第一重要是腰隙,第二重要是喉头,第三重要是神意。其实这里的第一、第二、第三这个秩序,是讲的练功的步骤。即第一步要以腰为主宰,丹田来辅佐它。用丹田气来辅佐腰即气贴于脊,把丹田气收到腰那去,宾和主结合到一起······。

    由上述老师的论述可知,腰是主宰,丹田是辅佐。这里边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辅佐”二字的意思。

    在古代帝王接替的初期,特别是幼小的帝王接班,需要“辅臣”,也就是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我们前些年在各地教功有很多“辅导站”,站里有许多“辅导老师”。这些年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辅导班”,有英语的,有奥数的,有作文的,有音、体、美的等等。

    不管是大到“辅臣”,还是小到“辅导员、辅导老师”,都有一个能够被公认的事实,那就是“辅者”一定要比被“辅者”强。这个“辅”不但是强,他还是处在“师长”的位置。

    至于“丹田是腰的辅佐”,我理解为“丹田的气一定要比腰的气多,要强”,要不然“丹田拿什么辅佐腰呢?”沿着此理推论:想要练腰、松腰、气贴于脊,你就要先练丹田气,先练本筑基。否则,就违反了练功应遵循的固有“规律”,就会“鼎濩无水煮空镗”,那就事倍功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